中职学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

2020-05-31 09:19蒋济鸿JiangJiho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3期
关键词:雕刻家具工匠

■蒋济鸿 Jiang Jihong

(中山市港口理工学校,广东中山 528447)

2017年的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培育中职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中职学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1.1 社会背景

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技术技能人才是重要保障。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家对各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有所转变。对中职毕业生而言,从过去单一地要求实践技能到今天的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职业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 专业背景

以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过去的中职教育较为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不高,虽然学生掌握了所学专业需掌握的技术技能,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素养(例如工匠精神)的系统学习,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树立专业自信,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较低[1]。导致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就业选择上容易产生动摇,毕业后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长远来看,不利于本专业的发展。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2]。培育中职学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全面立体地认识本专业,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爱一行,做一行”、知行合一、追求卓越,为本专业的发展助力。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中山,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培育中职学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势在必行。

2 中职学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方式

2.1 从课堂学习中感悟工匠精神

2.1.1 课程设置中体现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素养,更是一种敬业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作为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在培养计划中应体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3]。如在高一年级的课程设计上应设置职业素养与规划等相关课程。中职学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倡导的工匠精神是勤奋踏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一丝不苟、耐心专注、改革创新的学习精神,通过入学之初的职业素养与规划等相关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习本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学习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养成勤奋踏实、耐心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了解职业规划,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的概念,通过学习凝聚着古人智慧和现代科技的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背后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广阔的就业前景,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让学生真正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成一行”,培养学生坚持专注的精神[4]。在课程设置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内容,为本专业的发展助力。

2.1.2 课堂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专业所学的基本的技术技能之外,还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入工匠精神的内容,将教学与德育相结合。如,在进行《家具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制图规范的学习中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制图规范进行作图,粗心大意可能会导致的严重的损失,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在《家具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中国家具的悠久历史以及在世界家具史上重要的地位。同时,在本门课程的手绘练习中,布置一些中国传统家具如圈椅、官帽椅的临摹以及中国传统家具中纹样与图案的临摹,在练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家具,体悟古代家具匠人追求细节、大繁若简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在《家具结构》的课程教学中,将工匠精神渗入其中,在讲授凝聚古人聪明智慧的家具榫卯结构与体现现代大工业生产技术的“32mm”系统时,通过教具的使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感悟过去和现在家具匠人们的百折不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5]。

■图1 学生在中山红博城研究鲁班锁

■图2 学生在中山红博城参观

■图3 学生在中山红博城参观

2.2 从动手实操中践行工匠精神

2.2.1 企业师傅与教师带头践行工匠精神

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如雕刻、涂饰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以中山市港口理工学校为例,为了实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目标,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双方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方案。除了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之外,还有来自家具生产企业一线的师傅,共同帮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力求将专业技术及工匠精神代代相传。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师傅与教师带头践行工匠精神,在动手实操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实训室规范,严格遵守生产要求,对家具产品的制作保持精益求精、力求卓越的态度,这种工匠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之下影响着学生[5]。如在《手工雕刻》课程中,通过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的共同指导,学生对师傅的雕刻技法进行观摩与学习,师傅严谨认真地操作与讲解,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与练习,师徒之间良好的互动,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看着自己经过绘图——雕刻——推敲——打磨等道道工序坚持努力下制作出的雕刻作品,成就感十足,体会到专业学习带给人的成就感,也更能体会到坚持的可贵,体会到家具匠人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

2.2.2 将工匠精神纳入对学生的考核

学生除了在动手实操中践行工匠精神之外,还应将工匠精神纳入对学生的考核,引起学生的重视[6-7]。中职学校的课程考核主要有考试和考察两种,主要是用来检验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和文化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工匠精神纳入学生的考核,纳入学生专业考核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视程度[8]。如,在手工雕刻、家具生产与制作和家具涂饰等专业实训课中,要求学生在每个教学任务结束之后上交一篇实训报告,内容包括实训项目工序、实训反思与心得等,通过每个任务结束后的实训报告,帮助学生整理实训课知识点的同时,还能督促学生对专业实训的反思,懂得一件完美作品背后所需付出的汗水与努力,让学生懂得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专业学习。将工匠精神以实训报告等形式作为载体纳入学生考核,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范,引发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思考。

2.3 从课外教学活动中领会工匠精神

除了从课堂学习以及动手操作中学习和践行工匠精神之外,课外教学活动也是学生领会工匠精神的一个良好的途径。为了培养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开拓学生的专业眼界,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课外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对家具企业车间、卖场进行参观,组织学生参加家具博览会等等。以中山市港口理工学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在组织高二学生到家具企业车间的参观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老师和企业师傅的讲解,看着一件件原材料通过开料、雕刻、打磨、上漆、组装等一系列复杂而又繁琐的现代化工序加工后,成为一件完美的家具,学生感到赞叹不已。家具生产车间早已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杂乱不堪,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高效率高质量的精密流水线作业,不禁让人感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生产制造业带来的巨大改变,学生的专业自信油然而生[9]。在参观手工雕刻车间时,看到雕刻师傅紧张有序、一丝不苟地完成雕刻图案,学生们纷纷驻足观赏,看着一块块原木经过雕刻师傅的巧手雕刻,跃然而上、栩栩如生的雕刻纹样,让学生们赞叹不已,大家纷纷露出尊敬和羡慕的表情,热烈地与雕刻师傅进行专业交流,恨不得立刻回到学校,在手工雕刻课上一展拳脚。通过家具企业车间的参观,让学生对一线生产的工人师傅更多了一份尊敬之情,体会到了工作中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以及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的可贵。学生通过参观家具企业车间、卖场以及参观家具博览会等等课外教学活动,开拓学生专业眼界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此类的课外教学活动中感悟工匠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自信心、专业认同感(图1-图3)。

3 结语

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广东,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转变思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由此可见人才培养尤为重要。企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人才,而是敬业乐业、德艺并举、坚韧不拔、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的技术人才[10]。

中山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依托红木家具的产业优势,在中职学校家具与制作专业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让工匠精神为专业发展助力,让工匠精神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助力!

猜你喜欢
雕刻家具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工匠神形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On art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