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对急诊就诊患者特征影响研究分析

2020-06-01 02:24邹志康刘平杨正飞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急诊科公共卫生病情

邹志康 刘平 杨正飞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急诊科作为医院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第一窗口和主战场[1],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2]。2020 年1 月,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武汉为中心向全国暴发流行,我省在2020年1 月24 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人们社会生活在严格防控下处于停滞状态。在抗击疫情一级响应阶段,各类患者数量因为严防管控以及心理恐惧等因素相应大幅下降。我院大部分门诊及住院部大幅减少日常医疗服务,但急诊科承担了24 小时开放的医疗救治任务。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疫情被有效遏制,广东省相应于2020 年2 月24 日下调为二级响应。在此,我们拟回顾对比分析2019 年与今年一级响应阶段同期的急诊患者相关数据,为以后在特殊时期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科学配置医疗物资提供决策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在2019 年1 月24 日至2019 年2 月23 日 急 诊 患 者 为 常 规 组 和2020 年1 月24 日 至2020 年2 月23 日急诊患者为响应组。将两个小组中三组急诊常用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急诊每日来诊人数”、“急诊各病情等级分诊人数占比”和“急诊留观人数”。

1.2 方法 智能化急诊四级三区预检分诊标准信息系统是以卫生部2011 年版《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为基础[3],为急诊患者的动态管理提供及时、有效、快速和便捷的数据监控。本次调查的方法也是通过借助急诊信息系统进行同期数据对比分析。

1.3 分析数据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研究分析,将计量资料(±s)形式表示,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诊患者就诊量 见表1。

表1 常规组和响应组对比急诊每日来诊人数统计分表

2.2 急诊各病情等级分诊人数及其占比 见图1。

图1 常规组和响应组急诊各病情等级分诊占比统计分析簇状图

2.3 急诊留观人数 常规组总留观人数269 人和响应组总留观人数93 人,两组对比中响应组总体留观人数降低了65.43%。

3 讨 论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分别于2020 年1 月23 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经过两组统计数据分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对我院急诊患者就诊总量具有显著影响,致使响应组就诊量降低了47.43%,平均日均就诊量也处于下降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响应组平均日均就诊量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虽然内、外科就诊量占比数据变化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图表分析从急诊各病情等级分诊人数占比来看,急危重患者的占比上升了2.59%。本研究结果显示,响应组I 级与Ⅱ级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为了更好的应对急危重患者救治和处置工作的压力,我院急诊科紧急启动人力资源调配。一方面通过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继续弹性排班[4],可以快速启动“弹”“备”“三线”班的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支援;另一方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紧急启动医院的应急队来进行有效的应对[5]。通过合理的人事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紧急人力紧缺的情况。另外,与就诊量降低呈正相关的“留观人数”也降低了65.43%。一方面在疫情阶段政策放宽,慢病患者可以在慢病门诊一次可以开足三个月的慢病药物,降低患者出门就医的次数、另一方面在受疫情影响阶段,患者无明显不适更不愿来医院就诊。综上所述,在对急诊科三组数据研究分析中,总体而言出现“二低一高”的格局:每日就诊量人数同比处于降低水平、急危重患者同比增加和留观人数同比降低。

猜你喜欢
急诊科公共卫生病情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