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手操作在Er:YAG 激光治疗牙周炎中的应用

2020-06-01 02:24王少贤黄湘汶赵爽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患牙激光治疗牙周炎

王少贤 黄湘汶 赵爽

牙周炎描述性的定义为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并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如牙周袋的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和被拔除,是口腔科门诊的常见病[1]。传统的手工器械去除牙结石的疗效不理想,目前常用激光治疗,但操作较为复杂,为提高治疗效率,本文探讨口腔门诊四手操作在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纳入标准:①年龄28-50 岁;②每个患者取2 颗磨牙为研究对象,患牙至少有1 个位点牙周袋深度≥5 mm,X 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1/2 根长;③半年内未作牙周治疗;④半年内未服用抗生素。⑤已完成牙周基础治疗。(2)排除标准:①合并系统性疾病;②吸烟史;③孕妇;④不合作者。2019 年1 月-在2019 年12 月在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要求的牙周炎患者共60 例120 患牙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37.5±6.5)岁;60 颗患牙。观察组中男17 例,女13例;平均年龄(38.8±7.2)岁;60 颗患牙。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牙的牙周袋深度,将Er:YAG 激光仪调节至牙周炎龈下刮治的参数,用提拉式手法行龈下刮治,再用刮治器械清洁烧灼后的组织和根面平整,3%H2O2冲洗。对照组采用常规巡回护理,即非四手操作模式,由护士指导患者上椅位后漱口,医生独立进行治疗操作。观察组应用四手操作护理,由1 名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操作。具体方法:(1)术前准备。包括①心理护理:术前告知患者治疗目的、方法、费用、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解除其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②患者准备:调整患者至舒适体位、指导其口腔消毒、铺胸巾和调节光源,并给患者戴避光眼镜等;③物品准备:Er:YAG 激光机、消毒激光手柄、避光眼镜、激发碳棒、截断尺等,将激光的水电气接头连接,开主机,调节至预选的参数,把功率和气调至最小、水调至最大,冲洗管路15 秒,连接光纤与激光手柄,并调整光纤长度。(2)术中护理:①将激光手柄递给医师,激发激光,启用激光仪,医师将激光尖对准术区组织来回反复移动进行切割,保持1-1.5 cm 的有效切割距离,直至预期的形态结构[2]。②护士协助医师牵拉口角、及时吸引口内的水和唾液,并根据治疗部位实时调整光源,用无水乙醇擦拭光纤头上的消融组织。③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包括操作区出血、疼痛感、肢体动作,张口疲劳时用消毒颌垫或适当休息。(3)术后护理:告知患者不要吸吮伤口及过热或辛辣刺激饮食,遵嘱服用药物预防感染;指导其每日3 次漱口;告知其24 小时内出现患部红肿和少量出血是正常现象,若出现肿胀,可用毛巾包裹冰块冷敷,15min/次,每日2-3 次,48 小时后改热敷;并预约复诊时间,严重不适时或出血明显时随诊等。同时,收拾、整理、清洁、消毒治疗仪器物品,做好激光使用登记本等。

1.3 观察指标 (1)实际操作时间:从治疗开始至治疗结束时间。(2)临床指标: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龈沟液量、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牙龈指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操作时间比较 见表1。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见表2。

表1 两组操作时间比较(n=60,±s,min)

表1 两组操作时间比较(n=60,±s,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操作时间34.45±5.16 21.43±4.65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n=60,±s)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n=60,±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牙龈指数2.06±0.57 1.88±0.49*2.02±0.54 1.27±0.38*#组别对照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龈沟液量(ml)1.35±0.36 1.28±0.29*1.41±0.38 1.12±0.17*#牙周探诊深度(mm)7.48±1.31 4.72±1.17*7.51±1.43 3.13±1.05*#菌斑指数2.18±0.52 1.74±0.26*2.21±0.58 1.25±0.19*#

3 讨 论

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重要因素,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清除附着在根面的污染物、内毒素、病变的上皮衬里、袋内肉芽组织、牙石及牙菌斑等[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NDYAG 激光或Er:YAG 激光治疗,治疗过程中医护的配合至关重要。

3.1 Er:YAG 激光治疗牙周病的优势 Er:YAG 激光是一种固体脉冲激光,波长2940 纳米,属于肉眼看不见的红外区光谱,具有良好的清除牙石能力。应用Er:YAG 激光进行龈下牙石去除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在充分的水雾冷却条件下对周围组织产生热副作用,如根面碳化、熔融等,患者觉得舒适,故不易引发牙龈敏感,可减少停止操作的次数,因此被认为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可用于一些对疼痛较敏感的牙周炎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3]。

3.2 四手操作技术在治疗牙周病中的优势 四手操作是指在口腔治疗的全过程中,医师、护士采取舒适的坐位,患者平卧在牙科综合治疗台上,医护双手同时为患者进行各种操作,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材、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的一种方法。在治疗牙周病的操作过程中,四手配合操作的优势如下。(1)提高效率,缩短治疗时间:术前给予心理辅导、调整好位置、准备齐全手术所需物品,可使医生更专注于手术操作的心理和躯体准备,术中准确的器械传递、调整光源、及时清除光纤头上的消融组织、及时清除口内水、唾液及血、协助牵拉口角等,使操作区干洁,操作设备完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流畅性,缩短治疗时间,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4]。(2)确保安全,提高舒适程度:四手操作过程中,护士精心准备物品,在术中同时保养器械、保持视野清晰,术后细致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预约复诊时间,既增加了手术物品的完好性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又增加了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舒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仅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临床指标如龈沟积液、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均<0.05,说明在Er:YAG 激光治疗牙周炎过程中,护士配合医生进行四手操作,既可有效地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交叉感染,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文献报道相似[5,6]。

综上所述,Er:YAG 激光治疗牙周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过程中医护配合进行四手操作可提高效率、提高治疗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患牙激光治疗牙周炎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阻生牙拔除术中开展水激光治疗的临床研究
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