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期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渗透策略

2020-06-01 13:39曹思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初中教学德育

曹思敏

摘 要:所谓的人文教育,实际上就是指“对受教育所进行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进行一种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训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对于人文教育本身来说,它可以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高价值的体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人文教育的塑造下,学生应该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同时也要有一定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并积极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付出相应的实践活动,同时还能够在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对社会进行回馈和实践。从这一点来看,人文教育可以说是一个理想化的教育理念,但理想化并不代表着不会实现。对于学校教师来说,要尽可能地避免其中乌托邦式的内容,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初中德育工作所能够企及之处,来展开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初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文章将结合初中德育现状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对新时期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渗透展开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人文教育 初中教学 德育 渗透工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2.068

在中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学科课程教学活动来说,德育工作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往往不能以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基本上都是以潜意识培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其中人文教育便是之一,对于人文教育来说,它和德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和推动学生的发展。可是想要切实做好这一方面的内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文章将立足初中德育现状,对新时期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渗透展开分析和探究。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初中德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来展开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在人文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这一点也是要坚持和落实下去的。毕竟学生是在学校学习的主体,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思想教育性学习,这一点都是不会改变的。然而从实际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来看,德育教学工作者并没有做好这一点,也就导致在给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渗透的时候,无法获得有效的教育效果。在平时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性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学生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希望通过具体的教育理论和案例来实现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虽然说理教育的方式沉闷了一些,但是也并不是完全不能运用,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还是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不过这一方面的工作要立足于教师的说理性教育是符合学生接受的心理上的,否则将无法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却很少有教师能够有效做到这一点。特别是对于人文教育工作来说,无法有效做到这一点的情况就更为突出。因为在人文教育工作当中,其中的“人”指的就是学生,如果无法做到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就不能落实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工作。

例如,初中德育教学工作者想要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爱国方面的理论教育工作时,通常都会给学生准备好相应的爱国教育视频,让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给学生进行播放,学生通过观看之后,要及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从而形成学生学习意识上的提升与发展。在教学中,对爱国主义教育视频的题材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长与发展,但是相对而言还是喜欢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视频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小故事搭配构建的方式,就像《我和我的祖国》这种类型的影片,当然在时间上需要有所把控,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通过整合故事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课程知识学习的时候,最大限度上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并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相对来说更为欢快的学习环境下,展开相应的学习工作,实现人文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

二、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

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是很重要的一点工作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有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同时对事物也开始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而这一阶段开始,学生会习惯性依赖自己的思考,对于教师和家长的建议不那么重视。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是非观念和判断对错的问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无论是在生活经验还是知识学习的积累上都不足,所以客观来说,他们还是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思维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教师来说,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知,同时这也是人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可是,初中学生不听教师的劝导应该怎么办呢?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工作能够发现,除了极个别初中学生之外,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聆听教师的教导和指引的,只有一种情况除外,那便是教师采用居高临下,或者是强制命令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教育工作。这样一来,不仅不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而且还会适得其反。

因此,针对这一方面的工作来说,教师能够正确使用恰当的语言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需要认知到学生并不是教师的归属品,而是具有独立人格意识的人,他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来完成对学生判断的引导,绝对不能独断专行。比如,有几位同学在学校已经三令五申不能自行修改校服之后,仍然我行我素地穿着不合适的校服到学校来。针对这样的情况,初中德育教学工作者应及时找到这些学生,并積极与他们展开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初中德育教学工作者知道了这些学生都是出于爱美的心理,才会做出这种行为。中国古话有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教师需要从初中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入手,告诉他们什么阶段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才是最合适他们的,才能够彰显出他们本身的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实现学生是非观的发展,落实人文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工作。

三、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

在初中德育教学工作中,德育工作者还需要落实好对学生理想追求的培养。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有梦想,梦想是支持一个人向前进的动力。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这个年纪正好是敢想敢梦的年龄,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梦想才更有说服力和推动力。然而通过对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笔者发现,部分初中学生都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实际上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这说明学生自己没有精神上的追求,这和学习机器没有区别。站在人文教育这一角度来看,如果说是非观是骨骼,那么理想与追求就是血肉。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因此,针对这一方面的工作来说,初中德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聆听他们对于理想的实际看法。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理想,而是很多理想都不被他人所认可,但在长期被否定和打压之后,就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教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想法,加强对学生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具体来说,初中德育教学工作者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交流会,让学生在班会中发言,说说自己对于理想的看法。初中德育教学工作者要对每一个学生给出中肯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的发展,推动人文教育与德育之间的融合。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想要结合人文教育来展开德育工作,就需要对初中学生进行全面分析,通过不断整合教学活动,实现人文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结合,从而来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学习内容,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马耀孔《浅论新时期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渗透》,《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初中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