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0-06-04 20:08白晓晶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阅读教学

白晓晶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具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发掘,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多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如何发掘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发挥其良好的教育作用,则需要教育者予以关注。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核心,对融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必要性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作出详细分析,提出了一些策略与方法,旨在为当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4.004

语文阅读是小学教育的关键,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材料中,许多内容都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关,所以教师应当借助阅读教学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稚嫩的心灵得到滋养。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当代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拥有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应深入研究阅读材料中的内涵,助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态。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心态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一个人是否健康不能只关注身体方面的情况,更要关注心理方面的情况,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有义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就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现状而言,由于学校之间的教育資源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许多语文教师并未意识到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认为本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毫无关系,所以在这工作中往往会忽略这些事情。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处于探索阶段,难以对教学工作形成整体性的把握,导致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兴趣不高,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等,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都是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而且教学工作缺少明确的指导方法,因此教育者要积极寻找其中的根源问题,才能彻底改善这些不足。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应试成绩是“目标”,更是课堂教学的“导向”,所以教师也必然更加关注课堂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但这并不等同于教师无暇关注其他方面的教学工作,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既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又要心理的健康,所以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要转移到“育人”

方面。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会对学生的心智及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所要做的是探寻育人的方法,而不能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这也是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在翻阅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就藏在课文之中,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只需准确发掘这些教育点,强化其中的情感色彩,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理教育特色就会显现出来,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独特优势。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已经充分的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方式非常科学化,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从语文阅读教育的特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融入语文阅读之中,更要利用隐藏的教育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此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学科,占据的课时较多,教师也拥有更多的机会为学生带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加强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榜样的角色,对学生群体能够起到明显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必须过关。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关乎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所以教师要先提高自身能力,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要求的指导能力,能够准确找到阅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师要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才能在实践中探索方法。而传统文化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如在学习《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时,素材中讲到夸父追逐太阳一直来到天地之角,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在他倒下之后,他的躯体还化作一片桃林。教师此时就可以结合故事内容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夸父虽然死了,但他的身体化成的桃林却茂密地生长着,这说明夸父的精神没有消亡,我们在做事时也要秉持着坚定如一的信心和勇气,哪怕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但追逐的过程仍然是美丽的。

2.给予学生积极正向的评价,加强生命价值观念的教育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有侧重点,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小学阶段的心理教育主体,如“生命观念”的教育就非常关键,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最本质的作用。

如在小学课文《小英雄雨来》中,少年雨来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逼利诱始终不为所动,最后险些被杀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材料的内容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生命认知观念: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生命是最宝贵的东西,但有一些东西却可以高于生命,如对国家的热爱、对党的忠诚等,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坏人时还要寻求警察的帮助,我们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也要具备“见义巧为”的觉悟,我们既不“贪生怕死”,但也要“珍视生命”。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将对学生的一生形成深远的影响。

3.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梳理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化的元素,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小学生的行为研究发现,学生会下意识地模仿那些善意的行为,例如自己遇到问题之后有人伸出援手,学生自身就会形成一种乐于助人的观念,在身边其他人遇到困难时,学生也会主动伸出援手,这是一种心理健康“传递”的现象,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这一心理的利用。

如在《去年的树》的教学中,本篇课文属于童话故事,那么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本篇童话中描写的情境,或是组织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童话主人公“树”与“鸟”的内心所想,真正意识到友谊的内涵,在小鸟为火柴唱了最后一首歌时,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友谊是非常难得的财富,需要好好珍惜,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强化了内心对友谊这一情感的认知,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培育和增强。

总之,学生需要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收获更多的文化与知识,而教师则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将二者融合到一起,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会对学生的性格及价值观带来影响。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邵娟、白冬青《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年第7期。

[2] 赵之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第5期。

[3] 蔺淑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才智》2019年第9期。

[4] 张丽丽《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周刊》2019年第34期。

[5] 韦晓敏《让课堂“孤独”的小学生敞开心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S1期。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阅读教学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我是小学生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