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的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探讨

2020-06-05 12:47李娟
中国民商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

李娟

摘 要:近年来,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加强了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尤其是随着财政部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出要求后,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完整以及提高其使用效率成为当前高校管理的重心。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以及专项资金相关概念,在结合实际分析高职院校加强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的意义。再从内控视角下,分析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体系的完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专项资金管理

一、专项资金内部控制概述

(一)相关概念概述

高校的发展受国家调控,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项资金主要包括上级财政下拨的以及其他企业捐赠的或高校自行筹集的用于专门途径的资金。从专项资金的来源来看,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资金使用范围固定。专项资金只能投入到事先规定的项目活动中去,且要和高职院校其他资金分开进行核算。第二,种类繁多。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大了外部对高校发展的支持力度,专项资金种类也不断多元化,比如示范引领项目资金、学生助学资金、就业资金、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等等多样化的专项资金也使得其管理逐渐复杂。第三,具有时效性。在通常情况下,专项资金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规定时间内,若高职院校未完成支出进度,剩余资金将会被回收,同时也会影响到高职院校下年的专项资金拨款额度。而内部控制是指高职院校为实现运营管理目标、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保障高职院校资产安全完整等,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的总称。作为事业单位,高职院校的管理应谨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指引。

(二)高职院校加强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从上述概念来看,高职院校开展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提高学院管理能力。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确保专项专用、合理筹划,任何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的行为,比如专项资金被挪用或筹划不当导致资金未完全利用,都会影响到学院下年专项资金划拨额度,进而影响学院相关项目的开展,制约学院发展。而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预算控制、审批控制等活动来监管各活动开展情况,确保专项资金管理方案的落实,提升学院管理能力。第二,防范高职院校运营风险。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专项资金规模和种类都在不断的增加,专项资金的管理也越加复杂,风险诱因也相应攀升,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加大各业务流程控制,健全专项资金内控制度,落实归口管理、预算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来严控专项资金的规划、使用,在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完整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率。

二、内控视角下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缺乏预算控制

虽然内部控制作为高职院校早期管理的手段,多数高职院校在日常管理中都会开展内部控制活动,但从应用效率来看,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多局限于财政收支方面,内控人员专业性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的内控人员甚至是由财务人员兼任,对内控理念的认知较为片面,多数高职院校内控范围狭窄,缺乏对专项资金流动的预算控制,高职院校在项目申请中,未全面、深入地对各项目进行事前调研,部分专项资金指定用途重复且专项资金分配不够科学,后续常存在多次预算调整。不但导致专项资金利用率难提升,还影响到学院来年的专项资金下拨额度。

(二)内控控制执行力较弱,专项资金使用较为随意

受学院内部人员内控认知程度不足的影响,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对内部控制活动缺乏重视,认为内控制度是对自身行为的限制,在开展工作时常存在“钻空子”、“寻漏洞”等问题,高职院校的内控制度执行力较弱,学院所制定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方案落实难度较大,突击花钱、资金挪用等问题突出。同时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事前和事后阶段的监管,比如现阶段学院在审核各类票据时,还是以检测合法性为主,相对忽视票据的真实性,专项资金监督力度不足,专项资金的安全完整得不到保障,高职院校专项资金利用效率难提升。

(三)内部审计权威性不足,内部监督效果不理想

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制还不够完善,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其审计结果受部分领导主观意识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内部审计部门。由此导致学院难以明确掌握预算管理制度、内控制度等的运行情况,财务部门也并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各专项项目执行情况,专项资金预算控制情况得不到及时反馈,预算偏差也不能及时纠正,加大高职院校财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优化专项资金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专项资金内部控制意识

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多数具有专业的教育背景,其管理能力、管理理念和专业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差距,在实际管理中,管理者更为侧重生源、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可以短期提高高校运营效益的活动,再加上专项资金本身受财政单位、教育部门的监管,而管理层在专项资金管理中过于依赖外部监管,相对忽视专项资金内部控制。因而,高职院校应积极在内部组织人员学习专项资金内控知识、解读内控政策,梳理专项资金内控意识,提高对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视。管理层应梳理业务流程,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精简岗位,并将相关责任明确划分到各参与部门、人员,为专项资金管理奠定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水平

首先,科学编制预算指标。高职院校应做好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训,加快财务人员转型,并支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财务人员深入业务一线,从而可以直接获取到一手的活动开展情况。以此为依据,结合学院发展战略规划,科学分析项目可行性,明确项目风险点、侧重点等,并编制合理的专项资金预算指标,为后续预算管理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加强预算执行力。首先,在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方案下达后,预算管理人员应以内部控制为监督基础,开展动态追踪工作,实时监管专项项目预算指标进度,并比对实际数据和预算指标,若出现偏差,及时进行偏差成因分析,同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其次,严格规范预算调整机制,不轻易调整预算。若某项目申请预算调整,管理人員应先对项目预算偏离进行分析,找出引发专项资金预算偏离的原因,再按照三级预算偏差调整机制来采取适宜的措施。此外,按照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和履职情况,分析预算执行效率,并根据结果对人员采取奖惩,比如将执行效率纳入人员绩效工资核算、岗位升迁指标体系中。

最后,加强预算评价应用。每期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结束后,应及时根据预算指标完成率、资金利用效率等指标对当期专项资金预算管理进行评价,同时编制预算评价报告,将其反馈给高职院校管理者,作为下期专项资金管理的参考。

(三)健全监督审计机制,加强监督力度

高职院校应加快资金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将专项资金各环节管理透明化和数字化,确保管理层、信息需求方可以及时知晓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运营特点、所需监管项目特点来选择适宜的审计方法,通过内部审计来开展专项资金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过程的监督,避免虚假报账、随意使用资金、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此外,虽然内部审计可以较为便捷的实现全过程监督,但内审结果容易受审计人员主观思想的影响,所以,学院还应定期邀请外部审计机构来提高审计的客观性,从而为学院专项资金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专项资金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中的重点,而从内部控制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较为粗放,新时期,高职院校还应从强化专项资金内部控制意识、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以及健全监督审计机制等角度不断优化专项资金管理,才能推进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晓琳.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9,30(06):75-78.

[2]郭建明.内部控制视角下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7):139-140.

[3]赵晓虹.内部控制视角下对高职学校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7(30):138-139.

[4]王美玉,郭玲娜,张玥莹.基于内部控制下的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探讨[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8(02):71-74.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高校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