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家委会建设路径探析

2020-06-08 10:36王晓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

王晓艳

【摘要】少年宫家委会的组建及其工作的开展应该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形成操作运行的程序。管理者在少年宫家委会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按照“三级六步”的建设路径,有效搭建少年宫家委会机构、指导家委会工作、引导家委会参与学生发展、发挥家委会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示范作用、协调家委会参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评价工作。

【关键词】少年宫家委会 建设路径 家宫合作

2018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由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北京市少年宫各级家委会的成立和完善,就是从家庭教育入手,通过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方式方法的反思,调整家庭教育的方法,与学校、少年宫一道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一、相遇:搭平台,创氛围

(一)完善制度搭平台

作为少年宫教育支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委会代表的应该是全体学生及家长的最根本利益。家委会的各项制度是否科学完善、家委会选举程序是否公平公正、家委会成员构成是否合理、家委会的工作是否积极高效,直接决定了家委会工作开展的水平及效果。

因此,在少年宫家委会成立之初,北京市少年宫教务部就已经制定了《北京市少年宫家委员会章程》《北京市少年宫家长委员会推荐和确定办法(审议稿)》,《北京市少年宫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2015年10月24日,召开家委会成立大会,并在工作章程的基础上按照程序推荐出家委会代理主任1名,副主任2名。2017年11月,根据工作实际进行了新一届家委会改选。2018年11月,体育教学教研组、美术教学教研组相继成立了部门级家长委员会。至此,北京市少年宫三级家委会正式确立,在组织框架、制度安排方面给予家委会委员更多的发展空间。

在工作机制上,建立例会制度、对口联系制度(把成员分为若干指导小组,和少年宫对口部门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办公制度(家委会成员轮流值班、巡视课堂、接待家长来访等)等。工作机制的建立,使家委会的工作更加规范有效。

(二)多方努力创氛围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具有权威性、感染性、针对性,其施教的效果是兼具系统性和计划性的学校教育、少年宫教育无法匹敌的。然而现实中,有很多“无证上岗”的家长,他们本身的知识修养有限,更不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家长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更是对学校教育相对缺位的实践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补位。”家委会作为少年宫教育的好帮手,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进针对学生家长的教育。

“十三五”以来,北京市少年宫家委会在家庭教育方面成果显著: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十余次,受众群体近千人;为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家庭的个性化问题,少年宫连续推出家长工作坊,做到“四落实”,即授课教师落实,选聘经验丰富的家庭教育专家和家长委员中热衷于家庭教育并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员作为家长工作坊的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根据每一期家长的特点,安排不同的授课任务;授课时间落实,家长工作坊每学期举办二期(一阶和二阶),每期6次课程,时间固定在周六上午,每次时长1.5小时;授课内容落实,在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做到了系统性、科学性、连贯性,让家长能够学以致用;学员落实,家长工作坊建立了考勤考核制度,确保学员参训率在98%以上。经过规范、科学、系统的培训,家长们家教观念、家教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广大家长逐渐树立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更科学、民主、有效。

基于此,北京市少年宫逐步形成了“大家的少年宫大家建,大家的事情大家干,大家的孩子大家管”的文化氛围。

二、相知:促沟通,引评价

(一)多种渠道促沟通

确立家委会值班制度,随时解决家长遇到的各种问题,将矛盾化解于萌芽阶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招生季的家委会值班制度,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少年宫管理教师的工作压力,将插班、退费等一系列容易激发矛盾的方面进行问题前移,由家委会委员首先进行解释和简单处理,由于家长之间天然形成的同盟关系,家委会委员对于招生政策的解读,很容易被家长接受,招生部门所面临的矛盾和压力就会大大降低。

(二)齊头并进引评价

少年宫教育中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要求广大家长参与到少年宫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为家长代表的家委会和少年宫之间也要形成相互评价,互相监督,齐头并进的工作状态。

一方面是少年宫管理部门对家委会的监督评价。少年宫按照事先规定好的评价指标,对家委会的内务、组织建设等给出客观的评价,充分发挥自身的评议权。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征集家长对家委会各方面工作的评价。每两年一次的家委会全体会议中,家委会主任代表家委会全体成员述职,这也是少年宫有效监督评价家委会工作的途径。

另一方面是家委会对少年宫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评价。让家委会成员列席少年宫关于教育教学的相关会议,学期初,听取工作计划的报告,学期末,听取工作总结,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家委会委员对教师授课按照既定标准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按比例计入教师年终考核。家委会随时对少年宫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收费、招生入学以及后勤服务等加以监督,使少年宫的各项工作阳光运行。

三、相伴:重落实,共发展

(一)凝聚力量重落实

家委会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包含组建、制定各项制度、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还包括后期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个团体的建立和运行,最初可能是茫然无措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摸索出运行的规则和动力。家委会要想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必须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历练,凝聚力量、推广经验、总结教训。

家委会委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与少年宫各部门沟通的顺畅程度、与普通家长联系的紧密程度、家庭教育观念渗透的深入程度,都会在一场场比赛和演出中得到检验和升华。因此,撰写好每一份活动方案、落实好每一次彩排训练、凝聚好各方力量,才能不断增强家委会的执行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和谐相处共发展

家委会的系统运行,逐渐改变了少年宫和家长的关系。一方面,家委会成员也是普通家长,通过“提出问题、获得信息、表达观点、提出建议、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促使少年宫跟上社会变化,促进教育的改革”,还“可以更好的了解少年宫对其子女的现在和未来都提出了哪些要求,而且也可以为当地政府机构及关心教育和公共福利的社区组织之间提供合作机会”。另一方面,少年宫教育离不开家委会的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力的提升、共同教育观念的形成、各种活动的后勤保障,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等。由此,促进少年宫和家委会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和谐共建。

“家委会工作的开展是一个从参与策划各种教育活动到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操作运行的基本程序,并最终形成家宫协作机制的过程”。构建家委会的“三级六步”程序,能够帮助少年宫有序、有效、有度地进行家委会建设和管理,更好地传播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提供家长成长上升的空间和时间,与家长一道共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园.绽放彼岸之花,分享阳光成长——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家委会工作掠影[J].中国德育,2016,(23) :71.

[2]赵海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家长委员会的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3]施睿.小学家委会在家校合作中的职能发挥的现状研究——以昆明A小学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4][美]汤·培根,唐纳德·格莱叶.学校与社区的关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17.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路径分析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路径探微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路径研究
高校协同创新中的组织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