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思辩”研究

2020-06-08 09:54王邦振贺成翠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预设课题教学模式

王邦振 贺成翠

我校提出“思辩课堂”教学,探究适合学生实际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使课前预习与课中实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一项新的教学研究课题。

一、以往教学问题困惑及背景思考

自提倡思辩课堂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到位,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人地位得到保障,主人作用得到发挥,学生民主、主动、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启动思维,使学生学会自学,会主动思考,创新能力得以加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德育和教学的完美结合;教师的教学观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解决该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是进行理论预设。首先,我准备自学相关的课改理论,查找各学科在“思辨课堂”教学方面的优秀经验,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拟定目标及相应的初步措施;然后,采取专家引领及边学习边研究的方式,在专家指导下,初步拟定相关目标、措施并完善,从而形成预设实验方案。

二是进行试点验证。每一项预设措施完成后,即进行试点证实或证伪,试点班级分别为六年级的1、2两个班,然后总结挖掘其可行之处及不足之处,再次从理论角度进行梳理剖析,并加以修改、完善。最后,围绕专项问题,从成功与不足两方面再次分析其科学性及需注意的相关问题等,从而完善相应措施。

三是进行整合研究。在每一小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之后,即进行整体研究与实践。首先初步形成课题研究的总体模式,即“理论——实践——再学习理论——再实践修改”;接着我们分别将各个环节也就是将各个小问题的相应解决措施整合完善,形成问题解决的最终预设模式;然后通过实践证实对这一模式的具体操作进行检验剖析,最终完成课题目标。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

通过对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思辨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课堂高效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初步形成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措施及研究方法

(1)研究措施。广泛查找资料,作好记录和理论预设;听取有经验老师的课,征求对这一课题的建议和教学经验。个人课堂教学实践:充分准备,备好课,做课题实验,收集并整理相关的教学案例。 就这一课题征求学生意见,采取意见表和座谈形式。

(2)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②行动研究法:本课题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如何系统科学地解决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探索开发、建设、利用校内听评课的途径、方法和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③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教育资源调动整合、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升为教育研究的有用理論。

五、预计研究效果

(1)学生方面: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热情。②基本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2)教师方面:①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提升,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注重“教”,更加注重“导”,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②构建初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提高“思辨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猜你喜欢
预设课题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