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概念引入的教学基本策略

2020-06-08 09:54吕志远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平均分乒乓球经验

吕志远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从某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关键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异。加强概念的教学,既可使学生加强对数学系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学文本的阅读能力和自觉钻研的精神。

在新课程背景下,概念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中的概念主要包括:数的概念、集合图形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概念、计量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等。这些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概括性等特征。就小学生个体而言,由于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和实际生活经验,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善于进行形象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较差等发展特点,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没有抓住本质等。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特点来看,以下就略谈我在概念引入中的教学策略上的体会。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概念引入这个环节设计、组织得好,后面的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感知、理解和应用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结合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数学源于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师不能忽视这些经验。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差,如果教学中突兀、生硬地引入概念,学生大多会困惑、迷茫,难于接受,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实际出发引入新概念,让学生慢慢进入思维轨道。

二、创设合理情境,引入概念

在引入概念之前,老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到问题是真实的、具体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1)游戏激趣引入。丰富生动的游戏活动能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學生在快乐中学习,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积极主动参与,浓厚的兴趣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更利于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突破概念的抽象性,所以在概念教学中,如能根据教学内容、有机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使学生学得更好。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节内容时,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后,利用小学生经常使用一元钱以内的生活经验,教师组织“超市购物”活动游戏,使学生在购物游戏中引入人民币的基本进率概念。

(2)情境设疑引入。情境设疑能有效的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还有利于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例如:关于“体积”概念的教学.教师先出示两个相同的、装满水的玻璃容器,然后将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分别放入容器之中,请学生观察出现的现象,接着便提出疑问。疑问一:为什么石头放进容器水会往外溢?疑问二:为什么放进较大石块的容器,流出的水较多?如此设计使学生完全融入情境之中,令学生打开思维努力解决疑问,从而让学生获得石块占有空间的感性认识,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好了准备。

(3)运用认知冲突,引入概念。这种引入方式主要是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或方法,回忆旧概念。引起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形成引入概念的绝好时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构成学生认知活动的冲突,促进学生主动认识和理解概念。

如学习“按比例分配”时,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12个乒乓球,如果把这12个乒乓球作为礼物送给3个同学,应该怎样分最好?“”平均分。“”平均分该怎样分?“”等量分。“”假如老师把这12个乒乓球作为奖品,奖给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3个同学,又该怎样分才合理?”教师充分考虑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以12个乒乓球为信息载体,设计了两道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应平均分和不宜平均分),以引起学生对不能按等量分的实际问题的探究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自然的引入不按等量分的概念。

在小学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概念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机智合理的运用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提高数学能力,并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猜你喜欢
平均分乒乓球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乒乓球与大铁球
平均分一半
迷你乒乓球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