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芭蕾,奏响中华艺术文化传承之乐章

2020-06-09 12:02马菲郭宏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特色教学小学音乐

马菲 郭宏坤

【摘要】弹拨乐是中华艺术文化宝库中的一员,因用手指或拨子拨弦,也被人们称为指尖艺术。笔者围绕学校办学特色、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提出了弹拨乐教学的实践研究,笔者主要通过“以一线课堂为中心的常态音乐教学活动”“以第二课堂为中心的特色教学活动”“以校外艺术实践活动为中心的特色教学活动”三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小学音乐;中华艺术;弹拨乐;特色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传承与发展的根本所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势不可挡,如何立足本土、立足学校、立足自身开展中华艺术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

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本,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我校有着浓厚的民乐氛围,自1996年建校以来,学校就非常重视民族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先后成立了“小荔花”民乐队、“小荔花”民乐团以及现在的“小荔花”民族交响乐团,“小荔花”弹拨乐团……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结合教师的自身专业特长(弹拨乐专长),以及它们自身的特点(弹拨乐被称为“民乐之王”,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的乐器总成。它们外形漂亮、琴声清脆、动听、演奏姿势优雅等),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最终提出了弹拨乐训练实效的研究,希望通过实践能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的弹拨乐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校民族交响乐团的持久发展、推进学校传统艺术文化的建设。

一、奏响传承“序曲”——以第一课堂为中心的常态音乐教学活动

现今,各国音乐教育增加器乐教学是共同性的变化,出现了音乐学习的新世界。尤其是器乐教学,满足了部分孩子因天生声带狭小难以演唱,却能在器乐中发挥特长的欲望,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发展孩子热爱音乐创造音乐的潜能。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一线课堂首当其冲地奏响了弹拨乐教学实践的“序曲”。

由于弹拨乐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孩子们对它们还是很陌生的,就更谈不上热爱。所以弹拨乐器进课堂,给孩子们制造了与弹拨乐器偶遇的机会,漂亮的外形、清脆的“歌声”、优美的演奏姿势无一不是孩子们的好奇之处,因为好奇孩子们努力的想了解它们、认识它们。当孩子们可以亲手摸一摸、拨一拨,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当孩子们可以与弹拨乐器携手演唱歌曲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当孩子们可以现场聆听老师的演奏,崇拜之情不可言喻……在互动中,激发了学习弹拨乐的兴趣。

学校在传承和发展民乐特色文化和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内涵发展进程中,实现了弹拨乐器进课堂,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激发了全校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性。

二、奏响传承“变奏曲”——以第二课堂为基础的弹拨乐特色教学活动

技术技能是演奏器乐的根本,作品排练则是技术技能体现。如何让孩子们从无到有、从浅入深发生质的飞越,第二课堂无可厚非的奏响了弹拨乐教学的“变奏曲”。

(一)技能的学习

在激发学生兴趣后,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弹拨乐技术技能的学习。学生训练从抱琴到指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位练习、推拉练习、轮指练习等每一步要求规范,同时有计划的快速推进技巧训练方法,遵循教学规律。教师通过彈拨乐“示范技能学习法”和弹拨乐“模仿技能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简捷学琴的快乐。

(二)作品排练

弹拨乐器的难学不仅体现在演奏技巧中,更多体现在学习内容的难度上。笔者通过“唱奏携手教学法”和“简线结合教学法”在学习内容上进行了认知方法的突破创新,对练习曲目进行了大胆革新。初级阶段,我从最基本的弹、挑曲目开始,吸收小学音乐课本中及课外适合儿童兴趣的曲目进行改编,使学习曲目简单快捷,如,选用了《我有一只小羔羊》《牧童谣》《拉勾勾》等轻松有趣的曲目练习,学生觉得入门非常轻松。在中级阶段,我会选择一些经典曲目或出现多声部的作品来排练,并在乐曲的编排上进行了创新,加入了部分打击乐器。如,《旱天雷》这首具有岭南音乐特色的音乐作品,在乐曲编配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安排了小鼓、木鱼、小锣、镲等打击乐器来与弹拨乐合作,突出岭南风格。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成熟,会鼓励学生独奏或参加排练专业的弹拨乐作品,引导学生逐步走向器乐学习的规范化、专业化。

三、奏响传承“狂想曲”—以校外艺术实践为中心的弹拨乐特色教学活动

“艺术特色”教育不能有隔绝学生与社会的围墙。“艺术特色”教育要深入学生生活,要以学校、家庭、社区为基地,积极组织和参加各项艺术交流活动,形成良好的家庭社区艺术文化氛围。“双美教育”不仅能在课堂上获得知识、能力,更能在学校、家庭、社会及生活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得真正的艺术素养。

我校享有“中华民族艺术传承”美誉,小荔花弹拨乐团从建立至今,可谓硕果累累,小荔花弹拨乐团与民族交响乐团合作获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金奖更是锦上添花。由于弹拨乐种类比较多,那如何在弹拨乐团训练中既做到“春色满园”(合奏)又做到“一枝独秀”(独奏)?

(一)和时间赛跑

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安排的丰富而多彩,时间也比较紧凑,除了上课、活动,所剩时间寥寥无几。但对于器乐的学习,仅仅靠二课堂来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科学的和时间赛跑。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一些孩子早上来学校会比较早,我就会组织这部分孩子一起练习,晚上放学家长比较晚接,我也会组织这部分孩子和老师一起练习,久而久之,孩子们养成了习惯,只要有时间都会主动来练习。在与时间的赛跑中,孩子们的兴趣浓厚了、技术提高了、练琴的习惯也养成了。

(二)和舞台牵手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其“产品”主要是由公开表演而展示。若不经常参加表演,学生容易紧张和怯场。我们发现很多学习器乐的学生,每天都在练琴,但要让他当众表演一首乐曲却很难。所以多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音乐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是他们展示技艺和表达情感的良好途径。

1.艺术比赛:积极参与、硕果累累

①团队合作,彰显团队力量

我校的弹拨乐,在三代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们与民族交响乐团合作完成了《十面埋伏》《壮丽七侠》《醒狮·龙舟》等古今中外的名曲,在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多次获得全国、省、市一等奖。弹拨乐团还独立排练了一些朗朗上口乐曲,如,《十面埋伏》《火把节之夜》等,在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市多次奖项。孩子们在团队中提高了技艺、增强了自信、学会了合作、提升了艺术素养。

②一枝独秀,尽显个人魅力

孩子们在乐团的训练中,无论是技艺,还是音乐素养都得到了提升,并且有一部分艺术特长生在训练中脱颖而出,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练习,演奏了一系列弹拨乐独奏名曲。如,《火把节之夜》《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彝族舞曲》《赶花会》等。并且代表学校、镇参加各类比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三个作品获常平镇特等奖、两个作品获常平镇一等奖。

2.艺术演出:形式多样、弘扬民乐

①艺术专场,精彩纷呈

弹拨乐团在积极备战各类比赛同时,还与其它声部合作成功举办了“尚文化、颂和谐”“美在飞扬”“双美之韵”三场专场音乐会。音乐会中弹拨乐呈现了多种形式的节目孩子们精彩的演绎得到省、市、镇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

②艺术交流,弘扬民乐

我校弹拨乐团成立至今已有10个年头啦,十年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拼搏下在东莞市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乐团应邀参加了“粤港澳交流活动”“常平香港青少年文化交流音乐会”“东莞市十年课改回报演出”以及连续多次参加常平镇师生才艺节文艺汇演。

作为弘扬弹拨乐艺术的传人,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同时,也让老师的專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对参加弹拨乐团展示的孩子们来说,收获的不但是音乐素养的提升,更多的还有成长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

追求艺术的脚步永不停止,学校的弹拨乐教学的脚步也未曾停歇,虽然目前教学初见成效,但其中还有很多不足:怎么样能把建立好的弹拨乐团的音响特质发挥到更理想状态?在不断创新的同时怎样保持好弹拨乐团融合性与统一性的这些良好特质?这些都需要我们努力去思考,去实践。弹拨乐指尖的艺术、指尖的芭蕾,让我们带领孩子们徜徉在指尖奏响的乐章中,沉浸在指尖创造的奇迹中。

[注:本论文获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小学美育改革优秀创新案例省一等奖]

猜你喜欢
特色教学小学音乐
浅谈小学美术特色教学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语文教学
利用翻转课堂实现学困生的分层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