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中的幼儿安全防范策略

2020-06-12 11:47潘伟红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区域制度

潘伟红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户外活动是幼儿教育一日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在园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由此可见,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孩子体能体质及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积极避免户外活动时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身心安全。

一、创建安全适宜的活动场地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户外活动场所既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和兴趣,也要考虑教育目标的实现。自主性游戏类活动场,场地空间要相对宽敞,能够同时开展多个游戏,各游戏之间相互干扰少。运动类活动场,为保障各类运动的开展,应尽可能地拓展幼儿运动空间,场地以塑胶或草坪为宜。科学探索类活动场,如种植园、饲养角等,最好采用木质、铁质材料进行镂空设计,既可保证卫生通风、易于清理,又便于幼儿观察。各种场地设施均应坚固耐用,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组织实际演练,帮助幼儿获得正确的安全认知,提升自我防范意识。一是做到教育日渗透。要把安全教育渗透到一日户外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加强常规养成教育,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和秩序,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二是做到教育日落实。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加强对户外重点区域的安全教育,并提出相应的规则要求,强化幼儿安全意识。三是做到教育周主题。每周开展一次户外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从幼儿的直接生活经验出发,辅以课件、图片,开展安全讨论。例如,让幼儿讨论上下楼梯时怎么才能避免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四是做到教育月总结。教师按时总结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孩子的经验获得情况以及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三、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规则

制度是开展一切工作的保证。我们一是制定户外活动区域硬件检修制度,做好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倡导全域管理、全员参与,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维修人员做到日检日修,确保各类设施完好无损。二是对户外活动各区域设施实行6S管理,根据区域类型和设施种类,确定安全风险点,设置教师巡视点,制定教师管理指导方案。三是制定科学的户外活动操作流程,提升教师消除安全隐患的能力,避免事故发生。四是制定安全监管督查制度,加强对户外活动各环节的监管。五是制定教师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让大家掌握应急处理的步骤与方法。六是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带班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不断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七是在户外活动区域安装摄像头,实现安全监控全覆盖。

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安全责任大如天,要牢固树立幼儿生命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加大对幼儿户外活动安全防范力度,确保幼儿在活动中安全健康地成长,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责 编 东 方)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区域制度
分割区域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擦桌子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区域发展篇
某些单位的制度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