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苓方热奄包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疗效观察※

2020-06-15 06:51
河北中医 2020年2期
关键词:周径体征水肿

李 军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东院区脉管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是由慢性静脉疾病引起血液反流和(或)回流障碍,导致下肢静脉系统持续高压所致[1],起病慢,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其发病率高并且呈上升趋势[2],发病年龄不但涉及老年人,还有年轻化趋势。西医治疗方法繁多,但疗效参差不齐,且复发率高。2018-06—2019-10,笔者在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苓方热奄包热敷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患者50例,并与单纯口服地奥司明片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00例均为我院脉管科门诊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后退出2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38~74岁,平均(60.80±12.48)岁;病程0.5~4.3年,平均(2.67±1.24)年;发病肢体:左侧28例,右侧22例。对照组50例(后退出4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0~77岁,平均(58.47±10.85)岁;病程0.3~5.6年,平均(2.89±1.54)年;发病肢体:左侧26例,右侧2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3]:①下肢指凹性水肿,伴痠沉、胀痛,站立时加重,平卧、抬高肢体可明显缓解;②病程>3个月;③朝轻暮重,起病缓慢,逐渐加重;④可伴有局部皮肤瘙痒,足靴区色素沉着,严重者小腿部出现淤积性皮炎、溃疡;⑤彩色超声检查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大部分再通者。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20~80岁;③属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1~C4期[3];④1个月内未接受过系统治疗;⑤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慢性下肢淋巴水肿、局部组织严重感染者;③已知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④神志不清、痴呆、各种精神病患者及不愿意合作者;⑤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⑥因故退出及未按规定治疗方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地奥司明片(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471)900 mg,每日午餐、晚餐后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芪苓方热奄包热敷。药物组成:黄芪12 g,炒艾叶6 g,肉桂3 g,花椒6 g,川芎6 g,茯苓皮6 g,泽泻6 g,猪苓6 g,透骨草6 g,伸筋草6 g,威灵仙6 g,大青盐1 000 g。将以上药物装入30 cm×20 cm的棉布袋制成热奄包。治疗时先稍喷湿热奄包,用微波炉加热2 min约达60 ℃,热敷于神阙、关元、气海穴位置。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避免烫伤。每日1次,每次20 min。本研究芪苓方热奄包可重复使用5 d。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肿胀、痠沉、疼痛、瘙痒)及体征(水肿、皮温、肤色、色素沉着)评分,按临床表现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4]。②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侧下肢周径之和,分别测量髌骨上15 cm、髌骨下15 cm周径,相加即得。③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侧下肢静脉反流时间,采用Vicorder多普勒外周血管测试仪(英国Skidmore Medical Ltd.)检测。④注意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总积分减少≥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总积分减少≥60%,<90%;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总积分减少≥30%,<6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积分减少<30%[4]。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后2组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2.3 2组治疗前后下肢周径之和比较 见表3。

组 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8121.94±18.35108.72±16.53∗△对照组46118.84±11.53114.91±10.23∗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3可见,治疗后2组下肢周径之和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下肢周径之和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2.4 2组治疗前后患肢静脉反流时间比较 见表4。

组 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82.85±0.741.60±0.54∗△对照组462.78±0.761.93±0.88∗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4可见,治疗后2组患肢静脉反流时间均缩短(P<0.05) ,且治疗组治疗后短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2.5 安全性观察 治疗组出现轻度不良反应2例,为热奄包热敷后出现红斑、瘙痒,嘱患者热奄包热敷温度不宜过高,未予其他特殊处理,自行好转,未影响治疗。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我国下肢静脉疾病发病率为8.89%,每年新发病率为0.5%~3.0%,是周围血管病的常见病、多发病[5]。本病以老年人居多,但近年来年轻患者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可能与久坐、久立、缺乏运动有关。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是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下肢指凹性水肿,双下肢沉重、肿痛,朝轻暮重,可伴有浅静脉曲张,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渐成慢性,后期可出现皮炎、色素沉着、瘙痒、溃疡等[6]。现代医学认为,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病因多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或下肢静脉功能不全[7]。治疗方法有口服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疗法、压迫包扎疗法、手术治疗,以及外用弹力绷带、弹力袜等。本研究对照组采用地奥司明治疗,该药对静脉具有特异的亲和性,不影响动脉系统,通过增加静脉张力、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等药理作用,控制和延缓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发展[8-9]。但口服药物治疗起效慢,疗程长,长期服药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及肝肾损伤,而手术治疗适用范围小,存在局限性、效果不满意、复发率高等不足。因此,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治疗未能得到满意的总体疗效。

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属中医学“水肿”范畴,其发病主要是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水湿浸渍,疮毒浸淫,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阖,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而见水肿[10]。本病多见于老年人,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导致脾气受损,运化无权,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停聚;脾气虚,母病及子致肺气虚,肺脾气虚推动无力,血行迟缓涩滞,则血停为瘀,瘀血阻滞,三焦水道不利,可致水肿;脾虚不能制水,肺失通调水道之功,水湿壅盛,必损其阳而致肾阳虚衰,肾阳虚一则无以温养脾土,二则肾虚水泛,上逆于肺,从而使水肿更加严重。因此,本病核心病机为气虚血瘀,水湿停聚。治宜健脾益气,温阳利水,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芪苓方热奄包组方中,黄芪补气升阳利水;川芎活血行气;肉桂、艾叶、花椒行血温阳散寒;茯苓皮、泽泻、猪苓健脾利水渗湿;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大青盐加热后起温阳通络作用。全方共奏益气温阳、散瘀消肿、祛风除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透骨草能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还具有抗菌消炎作用[11];伸筋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还可抗炎镇痛[12];艾叶可抗血小板聚集[13];威灵仙制剂具有抗炎、抗菌、镇痛、免疫抑制等作用[14];肉桂能够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管末梢血液循环[15];花椒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镇痛作用[16];川芎可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栓塞,其成分阿魏酸可显著抑制各种促炎因子所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急性升高、慢性炎症和组织水肿[17];茯苓皮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18];泽泻中含有多种利尿活性成分,并且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19];猪苓对肠胃、膀胱、肢体、皮肤具有利水作用[20];黄芪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多种疾病水钠潴留,具有利尿作用[21]。

神阙穴,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具有温补元阳、培元固本、温阳救逆、利水固脱、开窍醒脾之功。神阙位于腹之正中,内应小肠,位近中焦,邻近脾胃,既可补肾,又可健脾益气。此处皮肤屏障功能弱,能更好地吸收药物,脐下又有丰富的静脉网,药物被迅速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处,是聚气凝神之所,其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交会,可治疗四经关联病症,功善培补元气,益肾调经。气海又名丹田或丹灶,为气之海,元气之会,呼吸之根,且为下焦之要穴,能补益真元,温振肾阳,温脾胃助运化,使水谷腐熟,又能蒸腾膀胱之水,使之气化升腾,津液四布,浊阴得出。本研究将芪苓方热奄包热敷于神阙、关元、气海,将益气温阳、散瘀消肿、祛风除湿的中药之效与培元固本、温阳通络的诸穴之功相结合,相辅相成。此外,热奄包通过热力作用,使局部气血通畅,增加药物的吸收,达到药效最大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8%,优于对照组(73.9%,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总分、下肢周径之和及下肢静脉反流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热奄包热敷不良反应轻微,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说明2组治法均比较安全。

本研究应用芪苓方热奄包热敷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说明芪苓方热奄包热敷对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确有疗效。临床治疗中,在避免长时间站立、下垂肢体的前提下,应用芪苓方热奄包热敷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具有操作简便、用药安全、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确切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周径体征水肿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探讨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