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肝降脂胶囊治疗痰瘀痹阻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2020-06-15 06:51
河北中医 2020年2期
关键词:降脂颈动脉硬化

吕 军 薛 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如皋市中医院内科,江苏 如皋 226500)

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致病基础,主要表现为前胸阵发性的压榨性疼痛。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是冠心病患者最早受累的部位,且颈动脉硬化斑块情况能够准确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1-2]。通过控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可以建立稳定性心绞痛的第一道防护墙。现代医学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甚至消退斑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3]。2018-01—2018-10,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软肝降脂胶囊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35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35例对照,观察疗效及对颈动脉斑块、中医证候、血脂、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70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32例)及住院(38例)的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9~72岁,平均(61.3±2.1)岁;稳定性心绞痛病程1.5~6.2年,平均(4.1±0.4)年。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1~74岁,平均(60.9±0.9)岁;稳定性心绞痛病程1.8~6.0年,平均(4.0±0.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4]: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颈动脉硬化斑块诊断标准:经超声检查存在非钙化性颈动脉斑块,双侧任一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内膜局限性增厚≥1.2 mm。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辨证为痰瘀痹阻型。表现为胸闷如窒或胸部刺痛、绞痛,头昏沉,气短喘促,体胖多痰,身体困重,神疲面晦,口淡纳呆。舌脉: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舌胖边有齿痕,舌苔浊腻,脉滑细涩。

1.2.3 纳入标准 符合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符合中医辨证标准;年龄49~74岁,性别不限;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临床研究过程符合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1.2.4 排除标准 6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和卒中病史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病史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西医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100 mg,每日1次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山东博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795)5 mg,每日2次口服;辛伐他汀胶囊(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20)20 mg,每日1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软肝降脂胶囊。软肝降脂胶囊(药物组成:丹参、桃仁、三七、生黄芪、柴胡、制大黄、生山楂、荷叶、猪胆汁、生白术、五味子、生牡蛎、生白芍。我院制剂室生产,苏药制字Z04001610,规格:0.5 g/粒)2.5 g,每日3次口服。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6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颈动脉超声检查 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IU22智能超声检查系统(飞利浦公司,探头频率10 MHz)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仰卧,垫高肩部,充分暴露颈部皮肤,以探头从颈动脉根部向两侧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测量,记录两侧颈动脉分叉近端1.0 cm处IMT,同时从纵切面处测量颈动脉斑块的最大厚度,计算其最大面积,若同时有数个斑块,取其面积最大者。

1.4.2 实验室指标 2组治疗前后均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采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M16磁敏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血清Lp-PLA2水平。

1.4.3 中医证候评分 2组治疗前后对胸闷不适、膻中刺痛、心悸怔忡、头目昏沉、肢体沉重各中医证候进行评分,各项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5]。

1.4.4 安全性观察 ①定期检测血、尿、粪常规;②监测心电图及肝、肾功能;③记录不良事件类型、程度、发生率。

1.5 疗效标准(自拟) 显效:胸闷、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颈动脉硬化斑块缩小;有效:疼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明显减轻,颈动脉硬化斑块缩小;无效:用药后心绞痛症状无明显改善,颈动脉硬化斑块未见缩小。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IMT、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 见表1。

治疗组(n=35)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5)治疗前治疗后IMT(mm)1.45±0.260.98±0.32∗△1.46±0.231.25±0.32颈动脉斑块厚度(mm)8.64±1.964.78±0.92∗△8.57±1.836.98±1.45颈动脉斑块面积(mm2)18.37±3.189.68±2.72∗△18.41±3.3615.74±2.3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治疗后治疗组IMT、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MT、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及Lp-PLA2水平比较 见表2。

治疗组(n=35)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5)治疗前治疗后TG(mmol/L)1.80±0.101.20±0.14∗△1.86±0.141.29±0.19∗TC(mmol/L)7.61±1.086.25±0.70∗△7.50±1.176.52±0.64∗LDL-C(mmol/L)13.22±1.6510.17±1.28∗△12.33±1.5610.45±1.19∗HDL-C(mmol/L)0.82±0.091.47±0.16∗0.85±0.111.04±0.15Lp-PLA2(ng/mL) 269±41.60 126±21.30∗△ 267±40.50 169±28.90∗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后2组TC、TG、LDL-C及Lp-PLA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DL-C升高(P<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及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3可见,治疗后2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4 2组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4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5 不良反应 2组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肝功能异常8例,考虑口服他汀类药物引起;治疗组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3 讨 论

稳定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绞痛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病变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且颈动脉斑块检查操作简便、无创、重复性好,可在临床广泛应用[6]。目前,西医对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主要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予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以及足量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7]。

稳定性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痹”“真心痛”等范畴,其病机主要为痰浊、血瘀痹阻心脉,不通则痛[8]。治疗应以活血祛瘀、化痰通脉为主。软肝降脂胶囊是我院自主研制的中药制剂,在治疗高脂血症、心绞痛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9-11]。方中丹参、桃仁、三七活血通脉;黄芪益气,并助活血药行血之功;柴胡疏肝理气,以开血脉郁痹;大黄活血化瘀;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荷叶清热化湿,祛脂降浊;猪胆汁清热凉肝;白术健脾燥湿化痰,杜生痰之源;五味子补肾益精;牡蛎软坚散结;白芍柔肝敛阴,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止痛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软肝降脂胶囊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不适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

大多数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及胆固醇酯,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Lp-PLA2是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的炎性标志物,已被证实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改善(P<0.05),Lp-PLA2降低(P<0.05),且治疗组TG、TC、LDL-C及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暴露,具有良好的超声检查条件,斑块的位置、大小、形状、数目,甚至动脉血流细微变化都能清晰地观测到。因而,通过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类型等,可进一步了解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为心绞痛的预防提供了早期筛查条件[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IMT、颈动脉斑块厚度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提示软肝降脂胶囊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安全性方面,对照组出现肝功能异常8例,而治疗组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可见联合中药治疗能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软肝降脂胶囊具有调脂、稳定颈动脉硬化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对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降脂颈动脉硬化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