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乡镇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探究

2020-06-15 16:06李震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8期
关键词:强化班主任工作管理

李震波

[摘要]班主任是组织教育、教学的领导者,除了一些基础性的教学活动之外,他还负责整个班级的管理,包括班级文化、班级团结性、班级学习氛围等等,上可落实、推进学校制定的学习和活动计划,下可以与每位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及生活上的问题。新时期教育环境下,乡镇初中教育的责任意识更强了,学校不但重视教育效果的提高和完善,还特别关注学校管理的安全性與科学性。这一背景突显了班主任管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挑战,适度解读乡镇初中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强化;乡镇初中;班主任工作;管理

初中教育是连接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它的教学内容要比小学深,比初中浅,既有基础性的知识,也有探索性及更有难度深度的知识,所以对于一般初中生来讲,初中学习还是存在很大压力的。与城市学校相比,乡镇教育存在着教育平台低、基础差、成本小等各式各样的劣势,因此如何利用班主任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学习效率、活动控制性,是当前乡镇初中学校要考虑的重点。

一、乡镇初中班主任管理的日常表现

所谓“班级管理”,是围绕着学校教学制度、行为规范所引申出来的一项“动态”工作,由学校管理者、教师主导,以班级为单位监督、管理在校学生,让学生可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完成学业。由于乡镇初中的师资力量有限,学校的人数规模一般不大,多则一千多人,少则几百人,任职教师的资质也有限,学校可供管理、控制学生的基础平台设施也比较少。所以,在乡镇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是停留在“表层”的,也就是说,仅限于利用自身的观察和监督,控制管理学生,如:告诫、禁止学生在上课、课余时间接触危险的设施;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安排指定学生承担班级日常管理的行为责任,诸如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小组长等等;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宏观把控和敦促等。这些日常表现几乎是每个乡镇初中学校日常所表现出来的管理状态,基本是围绕着学校的纪律要求、学习要求以及其他活动要求所展开的,班级特色、个性化的管理项目几乎没有,限于成本、时间和教学压力的考量,初中班主任很难、很少会找出能够推行、实施“新班级管理”办法的机会和时间。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不足

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乡镇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问题体现在三方面:

1.管理内容较为日常,内容单一

在班主任眼里,学习和生活是管理的两大重点,也是唯一内容,只要保证学生在校安全、遵守规矩、稳步提升成绩即可,不需要对学生其他的事情和问题过多干涉,甚至于有些老师认为,只要学生成绩好,其他的都可以让步。有时,为了规范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班主任会削减、适当省略一些管理工作,如: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观察与考核;学生德行品格的塑造;不同科目教学工作的结合和管理等。内容过于单一,班级管理虽然可以在规范的制度下执行,但是长此以往会出现很多漏洞,不仅学习氛围会受到影响,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折扣。

2.班主任管理手段传统

班主任常以沟通、交流以及对成绩进行考察排名的方式管理学生,没有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对待每位学生的管理策略大同小异,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如:有的班主任会在其他课上“爬窗户”,在暗处观察每个学生的听课表现,如果学生听课表现不好,则会给予严厉批评。这种管理办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学生虚假学习状态的影响,但是也会给学生心理留下阴影,会时刻注意观察老师是否在暗处监督自己,这样一来,学生反而会在学习上分心。而这种“分心”是面向全班同学的,全班同学都会有这个心理阴影。另外,传统的管理办法也夹杂着“应试教育”的元素,班主任是会用“对”与“错”,“好”与“坏”来评价、评估学生们的学习行为和想法,然而,每个学生都是各个性鲜明的个体,特别是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他们看待事物的想法是多样的,如果单以传统方式加以管理、约束的话,势必会激起班级部分同学的逆反情绪,起到适得其反的管理效果。

3.以主观意念为转移,管理意识和思想容易偏激

班主任的管理行为很宽泛,基本是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只要不过激是不受学校控制的,为此,班主任常规由于个人工作压力大,而刻意将教学压力传达给学生,转变成学生的学习压力。有的班主任还认为,学校的职责是教学,对于学生的管理并不重视,而有的班主任则特别重视学生在活动、德行上的塑造和培养,可以说,班级管理效果已然成为老师思想行为的产物,不会有更多学生的参与建议。

三、强化乡镇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对策

强化乡镇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是当前初中教育效果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这方面管理相对薄弱的乡镇初中,所以为了更好的说明、论述本文观点和想法,笔者将结合乡镇初中班级管理实例,分析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1.乡镇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

某乡镇初中学校有在校学生1032人,初一年级6个班、初二年级6个班、初三年级8个班,每个班级有1名班主任老师主持班级工作。初二(2)班钟老师从初一开始一直带班,很熟悉班级内的42名学生,为了监督这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他要求学生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在班级里的行为和想法。作为语文老师的他负责批示这些日记,一开始,依靠日记内容以及他对学生的了解,班主任是完全可以掌握学生们的大体想法的,但久而久之,受制于各种班级制度和排名榜的影响,学生们开始厌倦“写日记”,大部分学生开始敷衍了事。当钟老师意识到学生们的想法后,便废除了写日记这项作业,而是在每周组织一堂主题班会,把这一周班级表现出来的课堂问题拿到班会上来说,让学生以演讲、相互讨论、辩论赛的形式说出自己的观点,而老师把这些想法融合在一起,付诸到实践当中。同时,钟老师还特别重视班级内班长、副班长、生活委员,以及各科课代表的意见和想法,因为他们本身是学生,了解学生们疾苦,又承担着管理班级工作的职责,所以与他们配合工作,听取他们的工作意见是十分必要的。经过钟老师科学的班级管理,初二(2)班的班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以初二一年为例,该班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社会活动,以及成绩评比上均获得了不俗的成绩,钟老师也评为了当年学校的优秀教师。

上文案例说明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需要清楚明白两个关键点,思想、方法以及具体落实路径,这三点是创造一个好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基础和保障。比方说,在思想上,班主任勇于纠错,察觉到自己的问题,并依靠现代化教学手段改正、优化了班级管理工作。同时,他把班级管理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所设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和标准都是在学生讨论和分析后确定的,并没有以自己的意念为转移。再次,他懂得学会利用学生管理者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来。

2.对策与建议

(1)革新班级管理的思想和观念

班级管理应学会把眼光放的长远,而不仅仅拘泥于改变学生现阶段生活行为和学习成绩的层面上,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比如说:乡镇初中学生的眼界并不宽广,甚至于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很差,自我学习意识并不好。所以即便是班级管理可以改变学生们的行为和成绩,但无法改变他们的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努力学习心理辅导、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方法,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真正有利于学生端正生活态度、学习思想的东西展现给学生,而不是一味的不许、要求和约束。只有在班级管理中放宽思路,才能让班级管理手段变得更加科学。

(2)采取有效措施纾解工作压力、善用好的管理方法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很重,当他们认准某件事情的时候,如果班主任不许或利用家长来对其施加压力的话,则会让他们行为和思想更加激烈和偏激,为此,要想做好班级管理的基础,维护、建立班级好的生活氛围和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如:保证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定期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依靠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让学生们更多的认识到学校、学习之外的事物,使他们长见识、懂文明礼貌、明白了解自己的社会价值。另外,管理应将重点放在“理”上面,即在提任何要求的时候,要先考虑这个要求是否合乎情理、是否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是否在学生思想层面上,如果学生不懂、不接受,甚至是厌恶的话,一定要学会调整姿态和方法,不要急功近利。

(3)完善班级管理的具体工作

班主任要善于进行细化管理,严格要求学生固然是对的,但是如果一个高标准、高难度的行为规范给学生造成压力的话,则班级管理工作很难落实。因此,班主任可以把每一项规范和标准拟定、设计成一个个活动目标和任务内容,如:学生如果每天能够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便可在最后的生活评比上,增加5分;如果学生在班级卫生打扫或活动参与中表现突出,也可以适当加分或给予他们一定的班级特权;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班级交流群,让学生、学生家长、班主任、其他科的任课老师们都参加到网络讨论中等等。上述手段和方法,可以从多方面纠正、改变学生们的在校行为,最终起到一个纠正、管理学生们的作用。单一看上去,这些要求大多都是学生们自发的,而不是老师强烈要求的,所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更容易落实具體工作。

基于乡镇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日常表现及问题和对策,笔者认为,所谓“管理”,并非是一种主观的行为规范的体现,而是初中教学核心思想及原则的保障基础,只有班集体成功凝聚在一起,营造良好的教育和学习氛围,班级管理才可以算得上落实到实处。

猜你喜欢
强化班主任工作管理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强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分析
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探讨
爱在字里行间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