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历史学科课程,让国防教育“活”起来

2020-06-15 16:06杨杰斌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8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杨杰斌

[摘要]国防教育虽是青少年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在不少师生的认知中还是以专家讲座、观看视频、主题研学为主,中学国防教育的实效性急待提升。本文以初中历史学科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两个方面分析如何结合学科课程有效开展国防教育。

[关键词]国防教育;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初中历史

根据《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是青少年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开展国防教育主要有专家讲座、主题研学(外出参观)、课堂教学渗透等方式。由于学生、学校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利用课堂渗透国防教育就成为国防教育的主要渠道。下面,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让国防教育“活”起来的一些做法。

一、结合国防教育内容,整合学科课程资源

一般认为国防教育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国防基本常识(国防理论、军队建设、战略战术)教育,国家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国防责任意识教育,革命精神教育。根据以上内容,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课题名称:“兴国强兵从青少年抓起——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国防教育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GTXl8YB002),对初中历史六册书中古今中外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防教育的内容特点进行了整合。(见表1)

通过梳理、整合学科教材相关内容,有利于教师精准掌握教学内容相应的国防教育层面,让老师的国防教育从“无意识”转为“有意识”,从而在教学设计中精准确定国防教育环节的教学目标,实现国防教育与学科特色的深度融合。

二、依托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学科国防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落实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利用学科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就需要结合各学科核心素养特点,进行科学设计。

以初中历史学科为例,所要求学生掌握的核心素养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以及唯物史观五大方面。笔者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抗美援朝》一课为例,结合国防教育进行以下设计。

由于课标中对本课要求是“认识”战争的正义性,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在,通过补充丰富史料,让学生从以下三个层面达成认识:

(1)认识参战的正义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认识牺牲的光荣性:邱少云、黄继光烈士的英勇事迹;

(3)认识影响的重大性:粉碎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的侵略意图;为新中国各项建设提供较为稳定的国际环境;大大提高新中國的威望。

通过上述课例的分析,笔者认为,依托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国防教育活动,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依托相应课程标准进行目标设计:根据相应课程标准,确定重点进行教育活动的层面;

(2)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进行内容设计:根据课程内容相对应的核心素养要求,确定国防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

(3)围绕教学重难点明确教育重点:根据教学重、难点要求,在设计的国防教育内容中明确需要细化、深化的层面。

总之,要使中学国防教育“活”起来、更有成效,笔者在整合相关学科资源和依托学科核心素养两个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国防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不断推行国防教育的常态化,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是一项值得持续推进的重要活动。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