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进清洗流程管理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

2020-06-16 02:23周楚珊
医疗装备 2020年8期
关键词:管腔附件医疗器械

周楚珊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 (广东惠东 516351)

清洗医疗器械是指通过各种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将医疗器械上的微生物、无机物、有机物等残留水平尽可能降至安全范围[1]。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术器械种类逐渐增多、结构愈发复杂,在接触患者体液、血液以及组织等有机物后,往往会导致器械污染,如果不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灭菌、消毒,极易引发院内感染,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2-3],因此,如何提升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持续改进清洗流程管理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8月消毒供应室500件器械作为对照组,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消毒供应室500件器械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镜面类器械128件,管腔类器械151件,附件类器械221件;对照组镜面类器械127件,管腔类器械150件,附件类器械223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共14名,均为女性,年龄25~50岁,平均 (37.52±5.44)岁;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6名;文化程度,本科2名,大专6名,中专6名;工龄5~20年,平均(12.58±1.74)年。纳入标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均为考核合格的专业控制人员;器械均为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要求的医疗器械。排除标准:损坏严重的器械;过期的器械;质量不过关的器械;一次性手术器械。

1.2 方法

对照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根据科室规定对器械展开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严格划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器械,保证各科室工作的顺利开展。

观察组实施持续改进清洗流程管理。(1)单独回收:将所有器械、腔镜等统一回收到专业的容器中,以专用的污染电梯将收集的器械下传至去污区,由消毒供应室护士进行回收、清点、分类;对于特殊的器械,必须经特殊处理后再进行清洗处理。(2)清洗:根据附件、器械、内镜的材质、精密程度等判断器械是否耐热、耐湿,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清洗方法,对于镜面类器械,以单独手工清洗为主,在流动水下彻底清洗镜面类器械表面的血液、污渍,置入腔镜专用酶中浸泡2min,用纱布轻轻擦洗,以纯水漂洗后,擦干镜面,以75%乙醇擦拭、消毒,注意不可使用超声机清洗,防止损坏镜子;对于管腔类器械,将以上器械进行拆分,直至最小化,置入流动水中进行彻底冲洗,将拆下来的小附件置入腔镜专用有盖密纹筐中,避免小附件丢失,对于小螺母、小缝隙、轴节等不容易清洗的器械,必须先用小毛刷进行反复刷洗,而对于狭长、细小的管腔,则先用管腔配套小毛刷于流动水下刷洗,然后再用高压水枪对其进行反复冲洗,管腔类器械置入专用多酶液中,以超声清洗5~10min,严格遵循多酶液厂家的具体说明书配制多酶液,且多酶液必须现配现用,及时更换;对于附件类器械,不能使用水洗连接线、导光束等,以清水纱布擦洗后,采用多酶液纱布擦去血迹等污垢,然后以纯水擦去多酶液,最后以75%乙醇擦拭并晾干。(3)制定统一的清洗质量:器械齿牙、关节、表面等光洁,无污渍、血渍、水垢、锈斑等,管腔无附着物且通畅,对于目测无法看清的细长、形状弯曲的管腔类器械,则将95%乙醇注入管腔中,如果流出液体澄清,则可判定为器械清洗合格。(4)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将每月器械清洗、消毒不合格的部位、名称等详细记录在册,对于不合格的器械应及时退回清洗,每周记录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结果,及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进行整改。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清洗质量评分(从器械清洗流程、器械拆卸与安装方法两个方面评定,每项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器械清洗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9.80% (499/500),高于对照组的96.00% (48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5592,P=0.0000)。

2.2 两组器械清洗质量评分比较

器械清洗质量评分由14名工作人员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器械清洗流程、器械拆卸与安装方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器械清洗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器械清洗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器械清洗流程 器械拆卸与安装方法观察组98.26±1.05 98.33±0.95对照组 90.06±1.44 90.02±1.21 t 17.2159 20.2117 P 0.0000 0.0000

3 讨论

医疗器械具有材质特殊、精密度高、结构复杂等特点,增加了清洗、消毒难度,器械若清洗不彻底,极易引发院内感染,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增加医患纠纷发生风险[4-5]。高效、彻底、科学的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是保证器械复用于临床的前提,也是延长器械使用寿命、保证器械功能完整性的关键[6]。临床大量研究表明,医疗器械清洗效果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密切相关,需要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积极性,专业性且身体健康[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清洗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持续改进清洗流程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清洗中可靠、有效。持续改进清洗流程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要求消毒供应室护士严格掌握器械消毒流程,如器械保养、清洗、装卸、分类等知识,制定统一的清洗标准,对照质量目标进一步落实工作,规范护士操作,显著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的规范性、标准性;最后,通过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及层层检查、层层反馈,每项工作做到有评价、有目标、有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消毒供应室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形象化、系统化、条理化。持续改进清洗流程管理有助于提高器械清洗质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器械损耗率,符合当前我国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求,是建立无菌器械灭菌工作长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持续改进清洗流程管理可显著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以及清洗合格率。

猜你喜欢
管腔附件医疗器械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大型外浮顶储罐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