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与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3表达的影响

2020-06-16 02:23田伟郭晖
医疗装备 2020年8期
关键词:介素甲氨蝶呤例数

田伟,郭晖

1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 100738);2安徽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蚌埠 233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以晨僵、关节疼痛及肿胀等为主要表现,好发于中年女性[1]。RA致残率较高,若未能及时诊治将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畸形或不同程度的残疾,甲氨蝶呤等作为RA治疗中的常规药物,虽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总体治疗效果欠佳[2]。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human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Fcfusionprotein,rhTNFR:Fc)属于使用较为广泛的生物制剂,可对Th1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进行抑制,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探讨rhTNFR:Fc治疗对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TNF-α及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院内治疗的RA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试验组男6例,女37例;年龄32~67岁,平均(41.68±3.19)岁;病程2~10年,平均(4.83±1.26)年。对照组男7例,女36例;年龄29~68岁,平均(41.73±3.22)岁;病程2~11年,平均(4.80±1.2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确诊;(2)未合并其他免疫性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无法耐受甲氨蝶呤、rhTNFR:Fc治疗的患者; (2)肝、肾功能损伤严重的患者;(3)患有精神疾病,无法积极配合临床诊治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甲氨蝶呤(浙江大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288)治疗,10mg/次,1次/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皮下注射rhTNFR:Fc[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58]治疗,50mg/次,1次/周。

入选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

1.3 临床评价

(1)临床疗效:依据症状缓解情况评估,其中关节肿胀、疼痛及晨僵症状消失为显效;关节肿胀、疼痛及晨僵症状改善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IL-2、TNF-α及IL-13水平: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美国RayBio生物公司提供检测试剂盒。(3)不良反应: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IL-2、TNF-α及IL-13水平

治疗前,两组IL-2、TNF-α及IL-1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2、TNF-α及IL-1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IL-2、TNF-α及IL-13水平比较(pg/ml,±s)

表2 两组IL-2、TNF-α及IL-13水平比较(pg/m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IL-2 TNF-α IL-13对照组43 治疗前 543.97±259.12 65.16±5.24 7.41±2.36 治疗后 429.84±97.51a 12.72±3.74a 6.13±1.87a试验组 43 治疗前 544.16±261.07 64.97±5.20 7.37±3.01 治疗后 312.54±84.43ab 6.82±2.07ab 4.86±1.52 ab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仅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未经对症处理自行恢复。

3 讨论

RA作为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以多关节进行性骨破坏、持续滑膜炎为特点,是患者残疾、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RA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晰,但临床上普遍认为细胞因子分泌失调为RA发生的关键因素[4]。甲氨蝶呤属于慢作用抗风湿药,利于对细胞内多巴胺合成进行抑制,促使细胞释放腺苷,进而阻止关节破坏,抑制炎症反应,但该药药效持久性一般,治疗后极易反复发作,临床应用局限[5]。

rhTNFR:Fc属于一种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物制剂,可对TNF-α与受体结合进行抑制,降低TNF-α生物活性,进而达到缓解关节炎症状的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L-2、TNF-α及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可见,于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rhTNFR:Fc治疗有助于加快临床症状缓解,下调炎症介质水平,抑制身体炎症反应,进而有助于缓解病情,且临床使用安全性较高。

炎性细胞因子在RA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NF-α属于促炎因子,将导致炎性细胞活化、聚集,诱导其他炎症介质释放,加重炎症反应;IL-2由活化的Th1细胞分泌,利于诱导淋巴细胞增生、T细胞增殖,诱发局部炎症反应;IL-13由Th2细胞产生,将促使嗜酸性粒细胞激活,抑制细胞因子产生。本研究中,RA患者治疗前IL-13水平较高,可能由于RA患者中抗炎因子、促炎因子呈高表达,特别针对活动期RA患者而言,促炎因子TNF-α、IL-2将刺激IL-13表达[7]。余素君等[8]研究证实,辅以rhTNFR:Fc治疗RA患者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炎症介质水平的降低,本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1)纳入样本量较少;(2)观察时间较短,需后续扩大样本量并进行长期研究以进一步证实rhTNFR:Fc在RA患者治疗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RA患者接受rhTNFR:Fc治疗有助于下调血清IL-2、TNF-α及IL-13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提升RA治疗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猜你喜欢
介素甲氨蝶呤例数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