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放化疗配合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2020-06-16 02:23曾乾
医疗装备 2020年8期
关键词:放化疗靶向例数

曾乾

万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100)

肺癌是全球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位居恶性肿瘤致患者死亡的首位,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较高,约占肺癌的80%,加之细胞生长分裂较为缓慢,且扩散转移时间较晚,故大部分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晚期,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间[1-2]。因此,针对无法手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积极寻找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对提高其生命质量显得尤为重要[3]。本研究旨在探讨同步放化疗配合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试验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1~83岁,平均(61.47±6.45)岁;腺癌10例,鳞癌19例,大细胞癌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41~81岁,平均(60.98±6.37)岁;腺癌11例,鳞癌17例,大细胞癌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万载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之共识》[4]中的诊断标准,均为Ⅲa期或Ⅲb期患者;初诊患者;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不符合手术指征;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存在放化疗禁忌证;过敏体质。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005),规格为5ml∶30mg,剂量为135mg/m2,于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57),规格20mg,剂量25mg/m2,于第1~3天静脉滴注;治疗第1天,行同步放化疗,放疗期间行2个周期化疗;选用三维适形放疗,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模拟定位,并依据Pinacle计划系统进行体外的3~7野照射,放疗剂量60~70Cy,放疗时间6周,5次/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吉非替尼[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65,规格0.25g]进行靶向治疗,1片/次,1次/d,治疗时间为3个周期,1个周期为3周。

1.3 临床评价

(1)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完全缓解(CR),患者肿瘤基本消失,且≥4周未见新病灶;部分缓解(PR),患者肿瘤的体积缩小幅度≥30%,且≥4周未见新病灶;疾病稳定(SD),患者肿瘤的体积增大幅度在PD以下或缩小幅度在PR以下;进展(PD),患者肿瘤的体积增大幅度在20%以上或出现转移或检出新病灶;客观有效率(RR) =(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 =(CR例数+PR例数+SD例数)/总例数×100%。(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Ⅲ~Ⅳ级粒细胞减少、腹泻、皮疹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768>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吸烟、大气污染、电离辐射、环境接触、既往慢性肺部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低热、食欲下降等,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放化疗、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该疾病患者。但针对不同病情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方案进行不断优化是当前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首要研究任务[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同步放化疗配合靶向治疗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得出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同步放化疗是在患者进行放疗的同时施以静脉或口服药物,利用其放射增敏的作用提高肿瘤对放射线的灵敏度,进而彻底杀死肿瘤细胞。顺铂是一种含铂的抗癌药,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靶点是肿瘤细胞DNA,可通过作用于DNA链内及链间交链,进而生成DDP-DNA复合物,阻碍肿瘤细胞的DNA复制;此外,其能够使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受损,从而取得较好的抗肿瘤效果。紫杉醇属于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主要对肿瘤细胞微管产生作用,可通过与微管进行选择性的结合,进而使微管蛋白双聚体进行聚合转变为多聚体并阻碍其解聚,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分裂。顺铂与紫杉醇的毒性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因此安全性相对可靠[7]。

靶向治疗是一种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在已明确致癌位点后通过应用相应的治疗药物,使其进入人体内通过特异性与致癌位点进行结合而发生作用,促使肿瘤细胞发生特异性死亡,且不累及周围正常组织细胞的治疗手段。吉非替尼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酶的活性阻碍肿瘤转移、生长及血管生成,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目前尚未发现严重不可逆的不良反应[8]。因此,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有效控制及缓解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应用同步放化疗配合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放化疗靶向例数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更正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