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0-06-16 02:23万德玉
医疗装备 2020年8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胃镜内科

万德玉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胃镜是诊断消化内科多种疾病的常用手段,通过向消化道置入由镜头和软管组成的设备,检查各部位黏膜情况,帮助医师诊断疾病[1]。胃镜检查需要经口腔、食管进入消化道,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疼痛等多种不适,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随着舒适化技术的发展,无痛胃镜(PG)的推出受到广泛欢迎[2]。本研究对2019年1—6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消化内科患者资料展开分析,观察PG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工具不同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男62例,女28例,年龄20~79岁,平均(48.41±28.55)岁;试验组男41例,女49例,年龄21~74岁,平均(50.26±29.4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 (1)符合电子胃镜检查适应证;(2)依从性好,能够积极配合完成治疗患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脏疾病;(2)消化道畸形穿孔;(3)不同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检查前5~10min给予10ml利多卡因胶浆(邯郸康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25)口服,待患者感觉舌头麻木后咽下,2min后取患者左侧卧位,经口垫间将胃镜缓慢置入胃部,同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配合逐步推进胃镜;若患者感到恶心可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有呕吐时根据情况终止检查,待患者情况好转后再次检查。

试验组采用PG:检查前给予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2~3L/min吸氧,麻醉前10min口服10ml利多卡因胶浆,待患者感觉舌头麻木后咽下,2min后取左侧卧位,缓慢静推1.5~2m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实施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若患者存在操作刺激反应,可追加30~50mg丙泊酚。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检查前后患者血压、心率(HR)变化情况;(2)比较两组操作耗时(麻醉后2min后至检查完成退出胃镜的过程),检查过程中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中途停止检查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前后血压、HR比较

检查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53、0.3142、0.3503;P>0.05);检查后,试验组SBP、DBP、HR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BP、DBP、HR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P、D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78、5.2290、5.025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前后血压、HR比较(±s)

表1 两组检查前后血压、HR比较(±s)

注:与同组检查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检查后比较,bP<0.05;1mmHg=0.133kPa

组别 例数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90 检查前 108.55±20.27 68.25±9.06 80.45±12.04 检查后 110.47±18.14b 70.23±8.24b 82.19±10.45b对照组 90 检查前 109.23±19.48 68.45±7.12 80.23±10.67 检查后 132.83±20.04a 89.23±9.55a 118.04±11.94试验组a

2.2 两组检查时间比较

试验组平均检查时间为(2.48±0.45)min,短于对照组的(5.52±1.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12,P<0.05)。

2.3 两组不适情况比较

试验组恶心、呕吐、中途停止检查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适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医学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胃镜成为消化内科最重要的诊疗技术之一,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各部位的真实情况,帮助医师诊断某些疾病,同时能在胃镜下取病变位置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或细胞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或鉴别诊断[3]。胃镜由软管和末端的摄像头组成,软管的柔韧性好,可随着消化道结构变化弯曲、旋转,末端的摄像头清晰度高,在实际检查过程中,通过调整摄像头位置、旋转软管可帮助医师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状况[4]。胃镜的优势在于诊断准确率高、价格便宜,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传统的胃镜检查时有很多禁忌和注意事项,例如,为保证清晰的图像,检查前要禁饮禁食至少8h,置入胃镜后往往会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唾液分泌、应激反应、紧张情绪等也均会影响检查过程[5]。

随着舒适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PG的推出受到广泛关注[6]。PG是指在麻醉镇静状态下实施胃镜检查,患者的不适显著减少甚至消失,操作人员的操作更加方便、全面、细致;同时,在麻醉状态下,可一定程度抑制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能更清晰地观察各部位黏膜情况,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7]。

本研究结果显示,检查前,两组血压、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试验组血压、HR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HR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P、D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中途停止检查率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相较于常规胃镜检查而言,PG检查对患者的影响更小,检查更加迅速、准确,患者的不适感少、痛苦小,依从性更高。

PG检查前,使用利多卡因、丙泊酚等麻醉、镇静药物,其中,丙泊酚的优势在于起效迅速,患者一般在40s内即可进入镇静状态,意识消失、肌肉松弛,咽喉部对胃镜的刺激反射被抑制或减轻,从而减少恶心、呕吐等不适感;同时联合利多卡因可起到协同镇静、镇痛的作用,利多卡因与丙泊酚联用为胃镜检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一结果与刘志刚和龚海涛[8]研究结果相似,即PG诊疗技术的安全性高,诊断准确率高,对消化内科多种疾病的诊治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PG检查的痛苦少、操作方便,在消化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胃镜内科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