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雾化吸入效果及症状缓解的影响

2020-06-16 02:23李建瑞
医疗装备 2020年8期
关键词:鸣音循证雾化

李建瑞

天津市宁河区潘庄医院 (天津 3015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常因慢性支气管炎再三发作、吸入有毒气体及肺气肿等发生气道阻塞。该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据统计,全球40岁以上的发病人群占比高达9%~10%,因无法及时有效排痰,痰液长时间留置于支气管内,逐渐形成COPD。对于此疾病的治疗,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饮食调节等,有效但不明显[1-2]。循证护理则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求进行综合判断,合理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为缓解患者的症状提供最优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COPD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的雾化吸入效果及症状缓解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间我院收治56例COPD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间收治的56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42~78岁,平均 (60.23±17.55)岁;病程1~15年,平均(8.68±6.74)年。对照组男28例,女28例;年龄43~80岁,平均(61.52±18.13)岁;病程2~16年,平均(9.58±6.9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1)符合《COPD诊治指南》中COPD诊断标准;(2)有家属陪同;(3)了解并同意本研究[3]。排除标准:(1)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2)有重大精神疾病的患者;(3)咳痰无力、无法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联合雾化吸入以便排痰,药物为沙丁胺醇(济宁为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653,14g/瓶)200mg、布地奈德(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52,100揿/瓶)1mg以及异丙托溴铵(北京海德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421,14g/瓶)500μg,将氧流量调整为5~6L/min,雾化时间均为15~20min,2~3次/周,连续治疗1个月;如出现呼吸困难,必要时需加以呼吸机(312AlvinDrive,NewKensingtonPA15068,国械注进20152541504,567P)进行辅助呼吸,并采用心电仪(广东深圳,粤械注准20162210714,PC-9000B)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发症护理等。

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护理。(1)循证问题:由于呼吸道疾病的产生往往被人们忽视,拖延治疗时间易导致COPD的产生,该疾病主要导致患者的排痰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痰鸣音消失时间较长,治疗中易引起患者的反感,肺功能也急剧下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护理效果应设立循证护理小组。(2)循证支持: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等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整理,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实施。(3)循证实施:对患者每日的病情进行记录并分析讨论对策,且定期对于护理人员进行加强培训以应对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对于患者宣教关于COPD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原因及缓解、预防措施,并与患者有效沟通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安心理,可全面配合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呼吸畅通;指导患者每天进行呼吸操锻炼,如利用腹部呼吸或缩唇呼吸等;保持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雾化时间调整为20~30min,3~4次/周,连续治疗1个月。

两组雾化器皿均需清洗彻底并妥善保存。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雾化吸入效果,包括有效排痰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痰鸣音消失时间。(2)观察两组肺功能指标。于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对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测定,包括完全吸气后第1秒所呼气体最大量(FEV1)、完全吸气后快速呼气的全部气量(FVC),并计算FEV1/FVC。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雾化吸入效果

观察组有效排痰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痰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雾化吸入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后雾化吸入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有效排痰时间(h)感染控制时间(d)痰鸣音消失时间(d )56 5.12±1.38 7.26±1.14 5.68±1.02观察组 56 3.25±1.55 5.13±1.47 4.59±1.33 t对照组6.743 8.569 4.867 P 0.000 0.000 0.000

2.2 肺功能

两组护理前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1、0.301、0.272,P>0.05);对照组护理后1个月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2、6.898、2.46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FEV1(L) FVC(L) FEV1/FVC(%)56 护理前 1.62±0.56 2.66±0.58 58.81±13.12 护理后 2.46±0.39 3.37±0.46 68.65±14.27观察组 56 护理前 1.54±0.33 2.63±0.47 59.47±12.51 护理后 3.05±0.24a 3.92±0.38a 75.39±14.71对照组a

3 讨论

大多数的中老年人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极易造成COPD[4]。近年来,COPD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且发病率稳居高位,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咳痰、气短及咳嗽等,甚至会出现胸肺廓收缩力低、气道堵塞或呼吸困难等。目前,如何高效安全治疗COPD患者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有效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对COPD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提高雾化吸入效果,改善肺功能。原因在于常规护理模式往往不具备针对性及系统性,受护理局限的影响,护理人员难以准确掌握患者心理及生理体征,造成护理内容片面、护理效果不明显[5]。而循证护理是一种以客观依据为主的新型护理模式,主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及需要,护理小组可以准确、规范地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其雾化吸入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使患者的心理放松。此外,循证护理模式可以使护患关系进一步发展,有效沟通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增多雾化的时间及次数,以便较快、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病情,也促进了治疗的顺利进行[6]。

综上所述,对于COPD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其雾化吸入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猜你喜欢
鸣音循证雾化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