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0-06-16 02:23戈婕
医疗装备 2020年8期
关键词:踝泵充气动力学

戈婕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江西南昌 330006)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为避免分娩时的痛苦,并保证胎儿的安全,部分产妇会选择剖宫产。然而在剖宫产术后,产妇需长期卧床,导致下肢活动量减少,加之术后长期液体补充不足,易出现血容量减少和血液黏稠度升高等现象,从而增加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概率[1]。因此,为改善下肢局部血液循环,稳定凝血功能,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包括饮食教育、健康指导等,但其治疗效果有限[2]。踝泵运动是通过对产妇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增加其下肢活动量,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进而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是通过周期性加压、减压的机械作用,从而减少血流动力学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凝血因子的黏附和聚集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DVT形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28.45±3.23)岁;孕周38~40周,平均(39.03±0.45)周。观察组年龄24~37岁,平均(28.94±3.18)岁;孕周38~41周,平均(39.45±0.42)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经检查凝血功能正常;产妇及其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障碍;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饮食指导、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1)踝泵运动:协助产妇平躺或坐在治疗床上,嘱其放松大腿,在感觉无痛或轻微疼痛的范围内让产妇最大限度的向上勾脚尖,尽量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10s,然后再让其最大限度向下绷脚尖,继续保持10s,重复5min/次,5~6次/d。此外,嘱产妇伸屈踝关节,持续收缩肌肉练习,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将踝关节进行内翻、背伸、外翻等练习,逐渐增加训练次数。(2)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给予患者腿部间歇式充气加压泵(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元金power-Q3000),调节充气加压泵25~45mmHg,通过对充气外套充气和放气来改变腿部外周压力。

1.3 临床评价

(1)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以及血流量。在术后3个月,使用血流动力学分析仪(北京依露得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M81-01)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2)凝血功能: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德国BE公司)检测纤维蛋白原(FIB)。(3)DVT:统计两组下肢DVT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流峰速度(cm/s) 血流平均速度(cm/s) 血流量(L/min )45 25.45±1.68 15.12±1.16 1.78±0.21观察组 45 39.78±2.03 20.56±2.05 1.99±0.81 t对照组39.027 15.590 2.245 P 0.000 0.000 0.027

2.2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FIB低对照组,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3 两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下肢DVT发生6例(13.33%),观察组未发生,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4,P=0.035)。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血小板计数(×109/L) PT(s) APTT(s) FIB(g/L)45 护理前 267.48±29.37 12.64±0.80 29.46±4.21 2.68±0.37 护理后 260.35±41.47a 11.20±0.21a 27.49±3.75a 2.81±0.52a观察组 45 护理前 265.79±30.16 12.69±0.68 30.15±4.89 2.55±0.40 护理后 238.32±45.50ab 12.59±0.64ab 30.10±4.29ab 2.51±0.45对照组ab

3 讨论

产妇在妊娠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增加,使抗凝血因子减少,同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外,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在围手术期因卧床时间较长,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加之手术会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及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导致下肢DVT的发生率较高[3]。因此,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下肢DVT形成的关键。

下肢静脉血液流动动力主要是来自于肌肉的收缩。当人体在站立或坐位时,下肢静脉压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由于下肢静脉瓣较多,从而减缓了血流速度,导致极易发生下肢DVT。妊娠期妇女的雌激素分泌水平较高,凝血因子较多,抗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血液处于高凝血状态。此外,剖宫产产妇术后在围手术期长期卧床休息,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至原速度的50%,且手术本身也会引起血小板聚集及高凝状态,因此在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概率较高,且产妇在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高征、肥胖等时下肢DVT的发病率会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血小板、FIB低于对照组,PT、APTT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凝血指标水平,缓解剖宫产患者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对于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踝泵运动通过对患者进行肢体训练,使小腿肌肉群收缩和舒张,并对肌肉内毛细血管、淋巴管进行有效挤压,从而促进血液、淋巴回流[4-5];间歇性充气加压泵作为一种物理干预方式,可在患者下肢形成一个压力梯度,增加血液回流速度,进而有效避免血液滞瘀,促进淤血排出,防止凝血因子聚集激活,从而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形成;在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过程中,通过周期性放气、充气,可使血浆纤维溶解作用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6]。

综上所述,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可改善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并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猜你喜欢
踝泵充气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充气恐龙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踝泵运动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晕针后踝泵与髋泵操作疗效差异
踝泵运动简单易行的腿部锻炼法
一种可充气的自行车脚踏
一种可充气的自行车脚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