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形态学实验平台开展科普教育的方式探索

2020-06-19 08:18黎银燕张惠球麦璟莹吕嘉春刘国辉
右江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

黎银燕 张惠球 麦璟莹 吕嘉春 刘国辉

【关键词】 形态学实验平台;科普教育;全民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0.05.0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然而通过网络获取的医学科普信息常常对错参半,给广大民众造成极大的误导。所以如何帮助大家获取正确的科普知识,是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1~2]。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3]。广州医科大学以医学标本馆为支点,辅以病原生物学基础验证实验,在组织大家观摩学习上,辅以解说人体生理功能及疾病发生发展机理,使民众能够进行正确有效的自我防护,正确应对突发急病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充分挖掘医学标本库及病原教学实验资源,把一些深奥的、专业的医学知识赋予有趣亲民的面孔,贴近百姓生活,以百姓看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的方式普及民众,让民众乐意积极参与科普活动。

1 整理形态学实验教育资源

我校形态学实验平台包含有400 m.2的医学标本馆、三间大两间小的数码互动实验室(大的每间容纳64人,小的每间容纳32人)、四间大两间小的普通实验室,主要承担二年级约1800名各专业本科生的病理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实验教学任务。标本馆和数码互动实验室主要开展病理组胚实验课,普通实验室作为病原免疫实验课的场所。开发学科资源运用于医学科普教育、服务社会意义重大。

1.1 医学标本馆

馆内涵盖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等多学科医学标本,融合医学多学科资源为一体的实验教学场所,供医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实践场所,在教学科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馆内收集有各种标本2215件,其中组织胚胎学标本242件,展示人体从胚胎发生发育过程中各胚龄的发育动态过程(有正常和畸形的胚胎标本);人体大体、局部解剖标本810件(不包括人体解剖教研室正常教学用的标本);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病变的标本684件;病原寄生虫感染导致机体器官组织病变、寄生虫体寄生于人体组织器官引起病变、分离成虫、感染途径的各中间宿主及传播媒介标本共479件。标本馆还保存展示1985年4月23日在广州东南郊赤岗出土的明代女尸,尸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广州地区有史以来发现保存最完好的古尸。古尸用透明的标本缸材料制作封存,供參观者近距离观察。这些标本是一代代教师艰苦努力寻找和制作积累下来的医学教学资源,凝聚老一辈教师的汗水心血,承载着医学教育发展的历史。

1.2 数码互动实验室

紧邻标本馆是三大两小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主要运用于形态学实验教学,各种大量大体标本和显微组织切片标本通过数码扫描转换成图片分类建立模块供学生浏览学习。学生能够对典型的正常组织细胞和病变组织切片进行更全面细致的阅读,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源可以通过计算机数码互动系统与学生互动交流。任何同学发现典型的切片标本都可以通过显微数码实现共享。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与标本馆大体标本形成宏观、微观标本的知识体系,开放利用实验室对民众进行科普教育,让民众参观游览感受医学知识的浩大,激发其探索丰富多彩的人体世界的兴趣。

1.3 普通实验室

四大两小普通实验室配备常规的超净台、冰箱、培养箱、显微镜、离心机、酒精灯等,主要是操作性强的微生物免疫寄生虫实验课场所,满足病原免疫实验课的需要。

2 科学设计科普活动内容

2.1 合理布置标本馆使之更直观易懂

标本按学科分类,进行专题展示,多角度多方面展示人体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基本医学知识。人体大体标本和局部解剖标本展示正常人体的结构生理功能,组织胚胎学的标本展示各胚龄胚胎发生发育动态过程以及畸形胚胎。各种正常组织器官标本以及发生病变后形态改变,都附以解说以帮助理解。每一个集科学和艺术的标本,赋予医学知识的解说,带给观摩者灵感和思考。标本馆内墙壁是馆内珍品的详细介绍和医学科普常识宣传海报,在馆的两个进口处,配备触屏解说,阅览者可通过触屏全方位细致地了解馆场各种标本的详细信息。标本馆与各实验室之间的走廊通道装饰着极具感召力和感染力的公益活动图片及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常识宣传画。

2.2 设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普内容

细菌广泛存在我们生活环境中,由病原菌感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为了让大家对微生物有更直观的了解,我们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供参加者浏览并参与实验。(1)细菌的形态观察:由于单个细菌微小,无色透明,肉眼无法看到。我们通过培养、制片、染色后借助高倍显微镜给大家展示球菌、杆菌、弧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同时提供普通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培养细菌形成肉眼大体可见的菌落,对比同一种细菌在镜下单个细菌形态和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情况,加深对细菌的认知。(2)检测环境卫生清洁情况:提供普通培养基并教会学生检测环境卫生情况。具体方法为每个人一个普通培养基,在需要检测的环境中打开培养基,暴露20分钟后盖上并翻转培养基,在37℃培养箱培养24小时。在没有培养箱情况下室温培养,可以延长培养时间到48小时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通过观察细菌有无生长及菌落数多少来评估环境的清洁情况。(3)洗手前后的清洁度对比小实验:具体方法为每人提供普通琼脂培养基一个,底部划分成两个区域并标记洗前、洗后。实验者用指腹轻轻印在洗前区域琼脂培养基上并盖上,再用洗手液认真洗手并用清洁的纸巾擦干后,同一指腹印在洗后区域,盖上并翻转培养基。培养方法和检测环境培养方法一样,通过观察培养基两个区域细菌生长多少的差异做出评价。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大家充分理解和感知病原菌的存在,自觉做好个人卫生,加强自我防护,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好疾病的预防。

2.3 开展科普讲座

科普讲座由资深医学教授为民众讲授实用、生动、有趣的医学科普知识,教师可以针对人群需要讲授科普内容。根据几年来的情况,参加科普活动的绝大多数是中小学生。讲座内容从医学角度开展探讨“我是从哪里来的”的主题活动,与生育生殖相关的话题很多父母都没有对孩子解释清楚,或羞答难以启齿。从医学角度,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配以艺术解说词,从精子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发育形成新个体新生儿的艰辛曲折孕育历程以及母亲机体变化带来痛苦的折磨。学生能感知生命的不易,也能理解这些生理知识,从而正面大方看待发育时期的生理现象,正面接受性方面的知识教育。当今学生学习生活压力大、困扰多,遇事容易畏惧、逃避、自私;受到挫折易偏激、走极端甚至自杀。通过认知生命艰辛孕育历程,感悟生命不易,欣赏生命历程中每一个自我突破,才能形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热爱、敬畏、珍惜生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科普教育活动安排

周六早上8:30参与人员准时到学校形态学实验中心集中,一般每次安排两组,每组40~50人,一组在数码互动实验室听科普讲座,另一组参加病原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大约50分钟的活动结束后两组人员互换活动内容。10:20结束后两组人员自由参观医学标本馆、校园景色,感受大学校园文化气息。12:00集合于饭堂体验大学校园餐,餐后结束活动。近年来,市里倡导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一些中小学联系机能实验中心开展“溺水后的救助”的动物模型观摩活动、心肺复苏的观摩培训、蛇毒研究所参观学习、学校抗非典纪念馆参观等等。这些还没有形成规模的活动都给我们一些思考:我们能否联合校内其他部门开发校内资源规划打造校园科普文化自由行活动,合理利用资源服务社会。

4 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平台服务社会功能

形态学科普教育平台除了服务我们的在校学生之外,还积极服务社会。每年接待大约2000人次校外参观者,参与科普教育活动人员有四部分:(1)广州市科普协会官网报名6期×80人=480人,每学期举办三期,时间固定为开学后第二个月第三个周六早上,市民须提前半个月通过科协官网报名确认成功后自行前往我们实验中心参加活动。(2)广州市中小学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每年6期×50人=300人。主要以志愿者联系组织带队参与科普活动。(3)中小学以团体方式不定期预约开展科普教育拓展第二课堂活动,一些学校为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拓展课外知识而组织一两个班或一个年级学生的活动,尤以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为主。当学生人数太多时可临时增加人员,增加病原实验室开放,展出更多微生物和寄生虫方面的实验资源,在带队老师的协助下合理有序开展活动。每年大约有1000位中小学生参加活动。(4)实验平台标本库也接待一些国际友人、社会友好人士及兄弟院校的领导同仁参观访问。活动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特别是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活动很受欢迎,得到各学校认同,家长赞赏,主动联系我们积极参加活动。

5 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5.1 弘扬传播大学的理念和精神

科普活动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也承载着弘扬传播大学的理念和大学的精神,大学是培养教育各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地方,围绕医学教育的理念挖掘服务社会的功能,弘扬校园文化,积极拓展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的方式,配合中小学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扩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充分利用医学教育资源为学生们提供生动、直观、有趣的医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在参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时让大学的学术氛围、学习气氛、人文气息、校园文化等感染他们,引导他们向往科学、崇尚科学,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我们的民族面貌,早日实现中国梦、强国梦。

5.2 加强国内外交流

实验平台是我们兄弟院校互访参观学习、交流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平台,曾多次接待来自市内省外兄弟院校的领导同仁来访。标本库也是学校国际交流的一个窗口,2015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师生代表团访问我校,专程来标本库参观考察。2016年爱尔兰梅鲁斯大学代表团在我校参加中-爱生物医学国际论坛,期间专程参观了标本库。2018年学校60周年庆典,荷兰奈梅根大学等多所大学代表团参观了标本库。我校每年招收7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参观标本库已经成为他们了解学校、开学培训的一个固定内容。境外来宾对我校标本库收集数量较多、疾病种类齐全表示赞赏,特别是我校标本库保存的明代古尸。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流行,面对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极快,传播途径多而且隐蔽,危害性极大的新冠病毒肆虐,需要把简单、易懂、有效的医学防控知识迅速普及给广大群众。所以积极开展全民医学科普教育,让大家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疾病预防,如何进行健康生活、减轻亚健康状态,对于提升国民健康素养、建设健康中国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开展医学科普教育,全民普及医学知识意义重大,正面引导民众,多渠道挖掘医学高等院校资源、多形式推行科普教育活动,将全面提升民众知识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取得抗击疫情、预防疾病的胜利。

参 考 文 献

[1]  秦雯,苏雯雯,唐盼,等.全科医学教育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的策略——医学科普需要更专业的人[J].高教学刊,2019(13):134-136.

[2]  陆君.给医学科普教育应有的地位[J].中国卫生,2016(9):32-33.

[3]  杨红,曹碧茵,张经硕,等.大学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中药科普教育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17):102-104.

[4]  唐瑞.关于大力开展全民医学科普教育的探微[J].改革与开放,2016(22):105.

(收稿日期:2020-03-30 修回日期:2020-05-08)

(编辑:潘明志)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2694,81673267,81473040)

作者简介:黎银燕,女,高级实验师。E-mail:1060363930@qq.com

通信作者:刘国辉。E-mail:58479239@qq.com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
流动博物馆在基层科普教育中的应用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功能 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基于主题情景化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与辅导研究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
湖州市城市微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谈科技馆展品更新改造的几点思考
浅谈基于科技馆资源的环保科普活动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