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公共种植区”的开发和利用

2020-06-23 00:58李琴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兴趣幼儿园

李琴

【摘 要】有效创设立体化空间的公共种植区,通过公共种植区与班级自然角有机融合、亲子种植活动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合作性的种植活动等措施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种植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园;公共种植区;兴趣

儿童的学习是自我构建的过程,他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获得发展,而幼儿园的公共环境打破了幼儿年龄的界限,进一步拓宽了空间和范围。当幼儿与幼儿一起活动时相互之间也学会了谦让、友好、团结,因此,我们要有效创设幼儿园公共种植区,丰富种植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

一、公共种植区的创设

(一)立体化空间种植区的创设

在我们幼儿园一楼东面边有一片狭长的绿化带,我们用防腐木条合理间隔,让每个班级的孩子都拥有了自己的“一米菜园”。“一米菜园”的上面,架起了葡萄架;“一米菜园”中间的空地上,挖了一个小池塘。春天,我们在一米菜园播种下种子,在小池塘里看花瓣飘呀飘;夏天,我们采摘葡萄架上的葡萄;秋天,我们收获菜园里的蔬果;冬天,我們给蔬菜们搭上暖棚……从葡萄架到小池塘,到“一米菜园”,这片公共种植区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

如果说,“一米菜园”是孩子们种植本地瓜果蔬菜的乐园,那么,二楼的“空中花园”则是肉肉类植物的家。这里,阳光充裕,肉肉们能沐浴灿烂的阳光健康成长;这里,环境优美,高低错落有致的架子上摆满品种丰富的肉类植物;这里,欢声笑语,孩子们在这里欣赏形态各异的肉类植物,阅读相关小百科,不断丰富自己对肉类植物的认知。

哪里飘来一阵阵清香?原来是我们三楼的百草园,这里种植着薰衣草、驱蚊草、薄荷、迷迭香,这些散发着香味的植物有的驱除小虫子,有的能提神醒脑,有的是食用香料……孩子们在观察、记录的同时,丰富了对药用型植物的认知,感受了植物的多种性,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二、公共种植区活动的的有效开展

(一)公用种植区与班级自然角的有机融合

在班级的室内种植区,我们在征询幼儿的意见的基础上,种植高度适宜、四季富于变化的、观赏性强的一些植物。在种植的过程中,有的植物在室内环境中适宜发芽,长叶子,但是没有充足的阳光的照射或足够大的空间,则在后期不利于成长,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把这些植物移植到班级的公共种植区,如黄瓜、南瓜等,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小树枝、竹竿等材料,自己动手尝试搭架子,一组组的架子搭出来后,他们又在帮助下将搭好的黄瓜架子、南瓜支架送到了“一米菜园”里使用。这样的室内室外种植区的有机融合,使孩子们获得了更多的成功的经验。

(二)开展亲子种植活动

幼儿园开展亲子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儿和家长亲身感受和体验种植的乐趣,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时,家长们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幼儿可以向家长取经。在种植过程中,幼儿观察和记录种植故事或分享收获的成果等活动,对家长理解幼儿在种植中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前期准备场地、确定种植品种的环节中,孩子们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经讨论、投票等形式开展;在种植开展时,我们请来了经验丰富的家长给孩子们示范如何松土,如何播种等,帮助幼儿掌握种植的方法;在后期管理中,孩子们学习施肥、除草……当播种的种子经过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后,孩子们欢欣雀跃,体验了种植的快乐,萌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家长们感慨万千,切身体会了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展合作的种植活动

小班幼儿认知能力比较有限,因此在种植活动中可以让他们了解植物简单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一些典型外部特征;中班幼儿掌握的种植知识有所丰富,可以增加了解植物多样性并且尝对种植的植物简单对比的能力;大班幼儿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植物生长周期性或者植物生长的条件等内容都能有所了解。结合幼儿的这些年龄特征,我们开展跨年龄的种植活动,针对小、中、大班的预设不一样的种植目标,分工合作,共同种植。小班孩子观察种植的种子,了解它们的名称、外形特点,参与种植过程中的简单活动,如浇水、拔草等。中班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在过程中照顾、观察植物;大班幼儿重点则是对植物的生长周期进行观察、比较,进行记录等,掌握植物周期性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生命阶段,比如发芽期、花期以及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周期的普遍性。

三、公共种植区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一)教师在种植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和期待孩子,多角度观察和解读孩子。首先,在自然的情景中进行观察。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是自由的,是愉悦的,这时我们可以多加关注孩子的活动过程和思维品质。如在一次种植蚕豆的活动中,教师为大班的幼儿投放了种子以及种植工具,通过观察以及前期知识经验,孩子们似乎明白了如何来进行种植活动。他们先把泥土翻松,再挖小坑,把种子填进去以后在上面覆盖一层泥土,最后浇水,完成整个种植活动。这样的步骤看起来是正确无误的,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浇完水之后发现有的蚕豆种子暴露在泥土外。于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开展讨论:泥坑挖多深合适?每个坑里放几颗种子?每个坑的距离是多少适合蚕豆发芽成长?……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实践,孩子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亲身的感受,能进行深入的探讨。对“新事物”的尝试给了他们更大的挑战,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另外,教师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多形式的记录方法,灵活地予以运用。表格法、比较记录发和个案分析法都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表格法”可以帮助教师全面的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般状态;“比较法”可以使教师立足于“点”和“面”的结合,兼顾到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而“个案分析法”则对特定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与记录。教师要根据需要有机结合,动态的选用方法,不断解读幼儿。

(二)幼儿在种植活动的观察与记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探索、观察和思考,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观察记录是整理各方面收获的必要方式,它记录着幼儿在活动中成长的足迹,也蕴含着孩子们的思考,折射出他们的智慧。小班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思维发展水平以及绘画技能的限制,无法用描绘的方法来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我们可以设计简易的记录表,幼儿只需要根据记录表中提供的图文信息记录植物样子和颜色等特征。中班的孩子可以通过多感官获得对植物的直接经验,通过表格式的记录,多角度,比较全面地把获取的抽象的信息变成直观的图案,发展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班的幼儿可以借助图画来进行记录,就是把自己的观察发现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幼儿用笔记录后,还可与同伴说说自己记录的意思。在互相交流与分享中,获得既直观又有一定连续性的思考过程的记录,制作成的观察绘本放在科学区或阅读区中,供幼儿翻阅与交流。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刷新了以往的记录方式,无须拘泥某一形式、可以创造性地选用不同的记录方式。

公共种植区的开发和利用,大大丰富了幼儿的认知及社会性活动经验,弥补了班级个体化种植区的不足,提高了有效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也促进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要更加关注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过程和本质,深入挖掘教育资源本身深层的意义,使之成为促进幼儿多方位发展的、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娟.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实践思路刍议[J].考试周刊,2014(94).

[2]张明芳.如何确保幼儿园生态种植课程价值的最大化[J].新课程学习(中),2014(09).

[3]吴冬浩.浅谈幼儿园种植园地的创设与利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06).

[4]张春美.对大班幼儿种植区域活动行为的观察研究[J].幼儿教育,2014(Z3).

猜你喜欢
兴趣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