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

2020-06-24 06:20刘雪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4期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探针

刘雪群

(防城港市上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防城港 535599)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水平不断提升,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食源性疾病爆发数量不断上升,严重危害居民健康。此次研究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技术是从定性PCR检测技术上发展而来,其特征为特异性强,能够对DNA 模板进行定量检测,在目前的食品检测应用中取得不错成效[1],但仍有不足之处需明确并改善。为了进一步探索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对今后的相关工作中提供参考和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 年3 月至2019 年7 月期间,187 份食品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式进行检测,另外,同时对同等份数食品运用传统方法的进行检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年度的检测份数统计为:2016 年72 份,2017 年45 份,2018 年50 份,2019 年15 份。

1.2 方法。参照组采取平板培养、生化反应鉴定及血清学分析法进行检测,操作过程及判断结果严格按照试剂说明标准进行。此次研究采用北京路桥的培养基及生化鉴定试剂盒、宁波天润的诊断血清对187 份食品样品要求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得出结论。研究组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检测前期首先选择相应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然后按照具体操作说明提取各菌株的基因组DNA。选取食品样品,此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加入灭菌处理过的200 mL 液体培养基,设置37℃进行增菌培养,持续24 h,后选择50μg 的增菌液采取DNA 提取,开始检测。检测容器使用核酸检测试剂盒,另外需要采取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鉴定,验证PRC检测结果。最后以菌株的DNA 和食品提取的DNA 作为模板,采取特异性引物与探针进行PCR 扩增。

1.3 观察指标。检测完毕后,对两组食品的检出的食源性致病菌种类以及数量进行对比,对比内容为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采取SPSS 2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百分数表示。P<0.05 时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测结束后,研究组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共7例(3.74%),金黄色葡萄球菌4 例(2.13%),沙门氏菌7 例(3.74%),蜡样芽孢杆菌21 例(11.22%),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20.85%;参照组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共3 例(1.60%),金黄色葡萄球菌2 例(1.06%),沙门氏菌2 例(1.06%),蜡样芽孢杆菌11 例(5.88%),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9.62%。对比数据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对比

3 讨论

与传统的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的革新意义在于从定性到定量完成转变,改善了模板定量不准确等问题[2]。从实际应用意义上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中具有高效、快速、特性等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起到有效的检测保证。从整体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采取全封闭管容器,利用电脑检测软件,对检测物进行持续、实时动态的检测,其中动态评价范围较广,因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及灵敏性。但需要考虑的一点是,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也存在其不足之处,例如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需要检测相关的特殊仪器与试剂,这导致检测成本高于以往的检测方式[3]。其次,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过程中,有部分因素干扰会致使检测结果不准确。但是随着发展不断深入,检测技术得到完善。如在提高检出准确率方面,为了减少假阳性结果发生,在扩增反应前加入DNA 降解酶,用以消除异源DNA 背景;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加入高保真聚合酶提升检测的灵敏性,加速反应[4]。总体来说,实时荧光定量PCR 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优势明显。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13.69%,参照组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7.75%,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具体分析为: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技术是在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集团,根据其对荧光信号的积累情况检测整个PCR 过程,该过程具有较高的实时性[5]。实时荧光定量PCR 是在传统的PCR 上演变而来,采取加入荧光标记探针的手段来实现其定量功能,二加入荧光标记探针的流程为,PCR 在扩增时,当加入一对引物时须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荧光探针,当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的荧光发射信号会被基团吸收[6]。起始时,探针结合于DNA 单链上;PCR扩增时,会使报告荧光基团和已淬灭的荧光基团分离,如此便可以检测出相关数据,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而检测的依据为,每扩增一条DNA 链,就会有相对应的一个荧光分子形成,从而使荧光信号的累积于PCR 产物形成完全同步,荧光信号的强度随着比例增强。即每收一个荧光信号,随着强度增加,便可以根据强度的变化达到检测目的[7]。总之,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在检测中准确性较高,灵敏性较强,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自动化高,因此相对方便,另外由于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采取试管密闭性高的特点,可以有效起到防止污染的效果,在应用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综上所述,在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工作中,采取常规的检测方式很难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但是经过本文研究得出,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检测的准确率;同时也可以看出,该检测方式的其他优势同样明显,例如检测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假阳性低,误差小,操作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极大保障食品安全,在食品检测中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食源性致病菌探针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Xpert MTB/RIF对结核菌利福平耐药的诊断价值及rpoB基因突变特点的分析
气液鼓泡床反应器中气泡行为光纤探针测量方法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
通过接触测试来提高探针痕迹的一致性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