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23 例

2020-06-24 06:20郭洪燕林海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4期
关键词:太冲膻中合谷

郭洪燕,林海燕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0 引言

呃逆,俗称”打嗝”,以逆气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本证有时可以单独出现,有时以其他病症中兼证出现。中风患者常发生呃逆,多为顽固性,治疗比较困难,往往使原发病加重[1]。中医学认为,呃逆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所致,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辨其寒热虚实,施以温清消补。现代医学认为,呃逆系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膈肌痉挛,施以解痉、镇静、止痛的药物,但对顽固性呃逆,效果不慎理想。顽固性呃逆为脑中风患者常见并发症,针对我科46 例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我们采用针刺相应穴位治疗呃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我科2018 年01 月至2019 年06 月收治的脑中风患者46 例,其中脑梗死8 例,脑出血38 例,术后24 例,均为重症患者,意识昏迷,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病程为4 h 至3 d,平均42.3 h,年龄51-78 岁,平均年龄64.5 岁。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 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针刺治疗:取穴:中脘、合谷(双侧)膻中 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太冲(双侧)、膈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经常规消毒后,取双侧足三里、内关,足三里直刺1-2寸,内关直刺0.5-1 寸,中脘直刺0.8-1 寸,合谷穴直刺0.5-0.8寸;膻中穴平刺0.3-0.5 寸;太冲穴直刺0.5-0.8 寸;脾俞 胃俞 膈俞斜刺0.5-0.8 寸 三焦俞 直刺0.5-1 寸;以上诸穴留针30 min,10 min 行针一次。对照组采用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1.2.2 疗程:以上方法每天1 次,5 天为一疗程.

1.3 疗效观察。疗效标准:治愈:一个疗程后呃逆停止,未再发作;有效:一个疗程后呃逆偶作,持续时间短暂,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呃逆持续发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 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4%,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5 讨论

顽固性呃逆导致患者情绪紧张,影响进食、休息等,不利于脑卒中的康复[2]。少数严重者因为频繁呃逆,或成串的呃逆,一则影响呼吸,导致胃食管返流,窒息而危及生命。二则加重患者烦躁情绪,时患者血压升高,存在加重病情的危险。现代医学认为,呃逆受脊椎上神经元控制,中风患者由于延髓孤束核受损,刺激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引起顽固性呃逆。西医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给予胃肠动力药及镇静剂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学认为,呃逆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治疗上不离条畅气机、和胃降逆,而引起胃失和降之因,实证多责之肝胃,为七情或饮食不慎所致;虚证多责之脾肾,或因素体虚弱、或因久病伤及脾胃阳气,甚或病深及肾,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神主纳气功能不足而致呃逆[3]。治疗上针刺内关以宁心安神、理气和中;膻中为八会之气会,可开胸利膈,理气降逆;中脘健脾和胃,通腑降气;太冲,可疏肝理气降逆;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有解痉止痛作用,同时合谷与太冲相伍称为开四关,善治气机郁闭之证[4-5]。足三里和中扶胃,胃俞、脾俞、脏腑之虚,调理气机、理中降逆;膈俞是八会穴之一,有宽胸降逆,和血止血之功;三焦俞为可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等功效[6]。

经临床疗效观察发现,针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说明针刺治疗能有效改善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呃逆症状。

猜你喜欢
太冲膻中合谷
夏季祛火 多揉膻中
化解怒火 不妨“捶胸顿足”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每天做做养心操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