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体育能力培养

2020-06-24 12:51李加前
考试周刊 2020年50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初中生核心素养

摘 要: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落后的体育教学方法以及模糊的教学目标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不利于初中生体育能力的提高,需要体育老师更新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目标,营造良好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提高初中生的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体育能力;培养途径

一、 前言

培养初中生的体育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突破口,幫助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初中体育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手段优化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为学生全面提高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 初中生体育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忽视了体育教学的价值

在目前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由于长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校、家长、老师对体育学科教学一直不太重视,普遍认为体育学科是一门放松身心,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课程。在这种教学理念引导下,逐渐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学生们对身体锻炼,身体构造,生理卫生等基本常识掌握不够完善,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为自由散漫的状态,没有形成以提高自身体育能力为目标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通过各种方式渗透人文教育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形成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身体素质虽然得到了提升,但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有效指导,体育能力提高的质量不高,效率不高。

(二)教学方式有待更新

虽然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但是一些体育教师还是固守在传统的教学理念里,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进行课堂示范,接着讲解运动步骤,最后组织学生运动等,缺乏渗透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内容。

初中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掌握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等方面比较欠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很少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设备,在教学中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掌握和运用能力不佳,一部分老师很少能够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体育竞赛活动,尤其是农村的初中体育教师训练和组织竞赛能力不够。

(三)教育设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新课标要求学校在体育经费的投入要不断加强,进行场地和器材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增添体育场馆,增加体育器材,提高体育设施。但是,从目前初中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来看,一些初中学校的操场并没有修建符合标准的塑胶场地。一些体育器材陈旧,种类少,被破坏的程度严重,甚至无法继续使用。初中学校的体育用品没有固定的放置场所,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保管,体育教师上课时,组织学生们去体育器材室取器材出来进行活动,体育活动结束后会出现器材丢失和损坏的现象,也无人追问查找。

三、 为初中生体育能力提高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重视体育教学的价值,转变教学观念

学校和各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视,在校园和社会中对体育教学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义,加强思想宣传工作,组织相应的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提高学校和师生对体育能力提高的重视。另外,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保证体育教学时间不被占用和挤压,为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

学校各领导部门和各科老师要通过相关培训,加强学习,重塑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教学评价中,把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进行强化,对初中体育教师实行相应的奖罚措施,鼓励初中体育教师创新课堂内容,给初中生的体育能力提高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加强学习

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学校线下的培训班,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线上搜集教学资料,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专业水平。

另外,体育教师还要利用课上对学生的观察,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添加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贯彻德育教育的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实验,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案。

(三)加强初中生体育教学投入,改善体育设施

教育各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对初中体育教学场地的建设,通过努力,保证体育教学中辅助工具的完善,及时地购买相应的体育器材和体育用品,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设置专门的人员维护体育器材,统计体育器材的数据。对于一些偏远贫困的初中学校,体育老师要善于合理地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制作一些相应的体育器材,保证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

四、 优化初中生体育能力的方向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格,运动能力和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三方面的内容。初中生的体育能力主要包括五方面的能力,在运动参与上,初中生要具备一般运动项目的能力,具备体育活动竞赛的能力,自觉进行运动的能力,掌握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能上,初中生要具备掌握运动的技巧,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身体健康方面,要能控制合理运动负荷,进行评价身体机能。在心理健康反面要有放松精神,运动欣赏的能力;在社会适应上要能进行体育社交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具有体育锻炼方法的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初中生的体育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体育,具备规则意识,磨炼自己的体育品格;掌握相应的运动常识,避免运动伤害;在运动中形成运动习惯,能定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一)渗透德育教育,提高综合能力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体育课程教学的完整性,既要重视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又要重视人文教育的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规则意识,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初中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意志,帮助初中生塑造正确的体育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拥有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团体运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集体体育运动项目中,逐渐培养学生关注集体利益的主人翁意识,促进美好品德的形成。

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还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超链接功能,帮助学生认识国家体育运动员中先进的运动事迹,了解我国的运动员在国际运动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背后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了解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则,培养初中生的体育精神,在初中生心中树立榜样形象,让这些先进的体育人物激励初中生树立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偉大目标。

另外,体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观看体育比赛,欣赏体育运动的图片,了解体育明星,形成体育兴趣俱乐部。从而帮助学生从兴趣出发,形成情感认同,在体育知识结构上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讲解相关的运动基本常识,教授相关的运动技巧,培养学生的体育欣赏力,培养初中生体育欣赏水平。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要不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将体育课堂教学向体育生活方向进行延伸,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利用体育课堂所学掌握与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又能放松精神,提高体育欣赏水平,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体育实践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可以给初中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初中生社会参与感。比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计救护人员对运动受伤的人员展开急救的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对运动拉伤的学生进行处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身体各部分构造,合理地开展体育锻炼,掌握相应的运动保健常识。老师给学生设置警察抓捕罪犯的游戏情境,让学生进行跨障碍物运动,可以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角色扮演中,完成较难的体育项目,降低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热情。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特长,鼓励学生报名参加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比如,公益性的马拉松长跑运动,社区运动竞赛,校园趣味体能比赛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进行风采展示。

(三)差异化教学融入体育评价体系

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赏析教育,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提高学生自信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尊重每一个初中生个性化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进行正确地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掌握自身的身体各要素之间的发展状况,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体育运动中的优势和劣势,帮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合理的运动负荷能力训练,保证初中生在运动中既不会因为高估自己的运动能力而造成肌肉拉伤,又不会因为低估自身的运动能力,达不到提高身体素质的效果。

初中体育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和状态进行科学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动力,端正学习体育的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强化自身的体育意识和运动意识,增加和老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强对体育锻炼的情感体验,在老师的鼓励和关注下,建立稳定的体育情感。当初中生对体育锻炼失去信心时,体育老师要用体育手势,鼓励的眼神,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去鼓励学生,当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一定的进步,体育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放大优点,给予赞扬。

五、 结语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初中生的体育能力,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科改革就能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不断地摸索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自身的体育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学生的现实体育实践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分层施教,改善体育教学的环境,优化教学的细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卜亚良.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18).

[2]吴学勇,张成云.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6).

[3]李海英.浅谈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004(3).

[4]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4).

作者简介:李加前,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实验中学。

注:本文系2018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编号:MJYKT2018-134)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初中生核心素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