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行胃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20-06-29 06:2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出血量

杨 波

(五四一总医院,山西 运城 043800)

胃癌为临床高致死率恶性肿瘤之一,多通过手术进行根治,以抑制癌细胞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为例,行分组治疗,对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行胃癌手术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胃癌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成参考组、腹腔镜组,各35例。我院伦理委员会已同意本研究,患者均确诊为胃癌,并符合手术指征,均知晓并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已排除标准近期进行过急诊手术、伴发免疫系统疾病、胃癌转移者。其中,有37例男,33例女,年龄28~72(49.13±2.50)岁;肿瘤位置:27例胃窦部,18例胃底部,25例胃体部。对比两组资料,P>0.05,比较无差异性。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行全身麻醉,并予以常规消毒、铺巾。参考组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即:使患者呈平卧位,于上腹部行约20 cm切口,将保护器自切口置入,探查腹盆腔,掌握肿瘤转移情况,将胃供血血管结扎,切除大网膜,将淋巴清除干净,使贲门充分暴露,接着使迷走神经离断,行常规试管空肠吻合术,置入引流管,闭合切口,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即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即:使患者呈仰卧位,于患者脐缘下1 cm行10 mm左右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使气压保持在12 mmHg,经腹腔镜三孔法于左侧腋前线下1 cm做主操作孔,并于左右锁骨中线、右锁骨中线肋下行2个辅助孔,置入腹腔镜及其他器械后,探查肿瘤转移情况,游离大网膜、横结肠系膜前端、胃结肠韧带,将周围淋巴结彻底清除干净,并按照患者病情予以相应的手术,术毕,闭合切口,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即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切口大小、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

参考组相对照,腹腔镜组手术时长更长,术中出血量、止痛剂用次更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切口大小、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均更短,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参见表1,与参考组相对照,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 论

我国为胃癌高发国家之一,胃癌发病率已占据恶性肿瘤首位[1]。目前,临床多通过手术来控制患者病情。以往临床多采取开腹手术治疗,且操作简答且根除性较高,但因切口大,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胃癌手术因其切口小、术中出血量低、手术精准度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等优势而为临床所广泛应用[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行开腹手术的参考组相对照,腹腔镜组手术时长更长,术中出血量、止痛剂用次更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切口大小、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均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由此可也证实了以上观点。

综上所述,相比开腹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效果更佳,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出血量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