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背景下物理备考培优策略

2020-06-29 12:34徐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

徐安

【摘要】本文研究中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政策的变化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总结2019年汕头市中考物理试题特点,提出中考备考培优策略。

【关键词】课程标准;中考改革;物理备考;培优

一、中考改革背景

(一)2020年中考政策的变化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16】4号)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教考【2017】15号)文件要求,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明确指出:将不再颁布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而以目前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2011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作为命题的依据;考试内容增强应用性、综合性,侧重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的比例;将物理实验操作纳入考试范围;物理考试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由市教育局确定考试内容、方式及评分标准,由区县教育局组织实施。

(二)《课程标准》与《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科目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对比

《考试大纲》的内容是以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广东省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而制订的。《考试大纲》的制定是为了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课程标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落实,正确引导新课程的学与教。《课程标准》有更强的整体性,主要分成了三个板块: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每个板块中都有物理学的力、热、电、光等物理内容,比如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模块中既涉及机械运动又涉及力、电、 磁、 声、 光。学习模块的逻辑性更强,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整体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物理困难的思想障碍,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学习知识,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二、中考物理备考研究

(一)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特点

1.以生活情境为载体,主要考查物质中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的内容。

例1.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D.一个篮球的体积约为1m3

例2.如图1甲所示为某太阳能百叶窗的示意图,它既能遮阳,还能发电.它的构造特点是百叶窗的叶片为太阳能电池板(以下简称电池板),其工作电路示意图如图1乙所示,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转化效率为10%),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再向节能灯供电,设太阳每秒钟辐射到每平方米电池板上的能量为1.2×103J(即为1.2×103W/m2),电池板对蓄电池充电的功率为60W.蓄电池充满电后,能够让10盏“12V 3w”节能灯正常工作6小时,不考虑蓄电池充电和供电时的电能损耗,则:(1)电池板对蓄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能的过程.(2)白天蓄电池处于充电不供电状态,在图1乙中应闭合开关_____.(3)10盏“12V3W”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总电功率为_____W.(4)要将剩余一半电量的蓄电池充满电,电池板需对蓄电池充电_____小时,若充电电压为20V,则充电电流为_____ A.   (5)该百叶窗电池板的面积为_____m2.

主要考察学生初步的物质观、运动与相互作用观、能量观,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初步认识身边的物质,对学生生活的关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

2.分析、解决具体的问题,主要对学生模型建构、推理与论证、质疑创新的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

例3.如图2所示,拉杆式行李箱在拉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坡上,请画出行李箱受到的重力G的示意图,以及拉力F对O的力臂L.

例4.如图3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着正方体物块缓慢浸入某未知液体中,物块受到的拉力F与其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3乙所示,则物块受到的重力为_____N,物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其下表面浸入的深度为_____cm,未知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g取10N/kg)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进行分析,将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进行区分。

基于学生实验探究,提出新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问题的解释与交流的科学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3.联系生活中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设置问题,考察学生初步理解物理与社会、物理与自然的关系,涵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考查学生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及创新意识。

例5.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主要成份是甲烷和水,分布在深海沉积物里或酷域的永久冻土中,如题22图所示,可燃冰形似冰块却能燃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1m3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m3的水和164m3的天然气,天然气中甲烷的含量占80%-99.9%.可燃冰的生成有三個基本条件:首先要求低温,可燃冰在0-10℃时生成,超过20℃便会分解,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在右;其次是高压,可燃冰在0℃时,只需海水产生29个标准大气压即可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此高压容易保证;最后是充足的气源,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产生充足的气源,在温度、压强、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就会生成。……

该阅读题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科技、环境和社会相联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部分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由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问题
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