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2020-07-01 06:55马媛媛穆红光王晓寅李凡陈珊
河北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尿毒布司肾功能

马媛媛 穆红光 王晓寅 李凡 陈珊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des,CKD)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肾脏慢性疾病的总称,若未及时治疗最终会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阶段,机体出现代谢紊乱、尿蛋白增加等症状,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2]。临床治疗CKD主要是以减轻症状、延缓肾脏病变及保护肾功能为主,但疗效欠佳[3,4]。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CKD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观察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治疗CKD的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肾功能、炎性因子等指标变化,旨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医院第二医院收治的CKD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55.26±6.43)岁;原发疾病:肾小球肾炎40例,糖尿病肾病36例,高血压肾病35例,其他9例。本研究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通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2组年龄、性别比、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n=60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CKD诊断标准[5];②年龄≥18岁;③患者表现为血、尿成分改变,且影像学、病理学检查提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时间≥3个月,或者GFR>60 ml·min-1·1.73 m-2,持续时间≥3个月;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②年龄<18岁;③急性肾衰竭、急慢性感染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低蛋白饮食、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紊乱、降压、降糖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尿毒清颗粒,5 g/次,口服,4次/d;非布司他,40 mg/次,口服,1次/d。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标本采集:采集受检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留取受检者晨尿。

1.4.2 血脂: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

1.4.3 肾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采用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

1.4.4 ACR、UmAl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mAlb)。

1.4.5 炎性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1.5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4)无效:未达上述指标。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n=60,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血脂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组间治疗前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组别TCTGLDL-C对照组 治疗前7.59±1.002.83±0.414.44±0.63 治疗后6.38±0.78*2.31±0.37*4.01±0.52*试验组 治疗前7.53±0.952.86±0.524.40±0.56 治疗后5.09±0.67*#1.90±0.26*#3.19±0.4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肾功能比较 2组治疗前SCr、BUN、CysC、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Cr、BUN、Cys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GFR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SCr、BUN、CysC低于对照组,GFR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组别SCr(μmol/L)BUN(mmol/L)CysC(mg/L)GFR(ml·min-1·1.73 m-2)对照组 治疗前476.23±37.6648.44±5.361.65±0.2216.54±2.54 治疗后315.43±30.82*32.27±4.31*1.37±0.16*39.77±4.56*试验组 治疗前461.78±42.9846.82±4.911.70±0.2617.87±2.36 治疗后160.09±23.15*#18.99±2.48*#1.00±0.12*#60.39±7.79*#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IL-6、TNF-α、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TNF-α、hs-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IL-6、TNF-α、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组别IL-6(ng/L)TNF-α(μg/L)hs-CRP(μg/L)对照组 治疗前124.78±18.32100.42±13.5619.52±2.75 治疗后73.57±10.03*79.12±10.54*13.75±1.69*试验组 治疗前120.96±15.23103.12±12.5621.12±2.80 治疗后40.32±5.33*#42.65±6.01*#8.11±0.9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2组ACR、UmAlb变化比较 2组治疗前ACR、Um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CR、UmAlb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ACR、UmAlb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组别ACR(mg/g)UmAlb(mg/L)对照组 治疗前1087.77±65.23285.45±29.74 治疗后712.23±47.31*189.62±22.58*试验组 治疗前1045.23±70.11280.89±31.12 治疗后307.98±34.68*#78.56±10.0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CKD是高血压、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病因引起的进行性、不可逆性肾脏结构变化和肾功能减退[6,7]。早期肾单位数量减低仍能通过正常肾单位的代偿作用维持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滤过作用,此时肾功能正常,患者不表现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剩余肾单位功能逐渐处于失代偿状态,并最终发展至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8]。因此,在CKD发生发展的早期进行有效控制和干预是延缓肾脏病变及保护肾功能的关键。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尿酸合成延缓肾脏滤过功能下降,且安全性高。尿毒清颗粒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CKD的常用药物,该药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包含黄芪、大黄、白术等16种成分,具有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等功效[9]。动物实验表明,尿毒清颗粒能够降低CKD大鼠SCr和尿白蛋白水平,从而延缓肾损伤[10]。临床研究显示,尿毒清颗粒具有升血钙、降血磷、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多重作用,能够抑制肾脏纤维化并保护肾功能[11]。本研究将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用于CKD的临床治疗中,结果显示,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33%、85.00%,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联合治疗CKD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CKD患者肾损伤导致内分泌紊乱和脂质代谢异常,患者表现为高脂血症,后者又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脂质聚集和局部炎性反应,从而进一步加重肾损伤[12]。另外,CKD患者肾脏滤过功能减低导致GFR下降和SCr、BUN、CysC水平升高。SCr、BUN、GFR是反映肾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且与疾病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CysC是反映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具有较高特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TC、TG、LDL-C、SCr、BUN、CysC、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SCr、BUN、Cys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GFR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TC、TG、LDL-C、SCr、BUN、CysC低于对照组,GFR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CKD患者血脂水平,并保护肾功能。

目前,ACR已经成为评价肾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普遍用于CKD的早期筛查、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中,且ACR检测便捷,准确度高[13]。UmAlb是反映肾小球损伤的主要指标,并且早期肾损伤即可出现UmAlb的增多,可作为评估肾血管微循环和肾功能的重要指标[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ACR、Um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CR、UmAlb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ACR、UmAlb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CKD患者ACR、UmAlb水平,从而延缓肾脏病变发展。

随着CKD病情进展及肾功能进行性衰竭,单核巨噬细胞被激活,促进炎性因子的大量释放和炎性反应的过度激活,这是导致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6,17]。IL-6、TNF-α、hs-CRP是机体重要的致炎因子,其水平升高在肾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IL-6、TNF-α、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6、TNF-α、hs-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IL-6、TNF-α、hs-CRP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尿毒清颗粒、非布司他能够显著抑制CKD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这可能是中西药联用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

综上所述,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治疗CKD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CysC、UmAlb水平,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中西医联合治疗CKD能够通过多途径、多靶点作用发挥协同作用,从而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猜你喜欢
尿毒布司肾功能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非布司他的上市情况和新剂型研究进展
尿毒康通过抑制p38/ERK MAPK通路改善UUO大鼠肾小管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尿毒清颗粒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