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设计:素养视角下思政课项目化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以九年级下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例

2020-07-03 06:05郑一峰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06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抗疫疫情评价

郑一峰(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06)

项目化学习作为培育学习素养的一种重要策略,强调设计思维和单元概念理解等要素,通过教师创建真实情境,培育学生创新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学习素养,正逐步在初中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得以实践和应用。笔者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为例,结合全球抗疫这一时事热点,探讨如何运用“五环设计”的思路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

一、目标环:以核心概念引领项目研究

项目化学习应从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寻找单元核心概念和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确定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和目标,将单元核心概念转变为学生研究的“小课题”。

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单元中,笔者参照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部分之2.8“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2.9“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要求,分析教材内容,确定了“中国担当”“深度互动”“携手发展”等单元核心概念,而“全球抗击新冠病毒”这一2020年最大时事热点无疑与单元核心概念具有相当的契合度,为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了极好的素材背景。因此,笔者设计了“全球抗疫”这一主题活动,并确定以下学习目标:科学分析国际舆论的各种观点;阐明全球抗疫的中国立场;表述推进协同抗疫的中国方案。

上述学习目标贯彻了该单元立意,旨在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既指向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为后续推进项目化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框架。

二、任务环:以挑战性问题驱动主动学习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抽象的单元核心概念,还需要教师提出高质量的挑战性问题,并以任务的方式嵌入到学生更感兴趣的真实情境中,驱动学生主动投入到项目的研究过程之中。

比如“中国担当”,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什么是中国担当?中国担当意味着什么?但这样的提问很容易变成讲授,学习会变成简单的背诵记忆。但如果改成下面的挑战性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为了有效防止疫情在国内蔓延,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举措。例如武汉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而中国果断采取了封城等重大举措,这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快速有效地阻断了疫情发展。然而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世界正遭遇疫情肆虐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危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人类本应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但个别国家的政客却趁机抹黑中国,甚至提出要中国赔偿经济损失等无理要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抗疫中作出了巨大牺牲,当前正面临着复工复产的任务,经济复苏压力很大,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的应对策略是什么?请你提出观点或建议,并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表明中国的态度和立场。

这就是一个有意思的挑战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疫情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的特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担当、深度互动等概念的内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阅读、信息搜集,开展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三、探究环:以高阶思维解决疑难问题

思政课项目化学习要将学生置身于挑战性问题带来的真实情境之中,需要学生在获取和整理各类信息的基础上,运用问题解决、系统分析和观点评价等高阶思维方法解决项目研究中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建真实情境,搭建学习脚手架,为澄清疑难问题和推进项目研究做好指导工作。

在“全球抗疫”这一项目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真正理解中国担当对全球战胜疫情的重要意义,在学生搜集学习材料的基础上精选了一些素材,和学生一起开展头脑风暴,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探究,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素材一:美国无视世卫组织预警,举措不力、贻误战机,导致当前疫情在全美蔓延肆虐。面对民众的不满情绪,美国的一些政客非但不认真反思自身原因,反而发表“甩锅”中国的言论,把新冠病毒诬称“中国病毒”“武汉病毒”,把本国的疫情失控归咎于“中国信息不透明”“中国是新冠病毒的来源地”“中国政府隐瞒疫情不作为,导致了疫情全球扩散”,美国疫情导致的损失是中国造成的,中国须为此承担赔偿责任。

教师提问:在全球抗疫中,西方国家把祸端导向中国,认为疫情急剧恶化是中国的过错,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学生分析复杂国际舆论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学生需要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开展观点碰撞,才能真正认清西方政客发表污名化言论的目的是转移本国民众注意力,不惜一切扼杀中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险恶用心。

素材二:中国作为世界上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的国家,为全球抗疫积累了重要经验,率先复工复产,极大地缓解了全球医疗物资的供应紧张。中国同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保持着密切协作,向世卫组织提供共计5000 万美元捐款。尽管中国政府自身防疫任务仍然艰巨,但依然对外援助了大量医疗物资,向多个国家派遣抗疫医疗队,中国的企业、民间机构也行动起来,积极向有关国家提供捐赠。“中国援助”与“中国制造”正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教师提问:中国刚刚经历了疫情风暴,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为什么还要关心别的国家的疫情,为他们提供大量援助,是否只要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求学生探究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弊端,引导学生认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透明、有力、协调、基于科学的全球行动才能战胜困难。通过这个问题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国担当”“深度互动”等核心概念的认识。

四、实践环:以四步策略优化学习活动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思政学科项目化学习注重学生通过资料查阅、观点表达、论文写作等方式交流和获取信息,与他人建立彼此相互理解和共同解决问题的社会性联系。为了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对学习者如何参与实践进行设计。

笔者在设计“全球抗疫”这一项目化学习时,分成以下四个阶段来展开:(1)明确项目任务。组织项目组学习相关视频资料,了解世界面临的形势,教师顺势提出设计研究报告的学习任务,阐明中国的全球抗疫方案这一挑战性任务。(2)知识与能力建构。这一阶段是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抗疫应对策略和国际舆论焦点,重点研究中国和世界各大国抗疫的方式差异,强化对“深度互动”等概念的理解。(3)探索与形成成果。项目组成员从不同角度收集资料、开展研究,每个组员选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一个角度撰写一份小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共同完成总报告和展示PPT、思维导图,并进行项目小组内的分享互动。(4)指导并修改成果。项目组同学接受教师、同学对成果初稿的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成果。

五、评价环:以多元评价促进团队进步

思政课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是多元且丰富的,要求教师运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重的策略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评价设计要以成果为主要内容指向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按照逆向设计的原则,从项目研究开始即可以同步启动项目评价,学生自己、同学、教师都可以成为评价者,评价结论应坚持质性反馈为主的方式进行。

在“全球抗疫”这一项目化学习中,通过前期的实践活动,项目组最终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形成了全球抗疫的“中国方案”,明确了“凝心聚力、协同战‘疫’”的价值理念,学生不仅探究了中国参与全球抗疫的原则框架和内容形式,还提供了研究日志、学习记录、个人分报告等附件。为了让学生全面展示成果,教师还组织了一次模拟国际会议这样的代入感很强的活动,项目组同学分别模拟代表中国、美国、日本等世界重要国家作抗疫主张的辩论活动,教师发动全班同学观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为了科学评价学生在“全球抗疫”项目化学习中的效果,教师在项目研究之初即设计了学生自评、项目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表现性评价量规(见下表)。

评价指标研究目标清晰、步骤明确运用多种方式查找信息对信息进行了组织分类和筛选组员分工明确,全程参与用PPT、思维导图等形式呈现成果成果论证严密,表达具有说服力项目鉴定结论教师签名学生自评项目组评价教师评价

思政课项目化学习的成果评价应重在诊断而非评比,通过建立这样的多元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倾听能力和反思能力,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策略,提升研究质量。

本次“全球抗疫”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尝试表明,用“五环设计”的思路开展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时事热点深刻地理解初中思政课的核心概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在协作中解决复杂问题,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思路。

猜你喜欢
抗疫疫情评价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战疫情
团结抗疫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