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思想政治开放性试题的趋势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0-07-03 06:05何振华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浙江湖州3130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开放性试题考查

何振华(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浙江湖州 313000)

在近几年的高考思想政治试卷中,出现了一类答案较为开放的试题,符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特点,学业水平考试应该有相当数量的开放性试题”[1]51的要求,成为一种新尝试和新趋势。开放性试题以其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综合开放的知能应用,多元开放的解决方案,充分彰显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2]1的高考评价理念。本文以高考思想政治试卷中的开放性试题为例,试图剖析这类题型出现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素养与评价:开放性试题的必然之势

1.两类试题的“三维”比较

为了分析开放性试题持续出现的原因,笔者对开放性试题和非开放性试题的考查要求作如下比较分析。

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开放性试题知识限定较宽泛,需要选择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面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寻因问策,以分析的合理性或对策的可行性为标准,重点评价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非开放性试题知识限定较明确,设问角度相对狭窄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情境(模型)中的问题,以知识运用的准确程度为标准,重点评价逻辑推理能力

续表

从知识、能力、思维三个维度看,非开放性试题偏向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分析特定材料时的逻辑严谨性,这对思想政治学科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以往的高考试题多见于这种形式;而开放性试题则更能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也更契合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可见,两类试题各有特点,且各有所长,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开放创新的评价导向

以往的试题大多以非开放的方式基于确定知识发问,材料和设问对答题方向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参考答案也往往是知识的定点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题考查的知识面和能力层级,评价角度也较为单一。在这样的评价方式引导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了片面强调知识教学尤其强化知识识记能力的现象,“背多分”被一线教师和学生奉为圭臬,这是对高考评价的重大误解。

新课标提出,新的学业水平考试要“坚持以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考查对象”[1]48。我们必须调整现有评价工具和方法,引入更具综合性和思维空间的试题形式。

首先,开放性试题更适合真实生活中开放场景的素养评价。一方面,真实生活是丰富而多变的,不是简单的模型,我们无法寻尽一切解决方案,只能找到较为便捷和有效的几种方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更容易获取知识和资讯,寻找知识与生活的深度关联,创造性地将知识应用于全新的生活场景变得越来越重要。与非开放性试题过于强调确定的情境和条件、知识和方法不同,开放性试题注重情境、知识、思路的多维开放和真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1]48的表现,更好地衡量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其次,开放性试题更能发挥高考对素质教育的正向积极导向作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架构,其中“四翼”就是对高考考查要求的进一步明确,即“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角度对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评价”[2]32。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投射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价值观等各种素养,找到新的具有应用性的方案。这必然要求师生在教学中更关注生活的变化、时政的热点等,注重对知识的网络化定位和意义建构,打破常规寻求对策。这是对高考评价改革的积极探索,也为思想政治课教与学开启了新思路。

二、类型与结构:开放性试题的已然之态

开放性试题在高考思想政治试卷中频频出现,已经累积了具有研究价值的试题数量,分析试题的类型和结构可以窥见其中端倪。

1.类型归纳

(1)按行为视角分

试题设定不同行为主体,是要求学生从不同视角观察和应对问题,提升思维层次和思想站位。

从宏观视角考查的开放性试题,往往要求从国家或社会的层面分析问题。如2019 年4月浙江选考卷第37(2)题的“从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角度,给政府提三条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具有较为宏观的思考格局,从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对症施策。

从中观视角设问的开放性试题,要求从某个组织、行业或社群的立场上分析情境问题,寻求改善。如2019年江苏卷第37(3)题的“请你以‘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增强知识产权观念’为主题给学校写一份建议书”,要求从学校这个基层组织的视角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从微观视角考查的开放性试题,则是作为某一身份的社会活动参与者,面对问题应采取的具体行动。如2019年天津卷思想政治部分第15题的“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如何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就是从个人层面发问,学生容易带入生活体验,从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上彰显“真性情”。

(2)按理答逻辑分

按照试题的理答逻辑,开放性试题主要有叙述类、归因类和处方类三种类型。

叙述类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解读分析、归纳提炼等能力,一般要求以陈述的方式概括情境中的有效信息,给出判断或界定。如2018年全国Ⅱ卷第40(3)题,要求为班级举行的“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列举两个发言要点,解答的关键在于分析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事业中的贡献,提炼出值得中学生学习的精神和品格。

归因类开放性试题,或是探寻情境背后的原因及其相互联系,或是分析、推测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如2016 年江苏卷第37(3)题要求作为班级辩论的一方,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这一辩题陈述观点,学生需要评估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情况,找到充足的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

处方类开放性试题,则是针对问题情境所呈现的情况开出“处方”,改善现状,实现美好生活。如2018年全国Ⅰ卷第40(3)题的“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这类向特定主体提建议的试题是目前开放性试题中较为常见的。

2.结构分析

高考思想政治开放性试题主要由情境、设问和答案等部分构成。下面以2019年全国Ⅰ卷第40(3)题为例分析开放性试题的结构。

(1)情境

开放性试题多以“开放性的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为考查载体,其试题情境一般包括问题的背景、可能的原因、现有的措施、产生的影响、遇到的困难等内容。由于考查角度限定较少,开放性试题的问题情境往往只提出思考方向。如本题情境中传统村落的特点及衰落消失的原因,都为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供了思路,但具体对策则需要学生综合所学知识、情境信息和生活经验来考量。

(2)设问

较常见的处方类开放性试题的设问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类型、分值等要素。本题的设问:“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6 分)”对此可以这样解构:行为主体是提出建议的身份和立场提示,本题的特殊之处在于设问缺省了表示行为主体的词语,但学生可以从“我们”的立场去思考;行为条件——“结合材料”“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是从问题现状和措施目标角度的要求;行为类型——“三条建议”,要求写出的是三条能够解决情境问题的具体做法;分值——“6 分”,与设问中“三条”相呼应,共同构成对答题容量的提示。

(3)答案

开放性试题的考查要求侧重于综合性和创新性,其参考答案多以举例形式呈现要点或思路。学生提出一定数量的对策即可得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得分。本题参考答案列举了发展乡村旅游、传承传统技艺等四方面建议,但这并不是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的全部措施,试题的开放性也正由此体现。

三、开放与生本:开放性试题的应对之策

开放性试题的考查方式,引导思想政治课开展严谨的思辨性教学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开放性。笔者以上述开放性试题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从思维品质、实践能力和表达素养等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1.以开放的教学情境优化思维品质

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情境,大多是截取社会生活的某个片段,教学加工而成的思辨性模型。教学情境要向现实生活开放,为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可能。教学情境的建构方式应从“截取式拿来”向“话题式引入”转变,建立教学情境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双螺旋”互动结构,形成多变、包容的思维训练平台;教学情境的探讨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问题置于社会场景下进行“全息”观察和思考,把“简单的情境活动”中侧重收敛性思维训练与“复杂的情境活动”中侧重发散性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实现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教学情境中的评价也应更加多元化,让发展着的生活实践来检验各种推测和解决方案,使知识在应用中焕发活力和生机。

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就可以引入“传统村落保护与传统文化发展”的学习情境,尝试大单元设计。家在农村的学生介绍村里传统文化的保护,家住城市的学生采访家人或亲朋好友的乡村生活经历,课堂展示中动态生成共同学习的问题情境。“离开农村后,最怀念的是什么?”“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乡村生活特点有何关系?”“如何保护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随着探讨的深入,学生能认识到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年轻人的使命担当。

2.以自主的学习活动强化实践能力

新课标对思想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界定和“以议题的方式提示课程内容”,其实质都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主性,使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在趋向开放的学习中,教师要敢于“放权”,抛出话题、引燃对话,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和学习志趣,从“教学走向学生”向“学生走向学习”转变;教师要保持好恰当的外在推动力,努力维护学生因学习自主性增强带来的自我成就感和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要发挥好团队的自组织能力,把成员分工、方案制订、争辩交流、分享展示等环节都作为学生学习团队培育的重要抓手,形成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激励机制。

学习“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这一内容时,可以以“垃圾分类与创新发展”为话题。教师搭建必要的“脚手架”后,课前调查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课堂小组展示和交流、课后拓展学习等,都可以由学生唱主角。从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其影响分析,到公民应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迎接时代挑战,亲身实践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哲学理解与运用。

3.以丰富的教学对话活化表达素养

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学生在执行思想政治课学科任务时展现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表达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对话,进行意义的输入和输出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表达更加精准、精练、精致。

首先,鼓励学生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勇于发言、乐于学习、善于验证,提升语言表达的实操水平。在“科学的宏观调控”的教学中,除了围绕情境展开的问答类、争辩类、展示类教学对话,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走出去或视频连线等更真切的体验方式,与政府工作人员、企业代表、政协委员等不同身份背景的“他人”进行对话,讨论政府该如何科学地宏观调控。

其次,督促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取新知、建构意义、输出观点,完善表达内容的形成逻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宏观调控”的相关文章,查阅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等权威数据,理性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些内在的认识变化也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语言与他人对话。

第三,倡导学生在与自我的对话中积极反思、有序内化、重构意义,实现表达素养的凝练提升。反思性学习是重要的自我对话,能够触发新旧认识之间的碰撞和新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撰写政治小论文等,将思维含量更高的学习成果输出为语言或文字表达。

试题考查方式的创新是高考评价改革的重要表现,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和发展为思想政治课评价和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其意义,把握其脉络,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真正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猜你喜欢
开放性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