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读试题五要素及其应用例析

2020-07-03 06:05朱张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江苏南京210046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答题审题试题

朱张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江苏南京 210046)

审读试题俗称“审题”,一般会认为是“答题技能”,在学生答题实践过程中强调较多。但反观试题研发的整个过程,审读试题是命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业界有“挑刺活儿”“找碴儿”“啄木鸟儿功夫”等隐喻,在命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教学实践看,审读试题能力还涉及教师的日常选题,是教师教学的必备技能和素养。

一、审读试题五要素

审读试题的路径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语文学科角度的“咬文嚼字”、课程视角的“价值立意”和测量学角度的“统计测量”,是绝大多数审读试题者的基本选择。反思大量的审读试题实践,我们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审读试题工作主要包含如下五要素:

1.符号要素(I)。当前的纸笔测试中,试题基本上还是通过文字、图片(漫画、照片等)、表格等符号表现出来,有无错别字影响学生答题、其表达是否科学、其符号所阐述的信息是否合理、其所阐述信息是否科学规范并达意简明,直至有无整卷的美感,这是审读试题的基础性话题和基础性工作。

2.逻辑要素(II)。大多数试题是由多个文字符号组合而成,文字符号本身以及文字符号所营造的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读懂命题者原意、是否呈现出统一的试题理解、是否呈现出较为清晰的课程逻辑规则、是否符合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逻辑,这涉及试题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是审读试题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3.效能要素(III)。试题本身是否有意义,能否回应课程价值和追求,试题情境的价值选取是否得当,能否通过试题的“逆向指挥棒”作用牵引今后的课程教与学工作,这涉及试题的效能要素。对效能要素的审读是审读试题的关键之处,效能要素包括课程知识、课程立场、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观点与关键方法,还涉及试题育人价值的整体设计和实际效果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试题应注重通过试题情境检测“立德树人”实际效果、巩固“立德树人”育人效能。

4.学情要素(IV)。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历经审题和答题的过程,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经历命题和自我审题的过程,审读试题者在审题过程中会经历审题、答题和优化试题的过程,虽主体不同,但命题者和审读试题者的“审题”思路与逻辑应当契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发展和心理发展状况。试题所营造的情境应聚合在学生不断拓展的生活圈之中,倘若过于离散,不仅不利于教学的导向作用,更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5.测量要素(V)。试卷测量目标既体现在整卷试题的组合之上,也寓于试卷中的每道具体的试题之中。整卷试题的组合应当凸显课程核心内容及其关键模块,每道具体的试题应当服从整卷的评价立意、测量宗旨和具体的测量目标,唯有如此,作为整卷的“微观”评价单元才能真正体现评价的各项规范与要求,才能不违背整卷评价初衷和整体品质。

二、审读试题五要素应用例析

如上所述,掌握审读试题的相关技能,不仅能优化教师的自主命题工作,也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选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明确并把握审读试题五要素,对提升教师素养和教学品质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仅以某地2020年九年级一轮模拟试卷中随机抽取18道试题开展审读试题工作,文中每道试题的审读要素分析,用带括号的罗马数字表示,以说明审读试题五要素在试题审读或选题教学中的技术应用。

第5 题:2018 年1 月8 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泽山院士和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并奖励奖金500万元。这说明并启示我们

①我国科技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③必须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④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审读:该题以2018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为试题情境,时间上滞后性尚且不论。从试题情境设计看,其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理解课程知识,并以科学家为榜样。但题干中“说明并启示”既包括“说明”又包含“启示”,引导学生对试题情境挖掘过多过深,一是在逻辑上容易造成学生混乱(II),二是由于挖掘深,只要不是明显错误的题肢,学生均可选择,这也不利于试题评价功能的发挥(III)。

第9 题:2018 年8 月,在全国第五届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69 支中学代表队的提案涉及了诸如防治网络暴力、加强快递行业个人隐私保护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同学们深入社会和基层,努力发现问题,积极提出应对方案,参与集体讨论,充分协商,体验参政议政。开展中学生模拟政协活动的目的在于

①培养公民意识,提高青少年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

②获得实践体验,使青少年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③行使民主权利,鼓励青少年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④坚持制度自信,教会青少年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审读:教材中倡导学生在“拓展空间”栏目中开展“我为政协委员写提案”活动,并且提供了提案者、案由、案据、方案等提案的基本体例。“写提案”和“模拟政协活动”是两件事,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流程、注意事项等在初中很少涉及,会不会有罔顾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和认知发展现状之嫌?其作为试题背景在高中出现是否更合适?(IV)

第11题:下图所展示的这些精神反映了

①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物质动力

③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审读:试题中所用的图是一块有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长征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民族精神内容的宣传展板,图文并茂、内容宏大,在试题中仅以一张图片形式呈现,学生在答卷的过程中会不会因图片太小而影响阅读?再说,题肢①②本身错误明显,这样,图中的照片和文字对学生答题还有实际意义吗?建议再找一幅简化的寓于民族精神的图片,并将题肢②改为较有迷惑性。(I)

A.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审读:试题题干要求学生认识“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一般意义上指时间进程和空间分布结合而构成的特定方向和位置,它是时空交汇的坐标系;在国家战略上,历史方位主要体现为一个国家发展所处的当下形势和历史走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但不冠以时间进程和空间分布,仅仅在题干中说明“新的历史方位”,显得过泛,指向不明,学生选任何一个答案都不能错。可以将题干改为“当前,我国新的历史方位说的是”。(V)

第16题: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某地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 年,该地就业、教育、扶贫等各项惠民工作取得新成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80.5 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实施棚户区住房改造47.09 万套,九年义务教育成效得到巩固……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难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1)结合材料分析,党和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是什么。(4分)

(2)青少年应该为“建设美丽家园,共圆祖国梦想”做出哪些努力?(至少两点,4分)

审读:试题中有两个设问,第一个设问中的知识要求是“党和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这一要求有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完全可以凭借已学知识作答,无需“阅读材料”的信息(I)。二是这一知识要求过于宏观,它包含了“党保障民生的意义”“党改善民生的意义”“国家保障民生的意义”和“国家改善民生的意义”四个问题,然而只有4 分,“结合材料分析”变成难以赋分的鸡肋(IV)(V)。第二个设问,学生完全不需要“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的符号信息(I),材料属于纯粹的“为了材料而材料”,从教学实践上看,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学生怎么说都无法说错,貌似考查能力,实则接近“题海”的试题设计模式(IV)。

综上,采用审读试题五要素来审读抽取的这份试卷(共18道试题),需进一步思考斟酌、优化设计的试题达5道之多。其中,符号要素(I)值得商榷处为3处,逻辑要素(II)不严谨处1处,效能要素(III)需要优化设计处1处,学情要素(IV)需优化处3 处,测量要素(V)值得审慎再考虑处2处。可见,该试卷在学生训练过程中的教育意义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如果继续不问青红皂白地选用该类试卷供学生训练,不仅不能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也不利于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反思如上的审读试题的过程,审读试题五要素可以作为教师品读试题和提升评价素养的重要参考,也可以作为教师不断提升选题训练能力的重要方法。

猜你喜欢
答题审题试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邀你来答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邀你来答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