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开放,建构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2020-07-03 02:48张伟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开放课堂时事政治社会实践

张伟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发展自我的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开放性和综合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特点。开放的课堂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获得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直观体验,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知识的实践、应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理念。本文将从开放性课堂设计的几个方面入手,谈一谈如何利用多元化开放课堂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元化;开放课堂;时事政治;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C-0017-02

在道德与法治的开放性课堂上,教師应当注重学生在探究性活动、实践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理念,调整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重心,建立高效课堂。在开放性课堂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使学生敢于探究自身行为和社会行为,从而更好地把握道德和法治的尺度。

一、拓展生活案例,延伸空间

为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案例,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放性课堂先应当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生活案例时,可以更好地将自己代入道德与法治的立场,从自身出发思考一些社会实践是否违反道德,是否违反了法律条约。

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这节课时,同学们需要认识到规则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让同学们回顾生活中自己经历过的一些规则和相关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由于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列举一些生活案例,来突出规则在生活中的重点作用。

教师可以结合新闻报道列举在地铁上吃东西、随处乱扔垃圾、占座的现象。同学们指出这样的行为有几点错误,其一是地铁上不可以吃东西,其二是不可以随处扔垃圾,还有就是应当将空余的座位让给需要的人,不应该占座。教师还可以从反面让同学们思考如果不遵守规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使同学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在生活中学会用规则来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在列举生活案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提供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学生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对生活案例进行提前了解,还可以使学生深入地思考这些案例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内容,使学生参与到开放性课题的设计中。

二、联系时事政治,深化思维

时事政治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的内容。时事政治的客观性和时效性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开放性课堂增加讨论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联系时事政治的方式,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件、分析社会新闻的习惯。并且,在分析时事政治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深化,使学生逐渐了解社会、国家的“大事”,形成良好的信息观念。

例如,在学习《我们神圣的国土》这节课时,需要分别从我国辽阔的国土面积、山水风光和民族特色这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意识的培养。同学们首先要了解我国在世界地图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疆域面积,并了解我国国土的行政区域的划分。

此外,同学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新闻时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时事政治信息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目前,新闻中报道了许多有关国土面积、山水风光和民族特色的事情。教师可以让同学们针对这些事情展开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穿插时事政治要闻,不仅可以放松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脱离课本,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外拓展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和国家的形势,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学会辩证地思考社会新闻、探究社会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三、加强学科整合,融会应用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逻辑关联、教学方式,但这并不代表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完全独立的,它与其他学科也存在着各种或深或浅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道德与法治学科与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融会贯通,进一步加强学科整合,开放教学思维,挖掘教学潜力。

例如,在教学《挑战第一课》这节内容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性地选择挑战,积极地想办法去应对挑战,做一个敢于面对挑战的人。这一节内容其实与语文教科书上《小马过河》的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小马在过河时,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它在妈妈的劝说下自己去尝试,最后自己成功过了河。教师可以由这篇语文课文导入课堂,让学生分析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学生在思考之后,回答道:“河里的水对小马来说并没有老牛说的那么浅,也没有松鼠说的那么深。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要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能一味地因别人的说法而轻视或退缩。”

就这样,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及语文学科之间的融会整合,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应对挑战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教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教育学生遇到任何第一次的挑战时都不要畏缩、不要害怕,而是要学会理智、积极、冷静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找到面对挑战的有效应对方法。

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贯通和融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重温复习,融会应用,进一步加深知识印象。同时不同学科间的教学方法同样有相互借鉴和补充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知识间的互动,建构多元化开放性课堂,让教和学之间变得更加科学和生动。

四、开展社会实践,体验内涵

社会实践可以为学生脱离课本、探究实践技能提供良好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累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放性可以使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思考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回归生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买东西的学问》这节课时,同学们需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获得一定的购买物品的生活经验。教师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可以采用社会实践的方式,使同学们了解本地的商业场所和购买商品时的常识。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以举办班级聚会作为购买的主题,让同学们分成几个采购小组到商场进行物品的采购,锻炼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购买物品的能力。同学们按照购买物品种类的不同将物品分成了食品、装饰品和奖品三类。同学们在购买食品的过程中,了解到在购买食品时,不仅需要到正规的商店进行购买,还需要查看食品的保质期和质量标识。其余同学在购买奖品和装饰品的时候,由于需要的数量比较多,没有核对质量问题。同学们在取回物品后发现质量问题时,及时到商场进行了退换,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一实践训练使同学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

社会实践方式,既考验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生活技能的发展。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拥有了自主设计活动、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一定的辅导,帮助学生在开放性课堂上获得一定的实践技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设计开放性课堂,对于学生实践技能和知识内化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在开放性课堂上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从生活案例和时事政治中获得辩证思维,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王蓬. 加强小学德育有效途径的思考[J]. 天津教育, 2019, (5).

[2] 沈徐苗.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塑造学生优秀品格摭探[J]. 成才之路,2019, (26).

[3]叶菲.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导学方式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 2019,(30).

[4]杨荣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 2019,(29).

[5]文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1).

[6]唐隽菁. 浅探小学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9,(28).

猜你喜欢
开放课堂时事政治社会实践
时事政治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学习意义
以时事政治为依托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让数学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