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设的途径分析

2020-07-04 03:02齐立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内容摘要:近两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职院校成为社会人才输出的重要场所,为了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逐渐与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采取合作育人的方式定向培养人才,当下产教融合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但是大学语文课程却迟迟没能跟上产教融合发展的步伐,导致课程开展存在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有效性不高的问题,因此重塑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实现大学语文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统一,成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双元视角 大学语文课程 课程标准建设

产教融合发展成为职业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该模式融入教学中,也实现了学校的公益化治理向着经营化管理方向转型,让传统的大学课程起死回生。产教融合是比校企合作更高层次的办学模式,在此模式下,需要从校方和企业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协同学校和企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育人计划,以实现高效输出人才、人才培养也趋向优质化。而在大学课程中,语文课程可谓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文化自信和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导向之下,大力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可程度也是确有必要。因此在当今背景下,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一定要采取创新的课程改革模式,将语文教学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陶冶情操、提升文学水平和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

1.大学语文教学发展现状

1.1教学有效性过低,学生教师对其重视不足

因为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大学语文最大的作用是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品德追求。但是在现如今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的当下,大学语文的教学也显得非常单薄,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学语文课程的上座率、答到率都低于其它课程,在与部分学生沟通过程中发现,对于语文课程,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主要学的还是文学鉴赏,几节课不来听讲也能听得懂,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学功底比较好,“浪费”时间学习语文是非常没必要的。当然教师对大学语文的教学也不甚重视,很多教师讲课牵强应付不给力,学生听讲也没有兴趣,总而言之,大学语文教学着实缺乏有效性。

1.2课程边缘化,实践类课程占据主流

在四五年前,湖南某高校曾经出现过将大学语文课程从必修课发展为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毫无疑问,在很多理科高校中,大学语文教学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着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一番讨论。该事件结束后,很多教师也不禁感慨,在很多理科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逐渐趋向边缘化。这一现象并不仅出现在湖南一家高校,在很多应用型高职院校中,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都不高,尽管其仍然是一门必修课程,但在重视程度和讲解深度上也不如实践类课程。而从课程教材设计上也存在非常大的问题,高教和人大出版社的关于毕业论文、求职写作这类实用专业的写作课程只占二分之一,甚至部分高校的自编教材,这类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寥寥无几,纯粹的文学鉴赏课程设计仅能令大学生感受到语文皮毛,而在实用的语文技巧教学上也没有做好课程设计,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开展浮于形式,有效性和实效性都非常低。

2.产教融合发展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设

2.1大学语文课程标准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针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足以看出在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设中,应该向着职业化和实用化的方向逐渐发展,真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认识到上语文课的必要性,这样也能切实改变现在大学语文课程发展现状。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是在以往的办学模式基础上延伸发展的,也就是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而没有重视其社会价值。时至今日高职院校逐渐实现产教融合发展,开始从经营的角度考虑学校的发展,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重视其社会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2.2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设途径规划

2.2.1教学的实用性规划

大学语文课程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实用性,导致大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时,要重视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增加。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大学生不一定要具备写小说写诗歌的能力,但是要掌握生活和工作中用得着的文体。结合当下的就业发展形势也能看出,很多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还没有掌握基本的文书写作技能,书信无头无尾,语病常犯。为何很多人都认为企业对大学生越来越挑剔了?或许在小细节之处就能看出,我国的大学教育仍然有很多可改进之处。

2.2.2教学的有效性规划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的应用水平就决定了其交往水平和人际沟通能力,语文学习需要重视人文性和审美性,及实用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现有效教学。但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前者,而不重视后者,导致教学没有充分展现出语文内涵,并没有实现“听、说、读、写、译、编”的融合发展。因为没有的具体的发展目标,也导致教学缺少目的性,导致没有针对性开展教学,语文教学偏向“假大空”,只是泛泛而谈。

3.校企双元视角下将产教融合与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设融合发展的实践分析

在產教融合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也不仅仅停留在教书育人这一简单的层面,更要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重视打造应用型人才。学校应当调动一切师资力量和技术力量,提升人才质量,让企业认可本校培养的人才,看到这个学校具有的投资价值,以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发展。产教融合要从其学校角度和企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统筹双方的需求,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和深层发展。

3.1保持教育情怀和企业初心的一致性

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当明确,自身的发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效益,两者的合作也是实现一种双赢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企业来讲,在校企融合模式下,企业方面首先应当明确自己的发展规划,并且以企业规划制定人才发展计划,只有做好了这些先决准备,合作学校才能有的放矢,定向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以应用文写作为例,应用文书也包括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等多方面,企业也应当明确未来发展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或是行政精英、或是业务员,其大学语文教学重点都有所不同。同时企业也应当保持一种经营初心,就像阿里巴巴,其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长远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才能实现产教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对学校来讲,一定要保持教育教学的情怀,学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合作企业的用人标准,以实现企业人才的源源不断输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但是更应当明确的是,职业教育的初心是为了学生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在制定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时候,还是要以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根本,起到提升中国人整体素质水平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学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根本,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文观、鉴赏能力,让学生“开眼看世界”,培养其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还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并且开展多种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实践,例如演讲、文书写作培训等活动。

3.2创新工作模式,实现教育教学核心团队的改革

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实现决策和改革的同频发展。学校决策部门也可以借鉴企业发展的模式,进行决策机制重塑。例如,学校校长的职位大致和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匹配,副校长担任企业中董事的职务,而各二级学院院长是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这样开创性地进行教育领导机制的改革,能实现职业教育改革的高效能发展,各司其职提升学校课程改革的效率和质量。以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为例,在进行课程计划和课程培养目标重塑前,应当建立调研小组,充分考察合作企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并针对每个专业(此处指开设大学语文相关课程的专业,不涉及语文教学的专业排除在外)制定相应的语文教学计划。

3.3统筹各方需求,构建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四方育人机制

在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中,实现了产业化推动教育发展的变革,高职院校和企业方面也实现了从“合作”机制到“融合”发展的升华。但是对就业来说,这也并不仅是学校和企业双方面就能磋商妥善解决的,提及就业还要考虑到学生和家长方面的意愿。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也要做到各方需求的统筹兼顾,打造一种学校带头、企业合作、学生参与、家长配合的四方育人机制,切实实现学生进步、学校发展,做企业满意,家长放心的高职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在于,在制定课程标准计划的时候,也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大学语文教学计划。针对某些理科性质很强的学科,可以将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选修课开展,针对部分对大学语文需求不高的专业,则可以适当压缩大学语文的课时、降低大学语文教学难度;但是针对行政、法律等专业的学生,本身对应用文书写作要求较高,因此学校也要适当加大此方面的教学课程安排,并且根据企业需求制定语文教学计划。比如,很多专业的学生在某一学期最后几周,都有去企业实习的专业课程安排,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安排的时候,也要尽量规避这一学期,选在课程压力较低的学期进行语文教学。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观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也能凸显出学校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本文以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设为例展开讨论,其他课程也可在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下进行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步伐做好课程改革规划,根据专业实际、企业实际制定可行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提升课程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以实现校企共荣,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

參考文献

[1]常鹏飞.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深化[J].劳动保障世界,2019(33):73.

[2]于丽媛.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9):160-162.

[3]张银飞,章瑞,吴海龙.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及路径——以安徽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立项单位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6):53-57.

[4]华逸云.教师领导视角下的学科团队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6.

(作者介绍:齐立平,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产教融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