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背景下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传承教育创新

2020-07-04 02:24杨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背景校园

杨明

摘 要: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非遗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它对于我国的文化继承和发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文化生态环境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非遗文化及其文化载体在逐渐的消失,这给我国的文化建设和传承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基于此,本文结合非遗文化运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并结合高校实施非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在数字化背景下,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在校园有效开展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数字化 背景 非遗文化 校园 传承教育

非遗文化的传承教育在校园有效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在学习非遗文化过程中不仅继承了我国的优秀文化,还能够为下一步我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好准备。另外,非遗文化是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学生接受良好的非遗文化教育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一、非遗文化的含义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全民族的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体。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与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民俗活动、传统文化知识、表演艺术、手工制品等等,它主要是通过人类的口传心授方式进行传播和传承,表现的是民族的文化价值、想象力和文化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也在大步向前,这就使得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生态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2]

二、 当前非遗文化进校园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的时期,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和考试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我国校园开展 “非遗文化进校园”情况并不乐观。在一次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组织非遗产文化知识讲座的学校占整体的不到百分之十,设有非遗产文化课堂的中小学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学校组织了非物质遗产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也是采用了传统的、以宣传为主的形式,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栏、阅报栏、广播站等传统的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宣传方式。有些地方把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入了校园知识读本,例如:安徽省黄山市以教材的形式普及本地非物质遗产文化和全国重要的非物质遗产文化项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这些读本并不感兴趣,就像黄山市黄山区编撰的《黄山区非遗基础教程》,面向广大师生进行发放,但是真正去阅读的学生少之又少。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的形式、内容不够丰富,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与数字技术进行结合。非遗文化进校园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学生们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钻研和发扬。

三、数字化背景下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传承教育策略创新

1.在数字化背景下强化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傳承教育氛围的营造

校园是一个集信息、知识和智能为一体的学习场所,在数字化的背景下强化非遗文化传承教育的氛围对于非遗文化传承教育活动的开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构建良好的非遗文化传承教育氛围,需要学校积极的构建本校园的文化、精神环境,例如:学校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学习,在宣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并把“笃行”、“人本”、“仁和”等思想结合本校园的特色、特点充分的发扬。这样不仅能够使得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得到传承与发展,还进一步的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在校园文化为非遗文化传承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学校也要积极的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相关活动,例如:组建非遗文化保护社团、组织学生进行非遗文化宣传活动、开展非遗文化相关的文娱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切身的体验到非遗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对保护非遗文化的意识得到加强,学生们的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2.非遗文化教育活动中强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并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遗文化传承教育活动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的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尤其是要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校园非遗文化传承教育活动中,学校可以在图书馆内创建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机制,例如:学校可以在图书馆内增添有关非遗文化的书籍和电子书,使得师生能够线上、线下学习非遗文化知识。学校还可以建设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内增添非遗文化知识,并利用网络共享技术,以图文、影像等方式将非遗文化知识共享到网络,拓宽学生们接受非遗文化传承教育的渠道。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各种社交平台来进行非遗文化继承教育活动的开展,如微博、社交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应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社交网站上随时随地学习非遗文化知识。学校还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非遗文化继承的宣传,例如:利用宣传广告、视频、微电影等, 进行非遗文化的宣传,强化学生们非遗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识。

3.在数字化背景下创新非遗文化传承教育方式方法

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学习非遗文化知识,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意识,并积极的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和保护活动中去。这就需要非遗文化传承教育,不能够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像讲座式、教授式、研讨式、观摩式、表演式、传承式等方式的应用, 这样让学生通过听、视、感切身体验非遗文化传承教育的内涵。例如:研讨式的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当教师抛出“如何保护非遗文化”的话题,学生们就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并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在意见互换中,实现思维碰撞,从而使得学生的非遗文化保护意识更强。

结语

在数字背景下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在校园的开展变得更加容易,学生们通过形象化的非遗文化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形式,对非遗文化相关的知识了解的更加深刻。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正在轰轰烈烈开展,这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结整合各种资源,在“资源共享、相互整合”的理念下, 为我国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佚名.数字化背景下“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传承教育创新研究[J].萍乡学院学报,2018,35(5):104-107.

[2]姚松奇,陈晓.数字化背景下促进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文化创新模式研究[J].福建茶叶,2017(12):388-388.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背景校园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