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律思维为核心塑造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2020-07-04 02:24岑霞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法律思维社区居民法律意识

岑霞霞

摘 要:公民意识的核心思维方式是法律思维,是指公民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认同;以法律思维为核心来塑造公民的法律意识,为切实了解当前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状况,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的调查。对于法律意识的含义以及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思维的含义以及法律思维的重要性,所以就必须在社区建设中加强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的建设,提出提升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建议。

关键词:法律思维 社区居民 法律意识

经过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已经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主动地去接受法律知识,但是学习法律的途径很单一,以及法律知识本身就比较笼统,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会产生怀疑的态度。本文是对法律意识的含义、重要性和法律思维的含义、重要性进行概述,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建议[1]。

一、法律意识概述

1.法律意识的含义

法律意识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也是一种主观把握方式,人们也可能对法律产生各种心理要素,如理性、情感、意志以及信念等。表现为对法律现象进行的探索的各种法律学说,对此做出相应的解释。

法律意识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并且和人们的世界观和伦理道德观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明显的特点就是阶级性。法律是阶级意识的产物,所以阶级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法律意识;而且各阶级法律的内容是由物质的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1)可以为立法提供相应的设想及方案。成立法律需要动机,而制定相应的法律就是动机,立法的思想前提就是来自于立法的意识。有了法律意识,就能够帮助人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客观需要,在实际中能够受到启发,有了完善法律的意识,制定出正确的方案,并能够提出用什么的方式去实行,根据社会关系做出调整。

(2)为正确适用法律提供了思想保证。法律的适用需要通过司法、执法机关,管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工作的活动,这样才能够保证有很强的法律意识,相关人员才会提高依照法律办事的依赖性和自觉性[2]。

(3)法律意识为公民守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公民要做到自觉遵守法律,首先就要对法律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有自己的见解;公民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也可以通过公民的守法来判断,意识会自觉地影响到行为,所以法律意识水平高,也就能够提高守法的自觉性。

二、法律思维概述

1.法律思维的含义

法律思维就是指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人员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法律人按照法律来考虑,是一种对于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是一种规范性思维;也是一种对人们行为进行思考的思维方法;更是一种为了追求利益的思维方法。简单的来说,就是根据法律进行的思维,以目前有效的法律为依据分析和思考问题,综合考察各种法律现象,有意识地强调法律的重要性[3]。

2.法律思维的重要性

(1)法律思维是一种转化型思维。可以通过司法调解纠纷和停止争吵,司法是一种平衡器,可以凭借法院的诉讼来实现社会的平衡。法律思维是将各种问题,比如政治经济社会问题,运用法律语言转化为法律问题来解决,也就是权利与义务的问题。

(2)法律思维是一种平衡性思维。可以平衡社会中出现的矛盾以及利益的冲突,有效的保障各种应得利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在解决各种冲突利益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个案来进行处理,维护相应的利益,让社会稳定运行;还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使社会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3)法律思维是一种规则性思维。制定合理的法律规则,用法律思维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保证结果判断的合理性,让判定具有说服力。让法律规则作为标准,规则性思维就是要注意法律规则,成为法律思维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

(4)法律思维是一种程序性思维。这就要求程序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追求程序的真,养成法律思维的习惯,学会用法律去思考和看待问题,才能够真正的探索事物的法律意义。

三、提升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建议

居民对法律的认识始终会存在局限性,法律的更新无法让社区居民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所以对于如何提升社区居民法律意识,提出相应的建议[4]。

1.在社区中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

(1)从态度上应该让提高居民学习法律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去学习法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来规范自己,有意识地提出建议来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2)从宣传的方法上来看,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来传播法律相关信息,比如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方式,扩宽和创新法律的宣传途径,一方面尊重社区居民的生活思维方式,也要采取措施对居民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思维方式。

(3)尽量扩大普法的主体。普法是社会的责任,让居民意识到责任感,也会影响到学生,更多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去。

(4)保证普法工作的务实型和长期性。落实宣传工作,定期开展普法工作,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实事求是的为人民服务。

2.加强社区的法治建设

(1)加强社区的立法工作。立法本就是基础工作,没有立法,哪来守法执法,要做到有法可依,制定正确的法律;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也要继续加强立法的工作,培养居民的法律意识。

(2)加强社区的执法工作。立法是为了有法可依,执法主要就是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让法律发挥作用,在实际生活中贯彻执行,才能够让人们意识到法律的公平正义的力量,提高人们对法律的可信度,保证法律高效運行,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3)加强居民自治的建设。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意识到自治建设的重要性,居民参与法律自治的积极性,通过居民的自治还可以提高居民自身的素质,推动社区普法工作活动的开展,让更多居民树立民主法治的观念,明白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5]。

结语

法律思维本就是公民意识的核心思维方式,所以就要重视法律思维的培养。只有发挥法律思维的作用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才能够有效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对于法律意识的含义以及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思维的含义以及法律思维的重要性,所以就必须在社区建设中加强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的建设,提出提升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刘颖.以法律思维为核心塑造公民意识[J].知识经济,2009(17):23-24.

[2]刘颖.我国公民意识之塑造若干问题研究[J].理论界,2010(08):37-39.

[3]陈金钊.法律人思维中的规范隐退[J].中国法学,2012(01):5-18.

[4]陈金钊.法学意义上的法治思维[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7,25(01):75-90+173-174.

[5]林来梵.谈法律思维模式[J].东南学术,2016(03):84-96+247.

猜你喜欢
法律思维社区居民法律意识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与塑造
审视与倡扬:司法考试冲击法学教育的去功利主义考量
社区居民主动输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刑事法律领域之公正性法律思维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全科医生制度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路径分析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