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探讨

2020-07-04 03:08马秋梅
关键词:法治道德儿童

马秋梅

小学《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规定,《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课程。所以,正确理解该课程的活动性特征,灵活设计活动,改革课堂的组织形式,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键。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大有学问,人的品格只有在活动情境中才能培育,道德要变成一种能力,不能缺少实践环节。这个环节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他们交往的过程,就是他们的生活。

一、 要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得到发展

1. 课程目标要贴近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首要特征。儿童有他们自身的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和特点,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几乎成为不可能。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因此,教育唯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真正的教育。现在的孩子有很多是独生子女,还有一部分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不懂团结,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对社会、家乡缺乏应有的了解。我们的目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既能指导学生生活,又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 课程设计要靠近生活。生活是广泛的,题材是无限的。我们以生活为轴心,但又不能将方方面面全部纳入课程。因为儿童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课堂教学中的活动都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拉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如: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要碰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解决好了,学生就能体会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做诚实的孩子”一节中,老师一人,学生一人,老师和学生讨论同一个话题:当你把同学心爱的文具盒碰坏时,你会怎么办?师生共同坐在座位上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为老师能做出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打下基础。这样,同学们会感到新颖、亲切,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3. 课程开发要依据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学习教科书不是目的,而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交际。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都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如“校园变化多”一课,教师通过播放图片,让学生回顾原来的校园面貌:平房、木门窗、光线暗等。再通过播放视频,观看现在的新楼房、多媒体教室、塑胶跑道、科学实验室、微机室、教室等。从整体看校园的变化,这样一对比,就比较原则、概括、形象、生动,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了规范效力。

二、 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活动,让他们更多的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提高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活动中,老师应确立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理念,做到人人去参与,个个有收获。

1. 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上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时,有的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老师给小朋友分组,每组戴上不同的头饰,成为“小白兔队”“小蜜蜂队”“小恐龙队”等,活动以组为单位,人人参与其中,个个是学习的小主人。

2. 活动应促进学生的感悟、体验。学生不仅只靠听来学习,还要通过自由、主动、生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班级荣誉靠大家”一课中,让学生通过听故事感悟道理,通过参与“游戏角”的活动跳皮筋、欣赏“表演角”中的小法官、制造“生活角”中的搭高楼 ,不断地体验“班级荣誉靠大家”。此时,讲台属于孩子,交流属于孩子,收获当然也属于孩子。

三、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

1. 道德与法治课程向儿童和生活回归,必然走向综合化。其内容不是原有各科内容的简单相加或拼盘。浅层次的综合是将思想品德、科学、社会、生活、劳动、法规等课程的内容整合起来,成为一门综合学科。比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大量的音像资料不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背景,而且让学生置身于宽松、优美的学习环境,学习充满美感。从这个意义上看,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门综合课程,必须回归生活。如“我们去游玩”一节,既有“生活”,又有“常识”,也有“品德”,还有“法规”。学生在活动中既可以学到知识,也有情感投入,同时也反映在活动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初步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

2. 从更深层次讲,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不能脱离儿童整体的实际的生活经验,而生活本身就是综合的。通过实践我认识到,凡是能体现这三大基本特征的课,在教育方法上,改教导为引导;在学习方式上,改“你讲我听”、为自主参与、活动探究;在教学形式上,改形式主义、为不拘形式、追求实效,这样的课必然提高德育功效。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和儿童在课程学习中的方式对活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班级、学校家庭的教育资源,为儿童创设安全、适宜、开放、多样且富有变化性,发展性的活动环境,引发儿童探索和活动的欲望。努力营造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活动氛圍,努力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儿童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