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探究

2020-07-04 14:21黄翠娥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心理教育

黄翠娥

【摘  要】  在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日益重视的背景下,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特征的心理教育形式正显示出其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融合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关键词】  积极心理健康;心理教育;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在各级各类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要面对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诉求:宏观层面的学校心理教育,更多是防患于未然,即面向所有学生进行的心理教育;微观层面的学校心理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个体所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苗头现象而进行的心理干预。从理论的学习以及从对实践的观察角度出发,笔者以为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意义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质上就是基于统合积极心理健康、心理疗法、心理学、教育等众多领域的思想理论与实践经验思想,构建以积极与持续发展为价值方向,有规划性地建设并完善学生群体心理健康体系,促进理论和实际有机整合过程,从学生层面逐渐发展到国民层面。我们都知道,传统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创建、发展的基础,属于心理学领域中的“一枝独秀”,在促进现代社会、个体持续发展进程中均表现出良好效能,尤其是在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发挥重要的辅助性作用,实际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有资料记载,在积极心理学的正确引领下,校方定期具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心理测评问卷等为支撑,能够较有效地解除心理健康教育阶段滋生出的多种问题。

这样的判断让我们看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健康心理教育可以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学校在进行积极健康心理教育的时候,不一定要完全采取专业化的心理干预手段,而可以通过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积极健康心理教育的元素,有益于提升学生群体心态的积极性。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可以与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言行进行紧密结合。比如说,学生在具体的学科学习中必须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态度,在面对学习挫败、面对老师的教学方式与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匹配,或者是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出现影响自己学习的一些困难时,能够以更为积极的情感、情绪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来矫正一些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反之,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能力或者认识,从积极健康心理教育的角度来看,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干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激发“患者”(这是一种专业表达,在学校的心理干预过程中,更多采用“学生”这一表述)自身的种种能力以及潜力,通过激发学生自身的能力或者潜力,让学生更为持久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当中。其中的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感觉,通俗一点说就是想办法让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在积极健康心理教育的视野下,“自我感觉良好”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而要将积极的理论意义变成积极的实践价值,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践价值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心理学及其运用。1954年,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个概念;44年之后,曾经的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在年度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积极心理学这一任务,积极心理学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时至今日,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态势,国内外诸多学者提出了很多新见解,开辟了一些崭新的思路。为确保该项工作能科学进行,并取得较理想的成效,教育工作者就要给予“积极”较高的重视度。

其实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即使是在学校配有心理咨询师的情况下,想要对学生群体或者个体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或干预,仍然是存在实际困难的。而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要想充分发挥作用,就应当如上面所分析的那样,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也应当是预防性的。也就是说,在设计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如果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能够积极参与,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有着更为“积极”的心理状态这一认识,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更有实践意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考试是每一个学校中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一。如果基于纯粹的应试需要,考试就会给学生甚至是老师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学生的学习或者教师的教学完全是为了分数而进行。坦率地说,这种情形非常常见,其最大的恶果有两个:一是造就了大量的所谓的“差生”,二是他们有可能在非学习的事情上寻找成就感,于是游戏、小说,甚至是逃学、辍学、去KTV、当所谓的网络主播等等。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些情形的出现,意味着学生已经有了心理问题的苗头。而对于教师而言,如果只是为了分数而教学,同样也会降低职业兴趣,降低职业认同感。

所以从实际情形来看,在学校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着重大的实践价值的。而一个有效的实践途径就是在学校中形成以校长、分管校长、班主任、教师为体系的管理网络,形成以学校心理咨询师、班主任为体系的实施网络。在制定了统一规划之后,由心理咨询师基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提供积极心理健康的思路与方法,并在与班主任等教师讨论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将积极心理健康的教育思路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由班主任以及学科教师去实施。这种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做法,事实证明是有效的实践途径,能够彰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

三、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教育

从本质上分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充分结合受教育者即时及短期内的身心发展特征,把“人本善”设定为价值取向,在积极正向的内容、方法方式等支撑下,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各类心理问题、障碍等发生的风险,达成促进个体身心整体、协调发展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里,笔者关注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人的向善性”。笔者以为这个词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学校教育的视角下,无论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还是其他老师,都需要建立的一个根本性的认识,那就是学生是天生向善的。

只有认同了这一点,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或者是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时才会对学生产生根本的积极认识的态度,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我(教师自己)是认为学生总是向善的”,即使在遇到一些学生的言行与向善有冲突,甚至是有矛盾时,教师也能够从这一出发点形成更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但在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形:学生出错,尤其是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我们会有意无意地认为学生“向恶”,于是教育的措施也有意无意地变得严厉甚至是反教育的。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心理教育最根本的是瞄准学生的发展需要,认定学生在学校生活当中是要成长的、发展的,学生在老师的面前是有着一些需要的,而老师的任务是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有了这样的认识,无论是心理教育,还是日常的教育教学,都能够“积极”起来,而这正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汤毓.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J].教育革新,2012(12):19.

[2]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05):41-45.

猜你喜欢
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心理教育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论王阳明民族观的当代启示
概念—属性分离加工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