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惠先生二三事

2020-07-06 03:35陈鲁民
杂文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帆布包杂文家骑车

陈鲁民

著名杂文家赵元惠先生驾鹤西去,大家都很怀念他。怀念他的杂文创作成就,怀念他为杂文事业做出的贡献,怀念他的道德文章,高风亮节。

赵元惠先生的杂文创作起步很早。1964年,他27岁,就开始发表作品,势头很猛,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就赶上万马齐喑的时代——“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后,乘着思想解放东风,赵先生又重操旧业,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杂文,在全国杂文界都有一定影响。但他后来把更多精力放在组织和促进杂文活动上,他长期担任河南杂文学会副会长和秘书长,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为河南杂文的繁荣兴盛倾注了大量心血,“没有赵元惠,就没有河南省杂文学会”,这是河南杂文界的一致共识。

上世纪80年代,元惠先生看到许多杂文作者热情很高,但苦于不入门,就有针对性地主编出版了一本《杂文创作百家谈》,是国内同类书籍出版最早、内容最厚重、影响最大的书之一。其中收录了夏衍、唐弢、廖沫沙、严秀、邵燕祥、蓝翎、秦牧、冯英子、林放、舒展、公刘、黄裳、谢云、李庚辰、蒋元明、王大海、刘思、鄢烈山等100名著名杂文家亲笔写的创作体会,几乎把当时国内最活跃的杂文家“一网打尽”,可谓极一时之盛。有一次酒后,他不无得意地对我说,除了故去的鲁迅、邓拓、吴晗,我把全国杂文大家的亲笔书信都收集到了。后来,他还小心翼翼地给我看了这些名家的手稿和来信,全都是手写稿,龙飞凤舞,字体遒劲,令人赏心悦目,大开眼界。他一直珍藏着这些信函,希望有朝一日能把这些手迹出一本书,可惜天不假年,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赵老就遽然仙逝,实为杂坛憾事。

元惠先生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辆破自行车和帆布包。直到80岁前,他都一直骑着这辆自行车,在郑州市转来转去,或参加杂文会议,或参加杂文活动,或看望杂文朋友。大家都很关心他,劝他说岁数大了,骑车来回跑不安全,有事打个电话就行了,或者我们去你那里。他总是说,你们都是大忙人,我退休没事,骑车也累不着,还能锻炼身体。他那个帆布包也是个百宝囊,每次见面,都是鼓鼓囊囊的,里边掏出的或是发表了我们谁的作品的报纸,或是河南杂文学会印的小册子,或是外地杂文家托他代轉的样书。直到80岁后,他才放弃了骑车,还是不肯闲下来,那一年他出版了杂文集《浅浅青草》,仍不辞辛苦,坐着公交车满郑州市给杂文朋友们送书。杂文家杨诚勇给他的挽联里十分动情地写道:“一辆自行车,一个帆布包,一支纤毫,一身风尘,为中原杂文繁荣,呕心沥血三十年,遽然驾鹤,悲莫悲兮,精神不死;终日度金针,终岁作嫁衣,终生善举,终去无愧,有口碑家珍如数,是处长忆八旬翁,壮哉斯人,景而仰之,风貌永垂!”

赵元惠先生的处世为人,尤其为人赞誉,堪称楷模。他性格温和,宽厚豁达,从不背后议论他人是非,不与人争吵,再难听的话也一笑而过,所以,无论新老杂文家,都与他为友,和他亲近,尊敬他的道德文章。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在赵先生这里却不是那样,他总是欣喜地关注着身边每个杂文家的创作成就,不吝赞美之词,我有一顶“杂文劳模”的帽子,就是元惠先生奉送的,直到现在,还不断有人提起。他还不厌其烦地给青年杂文家写序、写评论,介绍出版社,为他们组织研讨会,指点迷津,奖掖后人,深受大家爱戴。诚如杂文家宋宗祧归纳的那几句话:“元惠优点多多,长处多多,堪称是诸多英雄模范人物的结合,或者说是焦裕禄+雷锋+王进喜。但是,他更多的是埋头工作,踏踏实实,不为名,不计利。所以,元惠就成了中央空调,受到几乎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

2020年的春天,赵元惠先生走了,离开了他的家人朋友,还有钟爱一生的杂文事业,我们都很怀念他。

猜你喜欢
帆布包杂文家骑车
我的帆布包
皮革拼帆布“帆布包”的新摩登
骑车不练腿 生活不完美
单车族帆布包
帆布包的“新植入方式”
边骑车边充电的充电夹
档案珍藏者语
本刊聘请签约杂文家
倘若毛公真做了杂文家
骑车环岛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