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林:在决胜全面小康中交出高质量发展亮眼答卷

2020-07-07 09:20
现代国企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合规

图为新兴际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雅林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央企仍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和工作准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新兴际华集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部署,进一步砥砺激发、聚焦强化“愿干”的自信心、“应干”的使命感、“会干”的方法论、“实干”的突破口和“能干”的主心骨,牢记总书记“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的谆谆教诲,聚焦主责主业、专注实业实体,从完善五大体系切入,一体推进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培育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治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交出高质量发展亮眼答卷、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中迈出现代化治理坚实步伐。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布局效能,不断增强行业控制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新兴际华作为中央企业要积极响应领袖伟大号召,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以“十三五规划”收官为契机、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载体,抢抓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授予的“1—3项”主业培育权的改革机遇,抢抓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的重组机遇,抢抓国家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产业机遇,做实业态、做实业务、做实业绩,形成产业公司为“柱”、功能公司为“梁”,实体产业、实业投资、实货贸易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简称为“(3+X)×N产业体系”。

一是按照“四再”发展思路做实业务。“四再”就是:再生新兴,培育新兴产业优势,提升国家战略服务力;再焕际华,复兴军需产业优势,提升国防建设战斗力;再攀新峰,拓展铸管产业优势,提升国际产业竞争力;再造集团,打赢脱虚向实、改造升级、开疆辟土三大战役,实现集团实体经济规模翻番,合力打造在水务管道、现代军需及应急产业三大领域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一流标杆企业。

二是按照“三向”发展思路做实业态。“三向”,就是横向做平台、纵向延链条、专向智能化。集团上下要顺应技术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的趋势,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冶金铸造业务要在保持冶金铸造持续领先的基础上,发挥主业竞争优势和品牌社会效应,构建智慧水务管网服务平台,打造绿色智能铸造集成平台,逐步培育成具有利润增长点的新业态。轻工纺织业务要聚焦军需核心业务,积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特别要向高性能材料领域延伸拓展,与文化、时尚等精神价值嫁接,形成行业内独特的市场竞争力。装备制造和应急业务要构建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有机协同的产业生态,打造装备制造服务平台和应急服务平台。医药业务要在整合融通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加速创新品种临床研究、投放创效,在生物制药、医药流通等领域适时拓展。未纳入主业的存量业务单元,要聚焦集团主业,深化业务关联,发展实体经济,培育专业化业态,发挥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的独特功能,实现实体产业、实业投资、实货贸易一体化发展。

三是按照强“十苗”发展思路做实业绩。做实业绩需要有众多实体企业支撑。要推动产品供给能力和客户渠道双升级,更加突出经营活动收益和实体收入的增长。要实施实业振兴专项行动计划,推进“小巨人”培育行动。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扶持、培育10户以上利润过1亿、收入过10亿的高质量、有潜力的“小巨人”企业,并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支撑“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稳步提升”。

完善现代化制造体系,提升供给效能,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从装备更新、精益管理、素质达标、链条整合入手,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网络化,现代信息技术同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现代化制造体系。

一是加快生产装备改造升级。落实国家加快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要求,立足市场拓展和企业发展需求,积极对接同行先进企业和装备制造商,统筹谋划企业装备升级,继续推动装备换市场。轻工、重工等板块要直面生产供给、消费需求双升级需求的倒逼,下决心、敢投入,在生产装备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成果,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重点企业新一轮装备升级,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二是加深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落实国家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以铸管4.0、应急网、智能生产线试点为切入点,加快智能生产管理系统上线,并与智能客户管理系统对接集成,提升现场数据、市场数据的整合能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市场需求反应快与研制供应品质好的无缝衔接。

三是加大精益生产管理提升。要持续开展“学台塑、强管理”活动,牢固树立精益管理理念。要从优化人事组织管理入手,实施组织扁平化改革;要推进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要推行整个供应链和服务链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要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实现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响应。要注重基础工业工程的普及推广,把工业工程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从生产组织方式、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内外协作管理、客户关系等企业组织体制和管理体制实施系统化改革,最终实现供给效能与市场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四是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落实党中央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聚焦主责主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注重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积极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孵化拔尖技能人才。完善培育高技能人才激励办法,形成“培训、帮带、竞赛、晋级、激励”五位一体职业技能提升机制。注重产业工人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推动建设与现代化制造体系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完善现代化创新体系,提升驱动效能,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坚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一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积极承接和落实国家部委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研课题为切入点,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部署要求,选取重点关键技术、装备进行攻关,实现自主可控,解决好“卡脖子”问题,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以市场需求引领科技创新。要积极探索研发人员持股、项目负责制、双轨制,不断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力和活力,不断优化、强化科技创新平台。

二是完善梯次创新格局。新成立的科技发展公司要以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引领创新发展能力为目标,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5G场景应用等基础性预研性共性支撑技术发展,发挥牵引作用;二级技术中心要以直接面向客户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特色技术攻关及技术的集成应用为主,推动技术开发向商业化转化;三级工艺技术所要以传统技术的渐进性改进、生产技术支持和服务为主。

三是营造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与国内外优秀大学、科研机构、外部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加快形成开放创新发展大格局。一方面要“走出去”,见贤思齐,另一方面要“请进来”,请院士专家团队到企业内部把脉开方,厘清发展走向、寻准攻关方向,力求实现革命性突破。

完善现代化管控体系,提升治理效能,不断增强战略执行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新兴际华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央企,要在推进管控体系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上下功夫。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把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和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有机融合,突出经理层“谋发展、强管理、抓落实”的经营管理作用。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管理办法及权责清单,科学厘清各主体权责边界、行权流程,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二是要正确把握三层法人管控定位。把握“总部资本层”—“产业集团资产层”—“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层”层级定位。集团总部作为战略决策主体、资本投资主体、监督风控主体,突出抓好战略引领,牢牢把控产业方向;产业公司作为产业发展主体,专注主业做实做大、做强做优。实体企业作为生产运营主体,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优化目标。

三是要动态优化纵向授权机制。按照“充分授权、部分授权、限制授权”分类原则,对二级公司实施授权管理,并根据授权效果动态调整。原则上一项事权根据额度只授权给不同层级董事会,不再在同一法人层级内按额度授权给经理层,彻底解决决策授权碎片化的问题。要强化授权监督,建立健全境内外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划定投资红线。列入“禁止类”的投资项目,所属企业一律不得投资。要以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建设全集团在线监管系统,提升各业务实时在线监管能力,真正做到管好放活。在向下授权行权过程中,探索专职外部董事制度,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集团派出董事队伍;加强上下干部交流,将基层好的工作经验带上来、将总部好的管理措施传下去。

完善现代化合规体系,提升内控效能,不断增强风险防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要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这也是新兴际华集团作为中央企业强基固本、防范重大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是要完善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切实贯彻落实国资委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专项督查整改意见,落实好《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文件要求,修订完善集团合规管理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研究制定集团合规管理细则、合规管理手册、合规风险识别机制方案、合规检查领域和对象的定性定量标准、合规检查操作指引等,构建合规管理制度体系。

二是要聚焦合规管理重点领域。在全系统重点领域,统一部署合规管理建设任务。通过识别合规风险,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管控合规风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及关键人员。特别是要在投资并购、改革改制重组等重大经营事项决策前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报告作为重大经营事项决策的必备支撑材料,对超出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应对措施不到位的决策事项不得组织实施。要通过开展专项合规检查和后评估,实现对重点合规领域关键事项的管控和闭环管理;通过及时研究和发布合规风险预警,防范重大合规风险发生;通过加强合规风险和违规排查,杜绝违规风险。

三是要强化合规管理监督问责。要整合集团系统内部监督力量,发挥集团总部及二级公司派出监事、派出董事的决策、审核和监督职责,有效利用二、三级企业监事会、内部审计、内部巡视巡察等监督检查工作成果,以及外部审计、纪检监察、巡视反馈问题情况,不断完善集团全系统合规管理。要层层落实监督责任,坚决追责问责。

在疫情后和后疫情时期,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心无旁骛攻主业壮实体,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中交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治理的亮眼答卷!

猜你喜欢
合规
让合规管理体系化
合规不起诉在企业犯罪中的适用及边界
金融机构刑事合规之从被动辩护到主动刑事合规
企业如何做好反商业贿赂合规
企业合规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整合策略
企业合规高等教育即将到来
不可或缺:金融犯罪之“合规”
“三三制”企业合规管理之道
合规风险管理“十大认知陷阱”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