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林

2020-07-12 09:07木朵
星火 2020年1期
关键词:会员诗歌文学

○木朵

○郑万明

○陈亮

○杨犁民

○鲜圣

○庞小伟

○王子俊

○李星

○曾纪虎

○鲁绪刚

○张萌

○田春雨

○赵传昌

○肖红缨

○汪吉萍

○春暖水

○铄城

○陈永泉

○伍晓芳

○刘晋

○明晓东

○洪老墨

在栗树林

○木朵

在栗树林,

鸟的尖叫把我的梦惊醒。

五个小孩中的两个爬树,

接近鸟巢。

我仰卧石椅上,

冲他们喊:“爱护动物!”

他们迟疑了一会儿,

这个陌生的大人不削弱他们的兴致,

嘀咕之余,再次上树,

手上拿着枯枝壮胆。

我低估了他们的野趣。

这时取下鸟窝,

母鸟嗓门已关,

变成千万绿叶上一点黑。

小学生兴奋着察看鸟巢,

他们的方言来自邻县,

我大多能听懂;

我坐起来,离那石桌很近。

我讲了报应,讲了母鸟的痛苦。

有点反应—接下来,

轻车熟路,和我的职业挂上了钩。

表扬其中赤膊的两个孩子。

他们如此纯洁,

乖乖地,相互配合,

复原了鸟的家庭。

在树下,我把五个孩子比作小鸟,

涉及母子关系,

五个暗红脸颊的农家子弟,

围坐在我的周围,

使我再次相信教育的效果。

母鸟停滞在三米开外,

不敢正视孩子们的变化。

借此,我称他们是这五只幼崽的保护神,

每一个孩子负责保护一只小雀。

他们半信半疑,但我肯定

他们相信了鸟和人一样骨肉相亲。

栗子熟时,小鸟会给他们送口信。

一小时后,我们又在鱼塘边相遇。

我在替岳父网罗上钩的鲫鱼。

我的目光轻轻扫过这些幼童,

提防着他们问我为何爱鸟胜过爱鱼。

木朵,江西宜春人,诗人,元知网创始人。

用乡愁敲打城门(外一首)

○郑万明

过了玉门关,须拿上风的令箭

要么揣上长安诗人的手书。

站在关口,我恍然明白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对的

出了关,路上的苍凉太厚。

驼铃远了。玉门关的青砖

会送落日一程。

站在关口,我恍惚听见边塞诗人

还在用乡愁敲打城门。

麦客

今年麦子丰收

麦客的身子弯成一张射向落日的弓

每割倒一捆麦子

落日在弓上走一小步

只有大片麦子割倒了

落日才把弓上的自己

射出去

郑万明,笔名江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诗作散见于《诗刊》《星火》《北京文学》《山西文学》《四川文学》等刊。

临高记(外一首)

○陈亮

世界异常静谧,仿佛被细细滤过

海水蔚蓝,海面辽阔

我赤裸着深陷于早晨的沙滩

眼干涩,头晕脑胀

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和污浊

风从灵魂深处澄明地吹来

你会发现,身体里的木石

在一点点被吹散

这时,一只鸥鸟从远方海面向这里飞来

它的姿势静美,犹如神迹

这是从哪里来的一只鸟

那么轻盈,那么玄幻

很像另一个丢失的我,或者我们

这是少年时我看见的那一只鸥鸟吗

是我们梦中走失的那一只鸥鸟吗

现在,它在渺茫处向我靠近

啊啊—我兴奋地欢呼

它也噢噢对应喊着,仿佛也发现了我

等它飞临头上,盘旋几匝

然后竟神秘地消失

只留下了更加空旷浩渺的大海

和越来越小的我,蹲在那里哭泣

直到最后,成了一只最小的海螺的壳

野山坡

与众多的游人不同,下山的时候

我选择了一条驴友小路,在路边

一面向阳的坡上向导指认出一些

獾的窝或野兔的窝

洞口边上有一丛丛的野花紧密簇拥着

洞口幽深而神秘,我有些手痒

打开了手机上的灯照了进去

竟传出了呦呦的恐惧的幼崽之声

不禁为自己的冒失或唐突的造访

而自责脸红起来

—遂仓皇离开

然后向不远处的虚空处摆了摆手

表示出自己的抱歉或善意

这也许会平复外出觅食归来

隐藏在附近的一位母亲惊悚的神经吧

当我回望,洞口的野花剧烈晃动

虚惊后的欣喜,整座山都感受到了

陈亮,1975年生,山东胶州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李叔同诗歌奖等多个奖项。入选诗刊社第30届青春诗会,系鲁迅文学院第31届高研班学员。著有诗集《乡间书》《陈亮诗选2008-2017》等。现漂居北京。

蟋蟀是从月亮上下来的(外一首)

○杨犁民

我相信蟋蟀,是从月亮上下来的

声音里含有银器,只要蟋蟀

轻轻一跳,便能跳到月亮上面去

许多年过去了,我至今

仍坐在那场月光里

那场月光很白,天下大白

一个旧王朝,住在蟋蟀叫声里

整个天空是我家屋顶

在夜晚,整个天空是我家屋顶

每颗星星都是一粒灯泡

月亮是最大的灯泡

那时候,我们多穷呀

坐在星空下,穷得不知道穷

穷得一无所有

只剩下星空的屋顶

和大地的客厅

杨犁民,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入选2015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曾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著有散文集《露水硕大》,诗集《花朵轰鸣》《大雨如瀑》。

羊群

○鲜圣

草原上的一块补丁

恰如其分地镶嵌在倾斜的山坡上

它们翻过山坡的速度

一定很慢,很慢

直到落日的长鞭

再次驱赶,它们才抬起头来

望着空无一人的草地

羊,是一道没有答案的填空题

如果草原必须要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一只羊咩咩的叫声

便给草原打上了一个勾

白昼轮回,草永远比羊长得更快

羊群分娩的一声啼哭

贴在草尖上,像一滴露水

把草原打湿

鲜圣,中国作协会员。198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诗文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潮》《扬子江》等刊,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歌、散文集7部。

修坝的人

○庞小伟

他擅长斩杀河流

拦腰切断,一截汹涌

一截干枯

面对簇拥而来的浪花

他采一朵最大的最洁白的

别在胸前

面对暴露出来的石头

他捡一块状如肋骨的

迎风把它立起来,或深埋地下

坝修好后,通常会在坝体上打几个孔

把少量的水,过继给老迈的河床

庞小伟,1973年生,笔名艾川,河南省作协会员。有诗作发表于《星星》《诗刊》《扬子江》《草原》《青年文学》《解放军文艺》等刊。

与霁虹坐钟鼓楼观晨钟暮鼓

○王子俊

鸟喙般的楼尖,

活生生把白云挤开条罅隙,天空就被宠幸了。

那些残红与怜悯,

那些薄晖与慈悲,

它们从不远处的白马寺壁画,蔓延过来。

与霁虹兄站在楼上聊到了那句

“钟鼓楼,钟鼓楼,半截伸在云里头。”

它本身隐藏的含义,

便有了短暂的沉默。

目光所及,

我们似乎真就找到了那么一架向上的木梯。

王子俊,四川省作协会员。诗歌小说散见于《人民文学》《诗歌报》《诗神》《星星》《诗潮》《飞天》《陕西文学》《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散文诗》《滇池》等刊。现居攀枝花。

坐在地排车上的父亲(外一首)

○李星

沿湖边往地里走,最高兴的

莫过于坐在地排车上的父亲

他一边乐呵呵地和熟识的人打招呼

一边笑着对拉地排车的我“吆喝”:“呦,驾”

那时的我还真像头愣头愣脑的小毛驴,

一边呼哧呼哧拉车,一边大声地唱歌

那时的我刚刚成了一名师范学校的学生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给父亲带来那么大的荣耀

集市

集市比回忆长

集市里的人,坐满了回忆的空座位

集市离家近

父亲每个清晨,都会来回几趟

篮子里有时有几根绿油油的小葱,或几条活蹦乱跳的鲫鱼

有时是几颗愣头愣脑的土豆,或几块带着伤疤的红薯

更多的,是一些

皱巴巴的苦日子

李星,70后,现居山东省滕州市,山东省作协会员。有诗作发表于《诗选刊》《星星》《绿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刊。出版诗集《淡远时光》。散文诗集《奔腾的心》。

北区球场(外一首)

○曾纪虎

时光的流动意味着丰富性

在同一块天空下,树荫下的少年停球、碰撞

又忽然飞奔出去

十年的时间只是一瞬,在一簇簇的人流中

我会是哪一个?空气中传来轻微的鼓动

一只晚飞的黄蜂

一条新整修的路面

路旁,不知名的植物

它螺旋形排列的叶序曾令我停步

那时,我得以俯瞰整个敦厚小镇

我曾微妙地解析。露台下

荷花呈现一种状态,对着云层喊话

凝固的空间来了一场秋凉

很自然地想起二十年后,偷窥而位移

你,或许就是可以阐释的市场社会,就是某个

脱离了生活的角色

在一首新作的小诗里

有拜物的意味—人的位置、视线、对话—

都表现在词语的状态之中

那时,我得以俯瞰整个敦厚小镇

一组明天的、以游冶代替性爱的浅薄时间

曾纪虎,1972年生,江西永丰人。江西省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现居吉安。出版个人诗集《风在安隐》。

石磨

○鲁绪刚

突然就碰见了它,留住我的,是它身上

一道道陈旧的伤痕

我踩着它走过的脚印,想尽量找到

那个年代生活的感觉

这里没有咖啡馆,小吃店,茶肆

没有汽车,电脑,只有几棵老榆树投下的

阴影,把村子遮去半边

我绕着磨道又走了几圈

始终理解不了几千年它转动的理由

没有人打听我是谁,来自哪里

大山只管向我兜售鸟鸣,清风,朴实

我没有讨价还价,我知道

衣服里的银行卡,现金,存单

买不走这里的一丝清风,一滴鸟鸣

整个下午,我抚摸着石磨

从手掌到内心,我能看到时间在走

时快,时慢,一直没停

鲁绪刚,陕西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选刊》《青年文学》《北京文学》《山花》《飞天》《诗歌月刊》《中国诗歌》《诗潮》《绿风》等刊。百余次获国内外诗歌征文名次奖。作品入选几十种选集。著有诗集《岁月之重》。

在塘南,我放下了黄昏的轻

○张萌

我带着一枚叫葳蕤的词而来,我把它们

放生,它们原本就属于

一片金色,属于稻穗尖的摇摆

此刻,塘南

状元及第的怀想一声一声响起

一棵梧桐听懂了

一行白鹭在展翅

还有,我的这枚葳蕤的词

它随着脚下的稻田,四散开去

仿佛一个智者

仿佛一个人的情思

黄昏用黄色,用它的轻盈

褒奖了我

因为我把诗里的乐声,诗里纷飞的花语

全部献给了塘南,献给了黄昏里的轻

张萌。江西省作协会员,南昌市作协理事。诗歌发表于《绿风》《星星》《诗潮》《诗歌月刊》等刊。现居江西南昌。获奖若干,入选多种版本。

顽石

○田春雨

每一块顽石都有自己的想法—

垫脚的、压舱的、磨刀的

制碑的、困于蚌的

化身舍利的

伏于泉心的……这一块块顽石都掌握着

自己磨砺自己的流水线

引一泓清溪,洗着价值观

借一缕光,看轻尘埃身

安一颗心,自己镇守着自己的

寸土。江山

“与天地兮同寿,

与日月兮同光……”星空邈远

缚我以敬畏,碰撞的顽石

缚我以雷声,以鹤唳

而凿石,以取一道闪电的

想法,源自屈子怀沙?一条道

走到黑的,不止一块泰山石敢当,不止你我

田春雨,笔名田地,河南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北京文学》《诗选刊》《北方文学》等刊。多次获省级以上诗歌奖,作品入选多个选本。出版诗集《油灯点亮的村庄》《故园吟》。

八月的村庄

○赵传昌

蝉声在八月低了下去

不经意的庄稼

在落潮的燥热里长高了

仿佛夏天的蒲扇刚撂下

一整坡的青纱叶

就哗啦啦扇来了秋天的小北风

站在村庄的场院

夜晚清爽的小北风沦陷了我

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闪着露珠一般的眸光

它们微凉,清澈

浸润着庄户人舒展而明亮的梦境

八月,天凉好个秋

漫山遍野的秸秆

把怀中膨胀的果实抱得更紧了

丰收的金子

已铺满了家乡的田野,大路和小径

赵传昌,山东德州人,山东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于《诗选刊》《绿风》《星星》《山东文学》《延河》《牡丹》等刊。

河对岸

○肖红缨

整个冬天

我常站在窗边看那条泸水河

树上灰色的鸦鹊咕咕

独鸣是这个冬日寂静的音符

夜里,一束束月光涌进河里

一遍又一遍—

清洗着窗棂上的尘埃

即使是最冷的时候

河水仍旧没有悲喜地流动

泸水河

比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要年轻

比每一个逝去的老人都要衰老

肖红缨,1995年生,江西吉安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

山泉

○汪吉萍

埋下马蹄和尘土

摸黑流过叶茎、树根以及传说中有龙盘踞的山洞

这是在山林的最深处,一条涓的形成和命名

要经过岩石撞击,苔藓安抚

还有老者手里用来取水的黑陶罐

老者匍匐,能间歇地从水及陶罐里取出风声及鸟鸣

像世间的朋友、兄弟和伴侣,他们的灵魂是孤寂和纯洁的

他们一起活着,并先后有了语言、身姿

有了三分情场和七分天下

汪吉萍,江西省作协会员,有作品散见于《诗刊》《创作评谭》《诗林》《诗歌月刊》《绿风》《山花》《星火》《上海诗人》《山东文学》《安徽文学》等刊,并有作品入选多个选本。

武功山高空玻璃栈道

○春暖水

如果粗心一点,你将看不见玻璃

只看见透明

只看见脚底飞过的鸟

从峭壁断崖横伸而出的松枝上

路过的风,和翻滚的云

如果大意一点

你将不会发现,有人正将透明玻璃从想象中

从脚底,悄悄抽走

你悬浮在万米高空

闭眼,仰头,双臂张开。作飞翔状

如果粗心大意一点,你真的

开始了飞翔

春暖水,本名刘鑫,1972年生,现居萍乡。

夜晚,是一只巨大的花蝴蝶

○铄城

此刻的夜晚

是一只巨大的花蝴蝶

色彩斑斓的灯光

甘愿折服成久居人间的翅膀

酒吧里的歌手

和一江春水

都迷恋着近乎静止的旋律

暧昧的空气里,心满意足的男女

星星,是天生的偷窥者

天上和水中,不懂回避的目光

彼此咬紧的嘴唇,不必说爱

流水已搂紧了不善言语的山峦

明天一早

一轮新鲜的日出

又将掏空一个夜晚所有的心思

铄城,本名解品军,1976年生。祖籍山东沂水。山东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于《诗刊》《山东文学》《石油文学》《人民日报》《中国石化报》《齐鲁周刊》等报刊。

屋背山纪事

○陈永泉

在春天,屋背山最多的是枫树

一根根傲然挺立,叶子像一把蒲扇,轻轻一摇,

大地就油菜花香,禾苗茁壮,蛙声如潮

一脉水田,白嘴鸦时起时落

钻进屋背山的柴窠子,砍小柴儿,捆成一个

小把。每次打红豆杉下走过,喜欢扯下它的叶子

或捏碎明晃晃的红籽儿,或用力碰一棵

比我还瘦的树

秤砣子在风中

晃荡,怕把几十年的槠树

压垮了。槠树长吁短叹,浸渍于光阴

它在咳嗽,咳出许多的臭蚁

一些小鸦,以及满树的藤蔓

我在山后的水田里,耕耘天上的云朵

累了,我就把锄头

摁在田塍上,喝口茶

陈永泉,江西资溪人,高级教师。江西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于《星火》等刊。出版诗集《嫁给一场雪》。

外婆

○伍晓芳

多年前,外婆被种在山坡

和遗落的一粒苦槠一起,被泥土掩埋

我总以为 土里很快就能长出一个新的外婆

没有白发和皱纹,不会捂着胸口喊疼

不会咳出殷红的血染红手帕

每年清明,母亲都去坟头除草,培土

用眼泪浇灌土壤。把照片擦得锃亮

外婆,却迟迟未长出她原来的模样

唯有一根藤蔓,在母亲心里蔓延

将黄昏密密缠绕

四月,这个草木疯长的季节

锋利的芭茅草布满山岗

把天空划出一道道伤痕

伍晓芳,江西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于《诗选刊》《星火》《延河》《浙江诗人》《人民日报》《江西日报》等报刊。出版个人诗集《南方的雪》,散文集《一树芬芳》,作品被收入多个散文和诗歌选本。

乌鸦落在河滩上

○刘晋

五六只乌鸦,低飞在灰色的天空中

跟一群向上的麻雀错身而过。我只隐约听到

这些寡言少语的黑色绅士

站在高枝上平静的呼吸

继续低飞,盘旋

它们落在河滩上。这里一只,那里一只

水落石出的季节

河水流动的声音,与一颗心脏

持续的跳动,相持平

万物寂寥,由内而外温暖拔节的

是谷物和浆果。此刻,它们在草丛里寻找昆虫

并在流水中看见另一个自己

一模一样的眼神

以及一模一样的惜字如金

在河滩上准备明天

刘晋,80后,江西省寻乌县人,发表诗歌若干。

玉米林

○明晓东

顶着火热的太阳 我在玉米林里

弓着身子,把一棵棵

趁着夜雨冒出地面的草

使劲地锄掉。在一片氤氲的热风里

抚摸着被玉米叶划伤的梦想

趁着父亲抽烟的机会 偷偷地哭泣

使劲地咒骂着这片土地

已过去了整整十五年

十五年了 我的生活

已被城里人同化 ,只有这些玉米林

时不时还在我的梦里

伸出带着锯齿形的手

把我的内心拉伤 然后让汗水

把内心腌渍成一阵阵火辣辣的痛

明晓东,1974年生,陕西省作协会员。有小说、诗歌、散文作品散见各文学期刊,作品多次入选选本。

石壁村(外一首)

○洪老墨

夏至在梅岭。

在太平镇。

我的目光,游弋于狮子峰

山脚下的最美乡村。

一串串关于石壁村的句子,

陆续钻进我的诗篇。

我重新把它们排列组合后,

犹如村头健美的农妇,

丰腴强劲的腰身

弹性十足,

惊艳了来访者。

罗亭村

今天到访罗亭,

橘红色花,已静静挂满丹桂枝头。

绿叶,也悄悄萌出了红意。

已是初秋,尚未离去的闷热,

让到访的诗人忽略了秋的到来。

于是,这簇簇张开的红唇,

吻去了来访者胸中的郁闷。

这摇曳柔嫩的手指,

拂去了采风诗人眼前的昏尘。

已入初秋的罗亭,呈现为一个倒影。

一行赞美诗开始倾斜,

犹如一种人生观,被翻过来审视,

行走于黄金的弧形天穹。

洪老墨,本名刘晓彬。江西南昌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评协会员,发表作品若干。

猜你喜欢
会员诗歌文学
诗歌不除外
我们需要文学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诗歌岛·八面来风
会员专区
会员天地
我与文学三十年
会员天地
会员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