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抒啸

2020-07-13 01:54王维明
中国画画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猿猴画者宋人

文/王维明

猿者,天地之间一灵物也,观其一举一动,超然脱俗,宛若得道之仙人逸士。终日与林泉为伴,饮朝露而餐晚风,枕松涛而眠孤月,吞吐烟霞而不知岁月几何?令吾甚是羡慕,故称之为“岩穴上士”。

吾画猿猴,缘起于津门。刘继卣、张其翼、刘万鸣,皆为当代画猿大家,吾在津门求学之时,更有幸跟随万鸣先生左右达数年之久,为学作画,深受其影响。先生博学通古,笔下花鸟有不食人间烟火之高逸气象。但因性格使然,吾好山水而不善花鸟,唯独对先生笔下目空一切之灵猿情有独钟,于是山水之暇尽琢磨如何画猿,又得先生言传身教,渐对画猿之法了然于胸。在津门期间,又时常得观刘继卣、张其翼猿猴作品真迹,启发颇多。后又意外得刘继卣《水帘洞》部分草稿,日夜观摹,受益匪浅。

古木玄猿 180cm×145cm 2012年 王维明

春眠不觉晓 39cm×33cm 2014年 王维明

寒林逸兴 240cm×200cm 2018年 王维明

吾深知,师今人更要师古人。唯有向古人借气方得国画之正道。于是用心搜集整理历代名家画猿图像及文献,对猿画穷源溯流,以辨诸家之派。

古今画猿者,宋人易元吉当为开山祖师,其笔下之猿猴,造型严谨而又不失于灵动,其作品传世不多,但件件精妙绝伦。宋人牧溪亦好画猿,观其笔下之《松猿图》,颇有仙风道骨,当为猿画中之逸品也。同时代之毛松,亦为画猿大家,尤善特写。元代颜辉虽以人物著称,画猿亦有家法。清人沈铨虽不为画史所重,但无疑是一代画坛圣手,若论绘画之写实功底,有清一代出其右者不多,足可与宋人相伯仲。其笔下之猿,形神兼备、丝毫毕现,写实之程度,古今未有。近世画猿猴者,程璋、张其翼、刘继卣、高奇峰诸家风格不同,各有新意,可称画猿大家。张大千、齐白石等人,虽也有所染指,终究不足论也。

画猿徒能肖其形者不足观也,既能得其形又能传其神者,则为上品,足可传之后世。纵观画史,宋画求真,颇有学者风范,而元画写意,则多文人气象。故画者当兼具学者之气与文人之气于一身,融个性于法度之中,虚实有度,收放自如,方得大自在也。吾笔下之猿,不以形似为尚,但求画不违理。下笔之时,既不面面俱到,又不大而化之,常于工写之间取其意也。诚如白石老人所言:“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此乃中国画之正道,亦为写意精髓之所在。

道法自然,画写万物。北宋范宽论画山水:师今人不如师古人,师古人不如师造化。画者唯有师造化,方能明物理,知其所以然也。画猿亦为此理。为使笔下之猿传神,吾尝赴峨眉山、张家界写生,夜宿山中客寨,时有猿猴从房顶成群腾跃而过,踩得瓦片哗哗作响。且时有猿声从山间传来,响彻空谷,令人记忆犹新。古人闻猿声,莫不悲绪满怀;吾闻其声,恨不能与之为伍共抒啸。对于川、滇之金丝猴,以及日本之雪猿,吾虽心向往已久,却至今未能一睹其真容,实为憾事!

师传统、师造化,终成于师心,故画为心画。历代名家成就之高低,全在乎个人之悟性,无论“顿悟”或“渐悟”,悟到即为得道,悟不到则活百岁亦是枉然。画者通灵,能以悲天悯人之胸襟体察造化人事之幽微,假纤毫之笔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扫千里于咫尺,融万趣于笔端。故千载寂寥,唯有画者留其名也。

画境即为心境,画中之所见亦为画者心中之所思,所谓逸笔草草,聊写胸意也。意之所至,万化由心。吾笔下之猿,实为心中之猿,向来不拘于形,徒借笔墨以发忧思而已。忧何忧也?忧猿之忧,亦忧吾之忧矣。故吾画猿不舍昼夜,十年如一日,时常感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借猿以抒啸也。■

岁次丙申春月于问天阁

又见神木园 145cm×180cm 2014年 王维明

寒林寄傲 240cm×120cm 2013年 王维明

巴猿啼夜月 300cm×122cm 2014年 王维明

汉柏连理图 240cm×120cm 2012年 王维明

松猿戏雨图 233cm×122cm 2014年 王维明

猜你喜欢
猿猴画者宋人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猿猴和两个人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动物的“叫”各不同
蒙马特与798
撕画
美丑当辨
孤岛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