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2020-07-14 08:25梁贫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数形结合高中数学

梁贫

【摘 要】本文以直观想象素养培养为支点,解读数形结合与解题能力的关系,论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激发兴趣、唤醒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关注;多元途径、聚焦问题以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能力 数形结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版)》(下文简称《数学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换言之,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数”“形”两类要素及相互关系上。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可以有效地构建“数”和“形”的内在联系,而且能便捷地建立解决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从而降低问题理解难度、获取问题解决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解题能力不能等同于解题技巧,《数学标准》在高中数学考核的命题原则中指出:“注重数学本质、通性通法,淡化解题技巧,融入数学文化。”尤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混淆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的概念,那么容易将数形结合思想退化成数形结合工具。

一、以直观想象素养培养为支点,数形结合与解题能力的关系解读

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但大多数情况下,又被视为一种具体方法。换言之,数形结合的理论性、实践性特征是高度融合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解题能力培养过程中,合理把握数形结合理论价值、实践价值的平衡性,避免学生将其视为一种狭隘的解题工具。《数学标准》明确指出“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指出,要培养学生数学直观想象核心素养,数形结合是一种必然的渠道。以“形”的具象化功能,将“数”的关系表达出来,反之,利用“数”的抽象化功能,将“形”的关系进行概括、简化。据此可将直观想象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支点,形成“数形结合(起点)→直观想象(支点)→解题能力(终点)”的逻辑思维模型。这样,在以数形结合作为起点向直观想象这一支点的发展过程中,就能有效地保证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的价值;并在进一步向解题能力这一终点发展的过程中,体现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方法的作用。

二、以课堂教学模式为前提,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唤醒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关注

立足我国学校教育视阈之下,数学课程中采取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进行解题是一种常态。高中生可以持续初中阶段数形结合的应用规律,自主进行探索。但对于老师来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教材知识点,创设丰富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唤醒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关注。

1.现实生活情境。根据认知情境理论,知识并非“事实与规则的集合”,而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建构与组织”,学习者(个体)为与外界达成相对协调的交互状态,就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适应力。从这一点出发,借助生活情境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例如,在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列举“彩票中奖号码”“选举投票预测”等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将其转化成数学问题,并结合数形结合思想加以解决。当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生活情境的概念需要狭义化,以便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解题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借助生活气息情境辅助开展数学活动,进行交流、探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电源开关中的“开”和“闭”代表数学逻辑中的“且”和“或”,并画出相应的图进行展示,以便活到更好地理解数学中“且”和“或”的概念。

2.数学文化情境。《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被边缘化,尤其在解题能力培养过程中,数学文化的价值很少被重视。事实上,數学虽然是自然学科,是理性的,但它仍然有独特的人文性特质。例如,从“形”来看,数学“形”的审美价值,具有和谐美、对称美;从“数”的角度看,具有抽象美、简洁美。创设数学文化情境,有利于学生贯通数形结合的原理。例如,在函数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式变形,能够形成与之对应的曲线图形,能够让学生深刻感知数学魅力。

3.游戏、故事情境。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同样,唤醒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关注,不可一蹴而就。考虑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资源、时间、工具等条件限制,我们往往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实践体验活动。因此我们可通过游戏、故事情境创设等,冲淡高中数学的枯燥乏味之感,不断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途径、聚焦问题以提高解题能力

1.从“文本概念”到“数形概念”的解题能力培养。概念是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础讲解对象。从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出发,概念大多以文本形式呈现,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符号性的特征。对于学生而言,对此有较高的理解难度。如果将概念直接作用于解题能力培养,那么很难发挥概念作为知识点的数学价值。因此,可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来阐释数学概念,提高其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效率和效果。

以高中数学中“椭圆”概念为例,教材中给出的定义为“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1、F2 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显而易见,在这种文本概念的描述形式下,学生很难产生直观想象的画面。我们知道,文本概念是纯粹的数量关系,轨迹是“点的集合”,也就是动态的点累积形成的图形。如果引入数形结合思想,那么就可以将椭圆概念进一步形象化。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如下实践获得体验:首先,取一张白纸,按照文本概念的要求,在任意位置上标注两个点 F1、F2,然后再确定一个“常量”,可以用一段大于|F1F2|的细线代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在 F1 和 F2 上,绷紧细线形成一个非等边三角形(必要条件)。然后让学生在细线上固定笔尖、以绷紧状态运动,观察闭合后的图形状态,即得到椭圆图形。这个过程直观地完成了从“文本概念”到“数形概念”的转化。

理解数学概念是解决相应数学问题的前提,在上例中,如果学生能透彻地理解椭圆概念,那么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接下来要学习的双曲线、抛物线概念。事实上,“文本概念”到“数形概念”转化的过程并不复杂,如上例通过动手操作画椭圆,就是一种从概念的“数”形式向“形”形式进行的一种数开结合思想,它能极大地减轻理解负担,并在转化过程中,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椭圆的几何意义,P={M||MF1|+|MF2|=2a} 内涵。

2.“经典例题”与“经典错误”的解题能力培养。顾名思义,解题能力面向的是“题”,数形结合思想作用对象也应放在“题”本身。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接触的题型,以经典例题和经典错题两类为主,其中,经典例题又和概念、定理、模型等存在密切的关系,甚至直接源自某一知识点的转化。学生通过掌握经典例题的解法思维、技巧,可在同类型解题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以经典错题为基础的解题能力培养,本质上是一种纠错、避错素养培养,旨在发挥“引以为戒”的作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对这两种题型需要进行区分对待。相对而言,通过经典错题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既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又可以有效规避常见错误,更适合在课堂教学模式下应用。

例如,变量 x 和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 z=x+2y 的最小值是。

A.2    B.3    C.4    D.5

学生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时,根据题目简单地画出图形,然后得出答案。在上面问题中,最常见的错误是选择答案“A.2”,其理由见下图 1。

但是稍微观察就不难发现,当动直线经过 C(2,0)时,明显不符合 y≥1 的要求。如图 2 所示,需要将 C 排除在可行域之外,正确答案应该为“B.3”。以上题目的“经典错误”在于,在进行数形结合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将“数”和“形”的条件进行匹配。

3.“数形转化”向“数形结合”转换的解题能力培养。鉴于高中数学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关联度高的特征,所谓解题能力,本质上是学生面对题目时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它的形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同样,数形结合思想下的解题能力培养,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整体上可归纳为数形转化向数形结合转换,其中,数形转化是一个相互逆转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由数向形的转化是“抽象—具象”的过程,重点在于降低理解难度、形成直观体验;而“由形向数”的转化则是“具象—抽象”的过程,其价值在于整合问题已知条件、形成解题步骤、获取正确答案。建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形转化能力训练,可与具体知识点结合,注重功在平时。例如,在講解圆锥曲线类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图形表达形式来阐释性质;在学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要善于运用向量、平行、相交等符号进行表达,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数形转化之后,再谋求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形结合应用,这样方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阶段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可运用的解题思想、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从“直观想象”这一核心素养切入,倡导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在具体策略方面,可从两个方面同时展开。其一是唤醒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关注,唯有意识上形成重视,才能在行动上落实。其二是聚焦问题本身提高解题能力,无论是面向概念、定理,还是经典例题、错题,以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解题能力,都要落实在具体问题层面上。

【参考文献】

[1]李国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讨[J].学周刊,2020(04)

[2]陈 岩.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

[3]王录金.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

[4]庄海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

[5]丁红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

【作者简介】梁 贫(1977— ),女,汉族,籍贯广西兴业,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兴业县第二中学,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数形结合高中数学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