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及培养路径

2020-07-14 08:33吴吉贵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吴吉贵

【摘要】体育学科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也不断凸现出来,也对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还需要老师结合新时期体育教学要求,对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失衡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内容,采用有效措施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并推动学生获得全面、综合发展。基于此,对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及培养路径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 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科开展教学无论是教学场所,还是教学方式,都存在较大差别。这需要老师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并借助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发展。笔者结合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体系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策略,以得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的。

一、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体系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学生发展基础上,为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除了需要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体育知识以外,还需要通过加入一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和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具体内容包含:(1)文化基础。在小学体育学科中,主要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锻炼技能两方面内容,通过对体育生理、体育锻炼、体育技能等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以后,学生不但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还掌握了相应体育运动和评价方法;(2)身体素质。在身体素质方面需要包含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两方面内容,小学生通过参加体育学习和运动,最为主要的目的是锻炼身体,实现健康成长,然后再是发展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使之成为学生一项特长;(3)思想道德素养。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通过参加体育学习和运动可以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在引导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

二、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

当前,一些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实际教学中也没有充分尊重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对相应体育知识和技能讲解教授时,也是由老师进行主导,学生被动性地进行记忆和联系,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也直接影响到最终体育教学效果。同时,在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上也没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和学习需要,再加上体育器材资源的制约,导致体育教学整体质量不高。

(二)教学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小学体育课堂内容也发生一定改变,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与实际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具体原因是:(1)课程设置没有层次性。学生对体育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单一,并且具有重复性,不仅无法起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效果,还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积极性;(2)课程设置没有目的性。虽然小学体育教学中有足球、篮球等内容,但是受到教学方式采用不当、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等因素影响,也影响到学生体育技能掌握和能力发展。

(三)体育教学方式单一

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促使许多体育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但是由于受到教师素质水平、体育教学器材等因素影响,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实际开展教学中,老师也没有从学生学习实际需求出发,对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灵活选择和应用,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并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教学中。

三、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析

(一)转变体育教学观念,重视理论教学

老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忽略基础理论知识内容教學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下只会让学生机械性的复制老师所教授体育运动,针对蕴含在体育运动中的人文知识、理论知识则无法了解和掌握,进而影响到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只有通过对体育理论知识系统性学习以后,才能够对体育教学理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在实际活动中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所开展的一切体育活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锻炼学生身体,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因此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第一”体育意识,尤其是在学生参与一些体育活动时,需要学生密切关注自身安全,并具备一定自我保护能力,如学生在开展足球活动时,在整合活动期间需要学生不断奔跑,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向学生讲授一些安全知识,注重让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技能,如活动中若是出现重心不稳情况就可以借助前、后滚翻方式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体育学习观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育学科学习价值,并且鼓励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甚至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加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中,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掌握体育技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有效引导,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为使学生更加轻松和自由地掌握体育知识和基础技能,老师可以借助体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与其他同学合作过程中分析和解决所遇到问题。如在对篮球相关知识开展教学时,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运球、传接球等技术动作,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自行练习,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两两比拼,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练习存在问题进行纠正,学生在这过程中也会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改善。此外,整个教学中老师也要充分信任学生,由学生提出的体育运动战术计划,老师也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战术优化,既可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趣味性教学,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老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喜爱新奇事物、活泼好动等特点,设置趣味性十足的体育教学活动,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如利用老鹰抓小鸡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老鹰进行战斗,最终迎来了胜利,活动之后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整个活动说一说自身感悟,进而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勇敢战胜困难的重要性,对学生思想行为也会起到引导作用。

三、结语

对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需要老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更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和活动,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要体现出针对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和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而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桦.差异化体育教学对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J].体育时空,2018,(9) :94.

[2]陈春丽.浅谈篮球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J].新课程,2019,(2) :178.

[3]黄锦权.基于培养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智能课程研究[J].运动,2018,(12) :9.

[4]赵玉华.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J].软件,2018,(8) :144.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