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宗教渗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7-14 08:44李雪晶龙斌
西部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李雪晶 龙斌

摘要: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中开展关于宗教渗透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内地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理性健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但也存在高校宗教知识宣传教育不足、部分大学生对宗教态度暧昧、大部分学生对宗教渗透危害性认识不够等问题。对策是:提高思想意识,绷紧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的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能力;筑牢网络防线,全方位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

关键词:内地高校;宗教渗透;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0-0005-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矛 盾的反映,也历来是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其进行政治渗透 的主要手段。青年群体,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西 方势力争夺的重点对象,敌对势力想方设法利用宗教极端思想毒害、腐蚀青年学生,从而达到他们分裂我们国 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是我们与境内外敌对势力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展开的一场 长期较量和斗争,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 政地位的严肃政治问题”[1]。

一、宗教渗透的内涵

宗教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由对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态 [2]117。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宗教存在的根源在于现实社会,而现实社会的矛盾斗争和不平衡发展的长期性,又决定了宗教根源存在的长期性,决定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3]。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并且是一种社会实体。宗教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宗教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决定了宗教工作是一个关系党的执政前途和命运的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要尊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自由,也要尊重大学生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境内外敌对势力正是利用这一点,混淆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信仰,在大学校园内进行宗教渗透。宗教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的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宗教渗透的实质是政治渗透,其打著宗教的旗号企图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企图控制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干涉我国宗教事务。在高校,政治渗透往往是与文化渗透交叉显现的。因此,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对于维护校园和谐、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内地高校宗教渗透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对象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 涉及 25 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5 个学科的学生。本次调研采取配额抽样方法,统筹兼顾年级、专业、民族、政治面貌等因素抽取样本,合成总样本。本次调研分宗教信仰者和非宗教信仰者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 260 份,回收 260 份,通过筛选及逻辑校验,最终得到有效问卷 256 份,样本有效率为 98%。综合样本数据分析,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理性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为中心开展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来看,只有 3.7% 的大学生信仰宗教,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受父母家庭的影响,他们从不参加宗教活动,只是把宗教信仰当成一种精神寄托。他们认为“科学文化高于宗教信仰”,仅是用宗教信仰“规范个人行为, 提升道德水平”。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民族不是信仰宗教的主要因素,参与调研的维吾尔族学生没有一个信教的,他们中的 78.6% 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迷信,他们不认同任何一种宗教理论,这些数据说明了新疆地区宗教教育的普及和实效。参与调研的 32% 学生认同的宗教理论是佛教,6.4% 的学生认同基督教的理论,6.4% 的学生认同其他宗教的理论,11.5% 的学生认同道教的理论,43.6% 的学生什么宗教理论都不认同。一方面是56.3% 的学生认同宗教理论,另一方面是 3.7% 的大学生信仰宗教,从数据本身分析,这就意味着认同宗教理论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不信教的。但真正不信教的无神论者应当是不认同任何宗教理论的。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模棱两可,另一方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趋势的多样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

73% 的学生不同意“西方国家所认为的‘中国人普遍缺乏信仰的看法”,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国人是有信仰的,但同时还有 27% 的学生同意或对此说法无所谓,这就要求高校仍需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和思想指南。80.8% 的学生认为“人类的思想道德应该由思想道德教育熏陶”,这说明了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卓有成效的。

(三)高校宗教政策宣传教育不足

目前,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内容中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宪法”的知识点专门涉及了宗教信仰自由,在讲理想信念时也会讲解科学信仰与非科学信仰的区别。但是 91% 的学生表示没有修过与宗教相关的课程,34.6% 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自己对宗教知识的需求,62.8% 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授课效果一般,这些数据说明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还需要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61.5% 的学生不知道“学校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认为“没贯彻”或“贯彻得不太好”的学生占 5.1%, 由此,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混淆宗教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教育部 9 号令明确规定的“不得在校园内进行传教、宗教聚会等任何宗教活动”理解不到位,认为学生进清真寺或在寝室做礼拜、封斋、穿戴宗教服饰等现象是个人自由也是政策允许的。这说明高校在宣传国家宗教政策方面有待加强,宣传教育的不足导致学生一方面容易被宗教极端势力洗脑,另一方面对宗教渗透缺乏警惕性、表现麻木, 导致抵御宗教渗透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防范措施。

(四)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暧昧

虽然我们的学生不信教也不传教,但从调查问卷数据来看,69.2% 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类的精神寄托, 82% 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59% 的学生认为“当代社会出现的道德问题与宗教信仰缺失有关”,这无疑就增加了敌对势力宗教渗透的机会。92.3% 的学生愿意或“没想过”“无所谓”和有宗教信仰的人交往,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尊重信仰自由,但对于宗教态度暧昧的学生来说,这无疑凸显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紧迫性。

(五)大部分学生对宗教渗透危害性认识不够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来看,学生们都意识到了敌对势力对高校的宗教渗透,56.4% 的学生认为宗教渗透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学术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方式现身说教”, 44.9% 的学生认为现在宗教渗透主要“以新媒体为载体宣教”,他们认识到了当前宗教渗透的多样性和隐蔽性, 他们知道敌对势力“利用各种基金资助组织进行隐蔽授教”,还有“个别外籍教师、留学生利用课堂或聚会传教”。但在问到“你认为境外宗教渗透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情况怎样”时,75.6% 的学生回答“不知道”; 3.8% 的学生认为“有冲击,但无所谓”;19.2% 的学生回答“很严重”。这说明了学生虽然知道敌对势力在对高校进行宗教渗透,但是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够。

三、内地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意识,绷紧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的弦

虽然我国宪法法律保障公民信仰宗教的权利,但必须警惕宗教渗透的危险,警惕带有政治意图的宗教诉求。首先,高校领导层面要从意识形态安全、校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宗教渗透问题,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逐步建立全员协作、全过程参与、全方位监管的宗教管理长效机制,严格各类报告会、资助组织、学术交流、外籍教师聘用等审批程序,从制度上防止宗教势力向高校的宗教渗透。其次,高校在宗教问题上必须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提高处理宗教问题能力,建立预警机制, 完善反渗透的防控机制,健全应急处理机制,把宗教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意识

一要加强广大师生关于党的宗教政策、宗教法规的学习,并加强做好宗教方面的宣传舆论引导,增强广大师生抵御宗教渗透的自觉意识和防范意识。二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通过思政课堂上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给学生讲清敌对势力宗教渗透的目的、企图,讲清讲透宗教渗透的危害,增强学生自觉抵御境外渗透活动的能力。启发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去思考和辨析身边的人和事,通过分析、对比、鉴别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宗教信仰,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宗教信仰,冷静对待宗教问题,保持对境外敌对势力宗教渗透的警惕性。

(三)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能力

当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学生思想上容易出现困惑、迷茫和混乱,部分学生到宗教中寻求精神慰藉,这就为宗教的传播和扩大影响提供了空间。因此,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借助入学教育、社会实践、团日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文化内涵,把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融入校园文体活动开展和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培育中去 [4]。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同时得到内心的充实和满足。二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满足学生的内心精神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思想困惑或感到无力时,不是向虚幻的神灵寻求寄托和庇护, 而是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获得成功和幸福,正如马克思所说“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5]2。三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 通过党课团课引导学生严格遵守我国宗教与教育分离的规定。学生党员要带头坚决执行不信仰宗教、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同时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密切联系信教学生,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增强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能力。

(四)筑牢网络防线,全方位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网页和网站数量就达到 2740 万个 [6],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境外势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充分利用青年学生喜欢上网、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网站、微博、社交平台等新媒体进行传教、宣传。因此,高校应筑牢校园网络防线,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首先要加强校园网的内容建设,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和困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容易接受的网言网语在网上宣传党的宗教理论、解读党的宗教政策,传播正面声音,讲好中国宗教故事,形成学生与宗教极端思想之间的“隔离带”“防火墙”。其次,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网络体系,有效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不给境外势力歪曲事实的机会,同时满足学生的阅读心理,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最后,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和舆情的监控,采用实名制登记制度,让学生发布信息、发言有所敬畏;实施24 小时不间断的网络实时监控,及时过滤和清除境内外宗教渗透的网络信息,打造一个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2014-05-28.

[2] 李秀林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 习近平 .2004 年 4 月 15 日在浙江省宗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M]. 北京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4] 陈国成 . 宗教的网络渗透对青年意识形态的影响 [J]. 当代青年研究 ,2017(1).

[5] 马克思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63.

[6] 趙冰 .“网络宗教”活动在中国的发展和管理 [J]. 网络传播 ,2015(2).

作者简介:李雪晶(1973—),女,汉族,四川宜宾人,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

龙斌(1975—),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