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工作中提高智障儿童劳动技能的个案研究

2020-07-14 21:39魏路路
速读·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送教上门个案研究

摘要:在“零拒绝”和“全纳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了特殊学校学习,而有轻微残疾的儿童则选择进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然而在社会中还有一部分中重度儿童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仍在家中无法接受教育。因此,就渐渐出现了由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为这些不能到校就读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工作形式。

关键词:送教上门;劳动技能;个案研究

劳动技能是指儿童通过相应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从而掌握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素养,锻炼意识品质,促进身心康复,增强生活能力。

研究对象:李某,女,15岁,家住农村,中度智障,留守儿童,认知水平低,语言良好。个人卫生情况很差,参与家务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均不高。现属于我校送教上门范畴,每星期送教两次,每次3课时。

原因分析: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李某劳动技能弱的主要原因如下:

1 未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李某母亲早逝,父亲不愿管教,远走他乡,李某自幼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外婆因为李某先大不足常常溺爱她,很多能够力所能及的小事都包办代替。不仅使她失去了很多锻炼、成长的机会,长期以来还直接导致了她在生活上养成了事事依赖他人的坏习惯。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掌握劳动技能不但能照顾自我,还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为迫切和重要。

2 未能掌握正确的方法

李某因为先大的缺陷,在习得劳动技能时本来就比正常人要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正确的方法,在遇到实际困难时不知所措。家长并没有采取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而是一味的代替她做好,导致李某劳动技能弱,很多时候不知如何下手。

3 未能产生积极持久的兴趣

李某在刚学会擦桌子、扫地时兴致非常高,很愿意自己主动练习、巩固,但也常常出错,如擦桌子只擦中间忽略了边边角角;扫地时小范围的东扫扫西扫扫,家长并没有及时地鼓励肯定她的行为,而是采取一种责备、怪罪的态度,造成李某害怕劳动,对劳动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去做,刚刚燃起的一点热情的火苗随之熄灭。

干预措施:针对李某的情况,采用的具体措施有:

第一,爱要适度,爱而不溺。有爱才有教育。爱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大性,得到来自家长的关爱,也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要求。尤其对智障孩子来说,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家长的关爱。但仅仅有爱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它是适度的爱。李某的外公外婆对李某母亲的早逝感到悲痛不已,不能释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千方百计地满足李某的各种要求,他们觉得,以这样的方式照顾外孙女,是对女儿最好的慰藉和弥补。其实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没有原则的溺爱,不仅错过了李某最佳的干预期,长期以往,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某的劳动技能得不到充分的提高,甚至以后等外公外婆再也帮不了她的时候,只会给这个家庭带来更多的问题,留下更多的遗憾。

第二,由简到繁,掌握方法。由于李某的注意力极度分散,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很弱,对家务劳动的兴趣不高。因此,针对她的劳动技能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她跟着老师的步骤一遍又一遍的从最基本的动作学起,最后将这些分散的小步骤连贯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再强化练习,就学会了一项新的劳动技能。例如:洗袜子。第一步,把袜子放在盆里浸湿。第二步,把袜子从水中捞出来,稍稍拧掉一些水,涂上肥皂,用手轻轻揉搓。第三步,把搓洗过的袜子放在水中漂洗数遍,直到漂洗干净为止。第四步,用劲拧掉袜子里的水,把袜子拉平整,搭在绳子上,用小夹子夹住晾晒。第五步,把水倒掉,将水盆和肥皂物归原处。通过老师和李某的共同努力,逐渐掌握了洗袜子的基本要领。后期再强化练习,配合家长的监督,让李某在基本的劳动技能上形成动力定型的生理机制。

第三,表扬激励,提高兴趣。智障儿童也和我们正常人一样,喜欢听到别人赞美的话语,讨厌一味的批评。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對事物感兴趣会使孩子更加集中注意力,进而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劳动的质量。久而久之,还可以成为重要的生活习惯,获益终生。

智障儿童劳动技能的提高,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像李某这种需要送教上门的孩子,需要老师因材施教,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适当的方式强化训练,更需要家长在生活中的积极鼓励肯定,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她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Pf.略谈从生活中培养特殊儿童的劳动技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

[2]王力多.试探如何有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J].现代特殊教育,2012(21).

[3]彭兴蓬,邓猛.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诉求[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

[4]丁兴.关注特殊儿童自信心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30).

[5]张福娟,江琴娣.特殊儿童个案研究[D].上海出版社,2005(10).

[6]丁志辉.智障儿童的劳动技能教育[J].文教资料,2013(28).

作者简介

魏路路(1995.09-),女,宁夏中卫人,汉族,大学本科,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送教上门个案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试析如何提升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效性
崇左市江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试论残障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探索
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样态研究
农村教师生存困境分析
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