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0-07-16 18:22丁振彪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指导方法激发兴趣课外阅读

丁振彪

摘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激发兴趣,调动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指导方法,突出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善用课文,培养课内阅读的实践性;创设条件,拓展课外阅读的时空性。

关键词:课外阅读;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创设条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3-0042-01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激发兴趣,调动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学生就会挤时间读。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阅读要求中也特别地突出这样的要求,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

1.1课堂教学启趣。课堂教学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要注重抛砖引玉,激发学生追求掌握求知识的欲望,即要着眼于课内向课外延伸。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拓展视野,从背景、作者等相关方面作和渲,使学生学完课文有“意犹未尽”之感,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中与课文相关的章节,使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自觉地对课外读物产生深厚的兴趣。

1.2利用榜样引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今中外文学世匠无一不是博览群出的,经常向学生讲解名人读书故事,培养学生的理想,就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对班级中课外阅读出色的、写作好的或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并让学生介绍经验,激发其他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有一位学生读过《登徒子好色赋》后,在自己的作文中模仿写出了“增一点则嫌黄,减一点则嫌绿”的句子,教师表扬后,该学生读书的情绪更高,而其他学生也纷纷学习从课外书籍中取找好词佳句。

2.指导方法,突出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

2.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具体方法有:

(1)由文及“人”,即到课外去寻找介绍课文作者的生平事迹的文章材料或作者的其他文章来阅读,如学习了李白、杜甫、孟浩然的诗篇以后,布置学生找这些诗人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和其他名篇名句去读、背。

(2)由文及“史”,即到课外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来阅读;如学了《菩萨兵》,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文章来读。

2.2指导学生读好书。

居里曾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平时经常有学生让我推荐好书,我就利用家长会,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从中了解学生平时最喜欢阅读的书籍,另外又向儿童文学方面的专家咨询,让他推荐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看的书,我将征集到的书的目录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选择性地去阅读。当然,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要博览群书,这样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

2.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用在课外阅读中能够使学生“积蓄丰厚”。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我坚持让学生每周做五篇读书笔记,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摘录重要的词、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來。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天批改,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进行交流。有时还让学生给文字配上插图,更增加了兴趣。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创设条件,拓展课外阅读的时空性

我认为首先要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虽说是课外阅读,其实教师也可以用每周一节课来作为阅读时间。另外,教师不要布置过重的课业负担,否则学生根本无暇去课外阅读。相信很多语文老师都尝试过,难的是坚持到底。可见,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必须具有长远的目光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再者,要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提供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这个空间有软硬之分。软空间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宽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硬空间是一个学校应该要有一个好的图书馆。我们学校就有很好的图书馆,好的图书馆应该吸引学生自己去看书,而不是硬性规定每个学生每个学期要借几本书。

总之,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要让学生有大量的语言积累,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指导方法激发兴趣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