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春季肉鸡饲养管理要点

2020-07-18 08:28胡广超孙海龙罗冠群赵晓东胡伟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3期
关键词:换气温差肉鸡

胡广超,孙海龙,罗冠群,赵晓东,胡伟

(洛阳惠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000)

1 做好鸡舍环境管控力度

目前随着肉鸡行业集约化的推进,肉鸡养殖模式从地面散养到网上平养,近来发展到笼养。无论哪种养殖方式,鸡舍的环境管理始终是饲养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其主要包括温度管理、通风管理、湿度管理、空气质量管理等。

1.1 合理的温度控制是养好鸡的前提

春季气温虽然有所回升,但是昼夜温差大,并且一天中的天气变化幅度大,尤其是夜间温度更低。想要做好温度控制重点从3 个方面入手:①雏鸡入舍前的预温,一定要预温24h 以上,不要仅看到空气温度,更重要的是关注稻壳或者网片温度应在28℃以上;②注意饲养过程中鸡舍温差控制,包括一天内温差和鸡舍前后、底层笼和顶层笼的温差。但因春季昼夜温差可达到15℃以上,因此评估鸡舍温差对鸡群的影响就成为养殖成功的关键。重点是预估鸡群的体感温度,而不是等到看见鸡群出现冷、热应激后再采取措施;③春季鸡群脱温的时机把控。一定要根据鸡群换羽情况,结合当日外界温度最低时鸡群表现,参考近期的天气预报确定脱温时机。

表1 春季温度设定(参考)

表1 中应注意,因笼养无垫料的保温作用,前14 天目标温度设定高于地面平养0.5℃,在21 天后鸡群羽毛逐渐长成,考虑到笼养单位面积饲养密度大,降温难度要大于地面平养,所以设定温度与地面平养一致或略低。在遇到天气剧烈变化时可提高目标温度0.5~1℃,但提温的做法需要慎重考虑,因其还牵扯到后期通风量大小、鸡舍环境、燃动费用等。

1.2 做好最小通风量计算和评估。

春季鸡舍通风主要是满足鸡群氧气需求和减少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后期也会出现通风降温的情况。目前市场上大多是封闭式鸡舍使用负压进行通风,但也存在通过空气过滤系统的正压通风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在温度较低的春季,通风与温度依旧是相互矛盾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鸡舍环境、鸡群状态选择通风量大小。春季一般在前中期使用最小通风量,主要以鸡舍空气质量为标准,按照鸡群最小耗氧量进行计算。通常以1m3/kg·h 计算每只鸡的通风量,但需要根据外界温度、鸡群体重和状态进行微调。但无论如何进行换气通风,鸡群的分布及状态是评判换气通风好坏的唯一标准。

1.3 确保鸡舍空气质量

鸡舍内空气质量主要考虑NH3、CO2和粉尘含量。如果换气通风不足导致这些有害气体在舍内大量蓄积,肉鸡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饲养环境下,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反应,如生长发育受阻、增重速度减慢、抗病能力下降,易患多种疾病。考虑到加热成本因素,鸡舍内氨气浓度建议控制在50ppm 以下;后期因肉鸡生长速度快,最后10 天增重占出栏重35%以上,鸡只群耗氧量急剧增加,建议控制在30ppm 以下。笼养栋舍以CO2为参考标准评估鸡舍空气质量,通常前期在5,000ppm 以下,超过7,000ppm 鸡群生长明显受阻,且支气管上皮受损,纤毛摆动减缓,引发呼吸道症状;中后期控制在3,000ppm 左右。特别提醒:鸡舍环境过于理想,空气质量过于清新,如NH3和CO2含量过低,在春季往往预示着换气通风过量,鸡群受冷应激的风险升高。

1.4 关注湿度变化

不同地区春季湿度差异较大,肉鸡理想的湿度范围在45%~70%之间。低于45%呼吸系统受到一定的刺激,灰尘大的危害不可估量。湿度超过70%会引起呼吸困难和消弱心血管系统传递氧气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球虫爆发的风险。除此之外,湿度波动也是鸡群春季受凉的重要原因。许多养殖户在换气通风时仅仅关注鸡舍内实际温度而忽略鸡舍的湿度。在春季饲养过程中会出现,舍内温差在1℃甚至0.5℃以内,但鸡群依旧受凉感冒。其中除去春季流行病高发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在通风时没有考虑到湿度的变化。如在300s 循环中一次换气通风时间超过210s,湿度波动在10%以上时,就会出现鸡舍实际温度因加热器启动而变化不大,但鸡群体感温度下降了1~2℃以上,鸡舍环境产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导致鸡群反复受到冷应激,最终受凉感冒。

2 加强饲养管理

育雏前对舍内彻底清洗,门窗、笼具、水料设备等清洗并维修,然后全面消毒。清扫冲洗后用高效消毒剂喷洒消毒,然后进行密闭熏蒸消毒,密闭至进雏前2 天打开门窗散尽刺激性气味,预热前再次用高效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饮水器、食盘经熏蒸消毒在进雏前2 天清洗一次晾干使用。肉雏鸡入舍后,提供清洁的饮水和充足的开食料位,对于不善于觅食的鸡,应采用人工诱食的办法。将残雏和病雏进行挑选与淘汰,净化鸡群。育成期,要按照大小、强弱、公母进行分群饲养,分群选择在早晨或者夜间进行,分群前在饮水中加入多维和维生素C,可以有效防止应激。根据肉鸡不同生长阶段,按饲养标准配制日粮。寒冷天气肉鸡的热量消耗大,饲料适当提高代谢能量的标准同时注意维生素的含量,满足其需要,盐分不要过大,避免增加饮水,导致拉稀。除第一周外均要有4 个小时以上的控光时间,出栏前5 天逐步延长光照,但不可随意转变光源的位置、时间、强度等。

3 挑选优质鸡苗是肉鸡饲养成功的基础

鸡苗应来自同一批次种鸡,而且种鸡群体质健康高产、没有发生严重疫情。对一些重要疫病(ND、AI)具有较高、较均一的母源抗体≥7log2,IBD 抗体阳性率>90%,能够避免育雏前期的疫病感染,也便于统一免疫时间的确定。雏鸡脏器微生物(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为阴性)。体重适中(38~40g),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绒毛整洁、丰满、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脐带愈合良好,无脐炎,脚趾圆润,无干瘪脱水的现象,眼明亮有神。

4 做好免疫预防

目前鸡新城疫(ND)、禽流感(H9 亚型)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我国家禽春季发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疫病,疫苗免疫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杀手锏。而过去几十年免疫预防主要以全病毒的灭活疫苗+活疫苗为主。其免疫应激大、抗体水平低、免疫空白期长等缺点,免疫效果不尽人意。随着兽用疫苗研发技术的推进,第三代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已成功进入畜禽养殖行业临床并取得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表2,3)。洛阳惠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流法三联基因工程亚单位灭活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手段,组装成病毒样颗粒,具有毒株对型、抗体产生快、抗体水平高、保护力好、应激小的显著优点。

表2 不同日龄肉鸡ND/H9/IBD抗体检测结果

表3 栋舍生产性能统计结果

通过试验数据表明,与全病毒疫苗+活疫苗免疫相比,雏鸡免疫新流法三联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后,鸡群状态良好,无应激,疫苗吸收良好,这与研发和生产、纯化工艺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还能避免活苗引起的散毒等风险。抗体水平也有明显优势,正常鸡群在21、28、35 日龄的ND 和H9 抗体值在log22~4、log23~5、log24~6 范围内,两组抗体值虽均处于保护水平以上,但试验组的抗体值明显比对照组高1~2、2~3 个滴度且抗体提升快,能够更好的抵御ND 和H9 野毒的侵袭。IBD 抗体水平虽然相当,但在21日龄试验组的阳转率较高,能够有效地缩短免疫空白期。另外鸡群成活率、体重和料肉比明显优于免疫全病毒灭活疫苗群,表明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应激小、抗体高、起效快,免疫优势明显。

除认真做好以上四点外,另外应加强饲养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只有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到位,才能自春季养好鸡、养大鸡,提高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换气温差肉鸡
给肉鸡带上小眼镜 性格变温柔还长肉
何县安
针织暖意
我是人体的“换气站”
雪可以用来发电吗
温差“催甜”等
泳池“飞鱼”换气记
学自由泳
清晨别急着开窗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