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双创”教育系统的建构

2020-07-18 16:16商译彤杨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SWOT分析创新创业教育

商译彤 杨勇

摘  要: “双高计划”提出后,高职院校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迎来新发展,“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办学目标,推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升级。在“双高计划”背景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价值意蕴。通过SWOT分析法,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分析,提出“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分层管理、联动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构建策略,形成育人合力,从而达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然状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高计划”; 创新创业教育;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3-0001-05

2019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2035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1]。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改革思路,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经过近三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高职“双创”教育规模逐步扩大,体系日臻完善,部分高职“双创”示范院校提出部分典型教育教学模式。“双高计划”的提出,催化“双创”教育系统提质升级,从文化环境、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组织架构等方面,优化“双创”教育体系,为国家发展提供优质的“双创”人力资源支撑。进一步提升高职“双创”教育育人质量,以实现“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办学目标为导向。通过SWOT分析法,解析发展优势,厘清建設困宥,充分把握机遇,化解威胁因素,在“双高计划”机遇下,打造高职“双创”教育系统范式,推动高职“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双高计划”下高职“双创”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微观层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动力

“双高计划”明确指出:“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双创”教育,通过价值引领与知识传递,养成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创业价值取向与创造技术技能。通过“双创”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培育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伴随产业变革,新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对高职院校提出高素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新诉求。高职开展“双创”教育,可重塑学生思维,培育“双创”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使人才的输出与诉求适配,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二)中观层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发动力

高职高质量发展是“双高计划”的战略目标,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品牌特色,形成辐射效应。“双创”教育提质升级可进一步激发校企合作协同力,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与人才培养高地,输出人才对接产业、经济、科技、市场发展新需求,引发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升级,平衡结构性就业的矛盾。在专业群建设中,将传统专业组群中嵌入“双创”教育课程模块,形成办学特色,综合提升高职办学软硬实力,面向世界,彰显大国办学实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宏观层面: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项工作都要有新气象,各方面工作都要有新作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代,经济增长方式将由规模扩张转入高质量发展”[4]。经济新常态要求高职院校突出创新引领、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办学水平、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是国家发展第一驱动力,人才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动力源泉,经济转型升级亟需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协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带动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产业,结合新材料与新思维,创新行业应用,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供给与智力支持。

二、“双高计划”下高职“双创”教育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也称道斯矩阵,是 20 世纪 80年代由美国管理学著名专家韦里克提出来的,其主要的方法是将研究对象置于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外部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的分析,并通过列举分析的方法,按照矩阵形式排列进行系统地比较,从结论中为决策作依据。”[5]运用 SWOT对“双高计划”下高职“双创”教育进行整体分析(如图1所示),有利于正确认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基础、发展瓶颈,从而把握机遇、规避风险。为高职“双创”教育提质升级,提供参考,指导实践,从而提升育人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一)优势(Strength)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提出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经过5年的大力发展、整体推进、全面落实,形成一些典型“双创”教育模式。组织架构初具规模、课程体系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已试行、学生指导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校企已合作共建部分“双创”工作室、实验室、众创空间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支持;高职院校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已聘请部分校外企业家,与校内专业教师组成“双创”导师团队;通过“双创”氛围营造、思想引领、赛事促创等方式,学校已经成功孵化部分企业与学生团队,培养出一些成功创业的校友。

(二)劣势(Weakness)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类型,高职院校仍在不断探索与实践。“双创”文化氛围不浓,文化体系建设亟须完善。未将“双创”理念基因式嵌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分离,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未及时对第一课堂“双创”教育教学进行补充,且受众面窄;停留在广普式教育阶段,呈现“千人一面”的课程现状,教学方式简单,缺乏实践环节,未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及时分层,导致“新生”拔尖项目后劲不足,数量呈递减趋势;校企在“双创”教育合作中存在“有合无融”浮于表面现象,缺少利益驱动与长效机制,且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双创”教育未有效延伸;“双创”教育未形成全员育人模式,部分导师意识不足、知识储备欠缺、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指导能力薄弱。

(三)机遇(Opportunity)

“双高计划”的提出,为“双创”教育带来新机遇,也提出新要求;产业变革,新制造业、新服务业、新农业发展,提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新需求;“专业+创业”理念的提出,强化“双创”教育教学效果,二者双向耦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个性化、自主化的智慧教学环境,驱动“双创”教育教学变革;新媒体发展,短视频APP、微信、微博等平台使学生学习碎片化,拓展育人边界,使“双创”教育更开放、交互、灵活,催生“双创”教育新形态。

(四)威胁(Threat)

在校学生对国际、国内市场经济环境尚不了解,缺乏国际视野与经济思维。对国家产业发展与政治经济导向一知半解,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思维落后于市场,产品与产业脱节;学生项目投融资渠道与资源缺位,融资成本高,为企业成长设限;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帮扶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落地时间较长,缺乏系统性、时效性、全面性;部分学生初创企业进入校外“双创”孵化机构,但个别孵化器工作形式化、功利化、简单化,掣肘初创企业发展。

三、因应对策与路向选择

为高职“双创”教育提质升级发展,各高职院校近年来主动探索,积极实践。本文基于SWOT科学分析法综合评判,分别从SO、WO、ST、WT四個角度分析“双创”教育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挑战。提出“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分层管理、联动协同”高职“双创”教育系统构建策略(如图2所示),使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优势,突破瓶颈,防范风险,应对挑战,进而实现育人实效。

(一)资源整合,把握机遇(SO策略)

1. 夯实“双创”文化根基

打造“双创”文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内生动力。首先,将“双创”文化凝练,整合校园精神文化与企业多元文化,提炼出工匠精神、创新引领、首创精神等“双创”文化内核。其次,通过“第二课堂”课后实践活动,传递“双创”文化,定期开展“双创”大讲堂、活动周、宣讲会、展洽会等品牌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双创”活力,形成文化驱动。再次,收集整理校友成功创业案例,作为专业相近在校生的创业榜样。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创业意愿,充分发挥“榜样”力量,烘托“双创”文化氛围。最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受众,利用官方线上网络平台、短视频APP、微信等渠道,进行“双创”政策新闻等信息推送,养成学生创新创业取向。夯实文化根基,全方位育人,为学生供给“双创”文化精神养分,使其产生需求感、满足感和获得感,以实现“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

2. 强化“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提升“双创”教育质量的关键,在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拓展全员育人实施路径,定期组织宣讲、培训、研修等活动,教师与企业师傅参与。引导教师深刻理解“双创”教育内涵,着力提高其理论知识储备水平与授课技巧,解决教师缺乏经验和指导能力薄弱等问题。其次,组建一支多元化、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广纳各方人才,队伍专长互补。企业导师提升“双创”实践能力、专业导师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行政教师传递政策提供服务、心理导师及时疏导创业衍生的心理问题、法务导师指导企业解决法律相关问题,校企混编师资队伍,多元导师相辅相成。再次,制定“双创”导师管理办法,从导师的聘任、考评、绩效、奖励等方面,健全配套管理机制,尤其针对企业导师,严格考核导师资质,保障工作实效,避免“挂名”导师现象,定期评估每位导师指导工作成效。最后,鼓励校企导师协同研发课程项目,推动产教融合,搭建交流平台,建设导师资源数据库,实现导师线上交流与资源共享。

(二)开放共享,突破瓶颈(WO策略)

1. 打造“双创”智慧育人环境

学校与企业双向赋能,依托学校现有校企共建的“双创”工作室、基地、众创空间,充分发挥企业育人资源优势,打造智慧育人环境,搭建开放共享的混合式孵化平台,形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皿”。与时俱进地引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双创”虚拟课堂、仿真模拟、线上沙盘等网络学习空间,模拟企业运营。运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学生创新创业特质,并根据学生素质、专业、偏好等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提供学习支持。为已启动的学生“双创”项目建立云平台数据库,提供线上服务,记录项目成长过程信息,避免信息孤岛,诊断学生项目运营情况,进行一对一项目打磨和指导帮扶。

完善“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行项目“培养”与孵化,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企业注册、工位申请、导师匹配等全方位“双创”服务,整体向专业化、精细化、全面化嬗变,保障项目“茁壮成长”。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双创”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在“双创”比赛中催生创意、打磨思路、完善项目。通过赛事挖掘项目亮点、把控项目质量、梳理运营流程、完善盈利模式。校企协同开展立项助创,形成“双创”项目立项机制,设立专项资金,通过申报、推荐、评审等程序,择优立项。比赛获奖及立项成功的优秀项目进入孵化平台,在“培养”项目后助力其良好发展。

2. 嵌入專业群建构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侧重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思维,可开发“双创”课程模块,嵌入专业群建构体系过程中。将教育教学资源最大化整合,协同增效,深化教学改革,打破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界限与束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法,引入VR教学、案例教学、经验分享等形式,推动“专创”深度融合,以专业课为基础,将“双创”理念、思维、规律渗透到课程中。建设“专创”融合精品示范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有机课堂,引导学生“思学交融”,将知识内化,以点到面,对其他各类课程形成引领与辐射作用。在学生企业实践阶段,保障“双创”教育有效延伸,“师傅+徒弟”的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技术技能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言传身教地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创造能力、工匠精神、职业素养,重构学生思维方式,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育人的全过程。

(三)分层管理,防范风险(ST策略)

1. 建立“三级联动”管理机制

组织管理与制度保障是“双创”教育工作提质升级的重要基础。完善顶层设计,搭建三级联动的“双创”管理组织架构,形成校级、院级、学生社团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成立校级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领导牵头创业办、教务处、团委等部门制定“双创”人才培养方案、导师管理办法、校企实践平台管理方案等制度,以科学的评估推动政策落实。院系与企业共建专业学科相关的“双创”实验室、工作室等实践平台,同时推动“双创”制度层层落实。组建学生“双创”俱乐部、社团、协会等组织,依托这一重要实践载体,开展“双创”比赛、讲座、训练营、沙龙等活动,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全面落实“双创”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行“党委统筹、企业参与、院系负责、社团落实、覆盖全体”三级联动的“双创”教育管理机制。

2. 推进“双创”分层育人机制

根据学生年级与不同发展水平,将高职“双创”教育分为意识塑造、能力转化、精准培育三层,提升“双创”体系的系统性、专业性、层次性。第一层意识塑造,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覆盖全体,通过课程育人与文化引领,在意识形态层面,重塑学生思维习惯,培养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第二层能力转化,主要受众是高年级同学,在企业实习与模拟实践活动中,将“双创”意识,践于言行,培养创造能力。第三层精准培育,主要针对正在创业的学生,组织创客与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校企共建的孵化器,开展“双创”实战,校企联合提供项目指导、师资培训、创业帮扶,提升学生创业成功率,培育“双创”精英人才。

(四)联动协同,应对挑战(WT策略)

1. 促进政行校企同频共振

政行校企协同育人,同频共振,相互支持,形成“双创”育人合力。校企建立育人双主体,共建实践基地、搭建交互平台、保障信息流通、明确职责权利、建立利益驱动,双元深度融合,成为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校企”在“双创”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培训、平台建设、项目孵化等方面全要素整合,建立厂中校、校中厂,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将双方优势资源有效整合,实现长期、稳定、多样化发展。行业提供市场、产品、政策、经济导向、“双创”人才需求,促进学生“双创”成果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

政府部门出台“双创”教育支持制度文件,保障“双创”系统良性运转与健康发展。下拨“双创”专项财政资金;建立省级市级高职“双创”孵化器联盟,促进校校之间交流;与金融机构合作搭建多元化融资渠道,改善学生创业融资环境;完善税务、工商、法务、知识产权等“双创”公共服务;筛选校外企业孵化器,为学生“拔尖”项目搭建成长平台;就业创业协同建设,形成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双促进”模式;定期开展各院校“双创”工作审核评估,提高标准,严把质量,推动“双创”工作高标准落实,高质量发展。

2. 助力“双创”教育国际化发展

“双创”教育国际化,是高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完善高职“双创”国际化发展教育体系,增强“双创”教育的内外协调性与适应性,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方面储备创新型、知识型、技术型人才,推进国际化工程建设、科技转化、项目实施。校企协同为学生传递国际政治、科技、经济、市场重点导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国际视野,拓展就业创业机遇,提升“双创”教育的创新性、系统性、前瞻性,形成高职“双创”教育特色。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着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育人质量,在“双创”教育系统建构过程中勇于实践,砥砺创新,探索“双创”教育教学新模式。夯实文化根基、强化师资队伍、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多元联动、优化实践平台、注重国际化发展、与专业群协同建设,突出育人中心环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熊建辉. 面向2035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要点: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创新路径思考(中)[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5):5-13,38.

[2] 林秀丽.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J]. 教育与职业,2019(16):57-61.

[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 (2019-04-01)[2020-04-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4] 周建松. 以“双高计划”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 现代教育管理,2019(09):91-95.

[5] 張沁园. SWOT分析法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2):62-63.

[6] 胡洪彬. 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 重庆高教研究,2019,7(01):112-120.

[7] 许启彬.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文化根基:学理诠释与夯实路径[J]. 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1):82-88,124.

[8] 许丹丹.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86-87,90.

[9] 谢为群,许烁,于丽英.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提升[J]. 中国高校科技,2019(11):41-44.

[10] 郑石明. 大数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理论与实践[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03):65-73.

Abstrac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been tak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as the logical main lin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echnical,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is context, from the macro, medium and micro three levels of higher voca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l value. Through SWOT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 opening and sharing,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linkage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to form the combined force of educ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stat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WOT analysis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SWOT分析创新创业教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