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齐治平”思想对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启示

2020-07-20 03:23杨云青
学理论·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青年儒家

杨云青

摘 要:“修齐治平”是儒家人生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对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当代青年要以“修齐治平”思想为启示,养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矢志明德修身,涵养家国情怀,致力民族复兴,造福人民,同时,开阔国际视野,面向世界,不枉人生、不负时代。

关键词:儒家;修齐治平;青年;人生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1]儒家“修齐治平”思想是古人人生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对当代青年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当代青年要以古人优良传统启迪人生价值观养成,自觉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一、儒家“修齐治平”思想

“修齐治平”既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初级目标追求,也是更高理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2]的具体实践路径,二者辩证统一,构成儒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体。此外,修身既是个体内在的修养目标,也是“齐治平”的主体條件,同时,“修齐”共同构成“治平”的基础,“治平”是儒家人生价值实现的外在目标追求。

(一)修身

修身以“明明德”是儒家修身的内在目标追求。“明德”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和运行法则,“明”体现了“德”的不昏不昧、不迁不易、光明普照的宏大性。“明明德”之第一个“明”是探求、明晓之意,“明明德”即探求达到天道真理的要求,改掉后天不良习性。“明明德”既是儒家自我规定的士人义务责任,也是内在目标追求。遵循客观规律,指导人生道路,就是天道规律在现实个体身上的实现,也是个体人生价值的体现。

修身需要通过具体途径实现。首先是“格物致知”[2],即探析客观事物掌握其内在特性。还要“诚意正心”[2],即端正态度,理智平和,不偏不私,排除情绪干扰。这是儒家修身的“大法”所在,既包括了“格物致知”的落实渠道,又包括了“诚意正心”的内在“心法”,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说明了修身能否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二)齐家

齐家以成教于国是儒家齐家的价值旨归。家国密切联系,治国先齐家,家庭没有得到好的管理想治理好国家就有困难。齐家的风气会延伸到整个社会,“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2]就是齐家示范效应。所以,齐家不仅局限于对自己家庭的管理,其中蕴含着对整个国家有效治理的殷切期盼,是“忠恕”思想在家国关系中的一以贯之,也是齐家的价值所在。

齐其家者,慈孝悌睦。齐家要彰显父慈子孝、兄弟宜悌、夫妇和睦的家庭伦理规范。长幼、同辈、夫妇之间的关系得到梳理,家庭伦理大纲得以树立,齐家才见效果。儒家齐家思想中显露的是对家庭伦理的规范,从效果来看是秩序的整齐有效性,从深层次而言,贯穿其中的是仁爱的实证与延伸。

(三)治国

国得以治是儒家人生价值的外在彰显之一。在“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到“治国”的逐步展开的过程中,人生价值实现有了初步外露,体现了儒家人生价值追求内在和外在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儒家对宇宙、社会认知的体现和自我人生责任的主动承当。

上行下效,推己及人,君子治国以“矩之道”[2]。“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悖。”[2]如果为政者带头孝敬老人、尊重长者、抚恤孤儿,民众中就会兴起孝老爱亲的良好风气。同时,要正确处理“德民财土”之间的关系,以德为本,以财为末,以民为本,以土为末。

(四)平天下

平天下是儒家人生价值的最终实现。“修齐治”为“平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平天下”有了现实可能,所以“平天下”是儒家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最终追求。同时,“平天下”也蕴含着道德理想的成分,是儒家对人类理想社会的向往和信仰,是历代儒士兢兢业业的永恒追寻。

“平天下”者,“平”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即用“平”的方法达到“天下平”的理想,实现四海升平的效果。首先,从手段而言,即以“平”而量,“但这个‘平均或‘均平却不是现在人们所理解的那个平均主义的‘平均,不是绝对的量的均匀,而是一个表示合理、平衡、公正、公平、秩序、和谐等意义的内涵丰富的概念。”[3]其次,从目的来说,即要达到一种“普天之下”社会和谐有序的理想状态。

二、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青年人生价值观内涵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人生价值的根本认识和观点。人生价值是人的实践对于社会、他人以及本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即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历史而言,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能促进历史进步与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而言,能够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促进自我与社会、他人、自然和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不符合社会历史和个体自我身心健康发展规律,阻碍社会历史发展进步,不利于人生价值实现。

(二)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现状

总体而言,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积极向上,同时,表现出多元化趋势和某些差异性,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警惕。首先,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并存、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并存、奋斗精神与享乐主义并存等多元化趋势。其次,因年龄、性别、城乡、经济因素等不同而表现出某些差异性。再次,正确人生价值观有被曲解的危险;如将追求独立精神曲解为个人主义,将务实精神曲解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将勇于创新精神曲解为追求消极刺激,将公平竞争精神曲解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这些消极倾向不可忽视,要提早防范正面引导。

(三)影响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因素

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自身修养,同时也受客观因素影响。其一,家庭经济条件、家风家教等因素。其二,学校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校园文化等因素。其三,同辈群体的价值观因素。其四,人生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如市场经济利益性导向的片面发挥等因素。其五,外国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因素。

三、儒家“修齐治平”思想对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启示

(一)矢志明德修身,发展自身

明德修身在当代就是要矢志追求真理,发展自身。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当代青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明德修身在当代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完善自身。“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4]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德行规范,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传承,是对一切优秀人类文明的借鑒,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中国化凝练,是当代中国最好的道德遵循,当代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人生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涵养家国情怀,振兴中华

爱国是中国青年最鲜亮的青春底色。有国才有家,中国自古就有家国同构的优良传统,中国青年也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历史至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4]6当代青年要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成为爱国主义生力军,为国家富强奋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中国青年人生价值的时代主题。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中国青年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不畏艰险,积极投身革命和建设实践。今天,当代青年更要明晰时代主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致力于奉献社会,造福人民

社会既是大课堂,也是学所能用的目的地。要深入了解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增长才干。要用学到的本领回馈社会,只有奉献社会才是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才是人生意义的根本彰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当代青年要以人民群众的一员自处,热爱人民,团结人民,始终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尽心尽力造福人民。

(四)开阔国际视野,面向世界

“平天下”思想启示当代青年要勇立时代潮头,开拓国际视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协和万邦”“四海一家”的宽大胸怀。当代青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广阔视野和博大胸襟,在认识实践过程中自觉树立国际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解决人类问题的最优方案,当代青年要自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而言,人类社会的产生是以人从自然界的‘出离为逻辑前提的,‘出离不是逃避,而是超越——超越自然法则和丛林原则,创建朝向文明的社会规律和道德律令,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明明德于天下的进程。”[5]当今世界整个人类命运更加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对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和丛林原则的最优超越,是解决人类问题的一剂良药,当代青年要自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文明进程而不懈奋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饱含着先祖对子孙后代人生价值观的谆谆教诲,“修齐治平”思想就是典型代表。当代青年要以此为启示,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6]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光明日报,2015-12-31(01).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李振宏.儒家“平天下”思想研究[J].中国史研究,2006(2):37-4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杨英姿.试论《大学》“三纲八目”之儒学奥义及当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2015(1):57-61.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猜你喜欢
青年儒家
知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茶道
贝淡宁:儒家重视对社会的责任
中国人能否再次成为儒家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